
作者:孫建國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從設計角度說,紡織品圖案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雙重價值。一方面,它能夠全面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散發出濃郁的藝術氣息;另一方面,紡織品圖案設計需要綜合考慮紡織材料、印染工藝、應用范圍等實用性因素,其直接關系到紡織品的經濟效益。我國是最早發明紡織品且進行規模化生產的國家,從產業化角度分析,紡織品圖案設計屬于紡織品產業鏈上的1個環節。紡織品圖案設計擁有完整的傳承發展體系,從古至今,不同時期紡織品圖案均有大量遺存,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沉淀、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梳理中華民族文化脈絡的重要寶藏。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物質文明的進步為精神文明的創新提供了充分保障,紡織品圖案設計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在人民群眾對高檔紡織品消費需求逐步提升的背景下,紡織品的文化性、藝術性、審美性越來越重要。圖案本質上是一系列具象或抽象符號按一定規律排列的組合,在紡織品這一特殊媒介上呈現為紡織品圖案,紡織品圖案設計師需要了解目標消費群體需求,并綜合運用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理念借助設計手法表現出來。
由孫建國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紡織品圖案設計賞析》以中國民族特色的紡織品圖案風格為基礎,科學融合現代設計理念及方法,對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的基本要素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其具有3個主要特色。
《紡織品圖案設計賞析》一書開篇闡明了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的基本要素及實踐規律,指出:“基于構思意圖,按照一定規格把要素按一定關系、形式進行組合、編排、布局、安置就是紡織品圖案的構成。”一方面,該書將紡織品圖案設計的構成要素總結為“形與色”,其中,“形”范疇下包括的圖案設計基本要素有抽象符號、具象符號二類,抽象符號以幾何圖案為主,具象符號以花葉紋路為主,而“色”范疇下包括的圖案設計基本要素有純色、混色、冷色、暖色等。另一方面,該書將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的基本要素實踐方法歸納為“編排”“布局”“安置”“組合”4種,這4種設計手法也是全書的主體研究內容,可以綜合運用4種手法來增強圖案的表現力,書中逐一結合案例進行了說明。
①編排。編排是紡織品圖案設計的基礎,它依據一定規格(如尺寸、范圍、工藝、用途等)的紡織品進行實施,紡織品圖案明顯收到不同規格紡織品的制約,如“浴巾”和“毛巾”即便采用同樣的圖案,根據尺寸差異,均需要將元素編排在合理區間之內。此外,針對基本元素的編排要以層次分明為重點,書中指出:“紡織品材質的柔性特征限定了平面空間表現力。”因此形狀、色澤的呈現要主次分明。
②布局,書中指出:“布局是指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要素在平面空間中的密度。”按照密度差異,布局包括清地布局、混地布局和滿地布局3種類型。清地布局是指基本元素密度最小的狀態,如1件服飾正反面各有1朵花卉,其余平面空間留白;混地布局則是圖案、留白各占一半。雖然留白仍較大,但視覺體驗主要由圖案提供,這種設計能夠給人清新、靚麗的感官體驗;滿地布局意味著整個紡織品背景均被圖案覆蓋,但圖案之間保留明顯的間隙,多用于一些裝飾性較強的紡織品成品。
③安置,即在元素規律性組合的基礎上嵌入具有明顯差異的元素。如該書圖20中,在花葉組合之間穿插幾何圓形,營造出一種“青花瓷”的藝術情趣。
④組合,泛指2種及2種以上元素共存的設計手法。元素組合的意義不僅在于豐富整體圖案的表現力,同時也是營造紡織品局部和整體視覺和諧感不可或缺的途徑,書中主要以幾何圖案為例展開分析,如該書圖24中包括菱形、“H型”2種元素,通過組合形成的圖案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同一元素上下組合、不同元素左右組合,連續交錯下形成了規律性的“網絡骨架”,充滿現代藝術氣息。“組合”這一設計手法,為圖案設計構成元素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結合方式,該書圖25中同樣采用了幾何圖形,包括古樸的回字紋路、幾何矩形、十字紋、凸凹漢字造型4類,通過合理布局,不僅沒有造成圖案雜亂無章的感覺,反而形成了現代與古樸相融合的和諧感。
在個性化消費理念的引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紡織品所蘊含的文化藝術價值,這就要求設計師不斷創新紡織品圖案的設計理念、方法、風格。設計師在關注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群體性消費特征的解讀,如不同地域中消費群體的文化意象偏好、不同民族宗教視域下對圖案元素的青睞、家庭視域下不同角色對圖案設計的熱衷,只有兼顧個性化與群體性審美的統一才能設計出消費者接受程度高的優質作品。但我國高校紡織品設計專業及紡織品產業對人才的培養,缺乏市場導向意識,國內同類型教學培訓書籍中也多以設計原理、設計風格、設計禁忌等內容為主,少有結合市場導向的教學書籍。
《紡織品圖案設計賞析》以基本元素為對象深入剖析,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經典圖案設計案例,全書包含的近200個由作者獨立完成的圖案設計樣本,并為讀者提供相應的電子版圖案設計樣本。作者通過對案例中基本元素的分類,將紡織品圖案設計歸納為3個原則:①對立原則,書中指出:“沒有對立就沒有生動性和力量感”,沒有對立會使紡織品圖案的藝術吸引力降低,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的基本要素需要對立,不涉及“整體圖案”,如A元素和B元素之間對立,但“AB元素”和“AB”元素之間不存在對立性,這是紡織品圖案對立統一的保障。②統一原則,強調整個圖案的和諧性,基本要素之間保持著相同的關系,圖案整體構成后能夠表達出完整的文化意象,如傳統文化意象中的“喜上眉(梅)梢”,則“喜鵲”與“梅花”2個基本元素保持對立,但“喜鵲+梅花”的圖案要整體和諧。③混合原則,該原則下突出“既對立又統一”的設計特色,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的基本要素至少包括2種表現形式,如形的對立、色的統一,這種設計原則下誕生的作品,能夠給人生機勃勃的生命感。遵循以上原則展開紡織品圖案設計,有助于實現基本元素的合理分布,促進局部、整體的協調性。
《紡織品圖案設計賞析》強調,紡織品概念下包括了豐富的產品族群,如服飾、家居、布藝等,雖然功能與價值各異,但作為“紡織品”的共性也很明顯,即圖案是各類紡織品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書中講到紡織品圖案設計對紡織品產業的服務屬性,在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方法創新等領域,圖案設計應構建其獨立的知識體系,該書從專業設計角度出發,針對紡織品圖案設計基本要素的接版、排列、色彩、空間層次等知識模塊構建提出了具體方法。
以第4章“色彩的基礎知識”為例,從4個方面具體論述:①色彩要素。根據紡織品圖案辨識度的需要,將色彩4要素歸納為“明度、色相、純度、冷暖”,能夠較為直接的決定紡織品的實用價值,例如設計浴巾圖案選用色彩以高純度暖色為主,這樣能夠給人溫暖、溫馨的心理體驗。②色彩混合。從文化傳承角度出發,結合現代生態環保理念,高度肯定了我國古代染織工藝中植物染料所形成的“中國色彩”,能較好地彰顯中國風圖案藝術特色。③色彩對比?;诂F代設計理念,將色彩對比歸納為冷暖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面積對比等,需要遵循紡織品生產工藝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這是設計師在進行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基本元素篩選時必須要考慮的環節。④色彩調和。色彩調和以圖案設計的基本元素為媒介,對應編排、布局、安置、組合4種設計手法,能夠形成不同程度的視覺沖擊,但又強調了平衡色的重要性。
總之,《紡織品圖案設計賞析》脈絡清晰、案例豐富、方法具體,重視傳統圖案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合,同時結合大量案例對紡織品圖案設計構成的基本要素進行了細致分析,對于廣大紡織品設計專業大學生及相關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研讀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