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竹 崔忠偉 趙勇 桑海偉



摘 要:為了對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風速、大氣溫度與濕度、PM2.5等氣象因子進行實時監測,研發了農業環境監測系統WebAPP。后臺管理子系統實現用戶、傳感器、農業環境數據、通信連接等管理。前端APP實現對監測站的模式設置、現場維護、數據收集、歷史數據顯示等功能,為農作物生長的動態監測提供數據支撐。
關鍵詞:環境監測;WebAPP;GPRS;藍牙;人機交互;MCU
中圖分類號: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302(2020)02-00-04
0 引 言
傳統農業環境監測系統普遍采用人工管理,不僅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且出錯率較高,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采用效率低下的工具收集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環境數據;
(2)采集數據的方式為傳統人工收集而非自動收集、統計和分析;
(3)缺乏相關互聯網工具和平臺對相關數據進行有序地采集和分析,導致對數據的采集具有延遲性。
若采用WebAPP的方式實現監測站的模式設置、現場維護、歷史數據顯示等一系列功能,便可做到對氣象因子的遠程監測和實時預警。此外,WebAPP的方式適用于多種復雜的場景,如在智慧農業場合和交通不便利、地形復雜的山區、丘陵等農林場合使用。這種方式能夠顯著改進和優化傳統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的性能,進而提高其所應用農業環境下農產品的生產效率與農作物品質。
1 系統架構
系統通過數據采集儀將農業環境數據采集到MCU,數據經處理后通過GPRS或藍牙等通信手段傳送至后臺服務器。之后向WebAPP提供數據接口進行數據交互。最后后臺管理系統對所有監測站采集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顯示、存儲等[1],從而實現對監測站的模式設置、現場維護、數據收集、歷史數據顯示等。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2 WebAPP后臺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后臺管理系統基于Windows平臺,在瀏覽器端運行,方便管理員對用戶、傳感器、農業環境數據進行管理操作與后期的管理和維護[2]。本系統在開發和設計階段不斷進行補充及完善,后期可進行持續開發,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2.1 WebAPP后臺管理系統的功能設計
后臺管理系統包括四個模塊,分別為用戶管理模塊、傳感器節點管理模塊、農業環境數據管理模塊、通信連接模塊,具體如圖2所示。
2.2 WebAPP后臺管理系統的數據庫設計
系統的主要實體包括用戶、傳感器和環境數據,邏輯結構如圖3所示。
2.3 WebAPP后臺管理系統開發技術
后臺管理系統的邏輯功能代碼通過Java語言以及編譯工具IDEA實現。系統在云平臺搭建Tomcat服務器,采用SpringBoot框架與SQL Server關系數據庫。
3 WebAPP的設計與實現
3.1 WebAPP的功能設計
WebAPP功能設計如圖4所示,主要包括藍牙通信、GPRS通信、傳輸與數據處理、數據動態顯示、數據庫功能等五個模塊。
(1)藍牙通信的主要內容包括與MCU進行數據通信,提示手機打開藍牙,查找周圍的藍牙并將找到的藍牙設備顯示到設備列表,與設備列表中的藍牙設備進行配對,配對好的藍牙設備連接后便可通信。
(2)GPRS通信模塊主要負責與后臺進行數據交流,提取編輯框輸入的服務器端IP及端口號進行Socket連接,啟動接收線程接收數據,通信開始后便將數據通過發送線程發送到后臺。
(3)傳輸與數據處理模塊主要負責按照制定的協議發送相應的經校驗確認無誤的數據命令,并按協議分析、存儲、處理、顯示采集器傳來的數據[3]。
(4)數據庫負責將采集到的原始數據存儲到SD卡,用于查詢、備份存儲及動態曲線顯示。
(5)氣象因子動態顯示模塊主要負責將采集器存儲的歷史數據進行動態曲線顯示,測量參數見表1所列。
3.2 通信功能流程
3.3 WebAPP開發技術
WebAPP主要使用HBuilder和Visual Studio Code編輯軟件開發,前端選用HTML/CSS,HTML5/CSS3,Vuejs搭建框架[4]。在本系統平臺中,用戶通過WebAPP頁面經JavaScript等技術向后臺發起請求,服務器后臺接收請求并進行相關運算,處理結果后傳輸給手機端進行JavaScript解析,之后返回WebAPP頁面[5]。簡言之,用戶通過瀏覽器發起請求,服務器接收請求并處理后返回手機端[6]。用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一次完整的數據請求服務。數據請求流程如圖6所示。
3.4 APP界面
WebAPP實現了對監測站的模式設置、現場維護、數據收集、歷史數據顯示等功能。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自由設置采集站的工作時間、使用狀態等,從而使得數據采集效率和系統續航能力達到平衡[7]。
(1)主界面中選擇“菜單”按鈕進入藍牙選擇列表,選擇對應的藍牙列表進行連接,進入設置頁面后輸入服務器IP及端口號以連接服務器,連接成功顯示頁面如圖7所示。
(2)設置頁面讀取采集器地址。通過相應命令連接采集器,對設備的工作時間、設備初始化等進行遠程控制。在傳感器設置頁面選擇相應序號的傳感器進行設置并讀取采集器端的傳感器信息,如圖8所示。
(3)在手機端實現了農業環境的遠程監測,可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處理,通過曲線圖實時更新并動態顯示在APP中,部分氣象因子動態曲線如圖9所示。
4 結 語
本系統主要實現了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氣象因子的實時監測和預警,APP實現了監測站的模式設置、現場維護、數據收集等功能,擴充了用戶的自定義操作功能,應用節能設計增加了系統續航能力,相比傳統農業環境監測模式顯著優化并提高了系統性能與監測效率。
參 考 文 獻
[1]陳晶,匡迎春,王戈,等.基于Android的農田環境監控APP設計[J].農業工程,2017,7(3):29-32.
[2]趙璞.基于實時信息分析的農業監測預警移動終端服務系統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7.
[3]朱學敏,王寧,王雪明.淺析我國農業物聯網的發展問題與解決對策[J].南方農機,2017,48(5):97.
[4]琚書存,程文杰,徐建鵬,等.安徽省農業氣象服務手機APP平臺設計與應用[J].氣象科技,2018,46(5):1055-1059.
[5]曹婷婷,吳東麗,沈超,等.全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運行監控APP設計[J].現代農業科技,2017(19):195-196.
[6]王英強,陳綏陽,王振鐸.大數據環境下農業統計數據采集平臺的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8,26(24):111-115.
[7]邸文正.農業園區環境監測及作業管理系統設計[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8.
[8]馮娜,劉星妍.基于移動平臺的APP軟件測試[J].信息技術,2015(4):206-207.
[9]張智鑫.基于手機APP的溫室大棚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設計[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7.
[10]熊建軍,馬富裕.基于Android平臺的農業信息系統APP的設計實現[J].農村科技,2018(4):67-70.
[11]黃麗.基于用戶體驗的APP界面設計探討[J].科技風,2019(7):63.
[12]阮若琳,張斯語,周云澎.基于用戶體驗的APP界面設計研究[J].科學與信息化,2019(4):52.
[13]沈曉櫻.用戶認知特點下的移動終端APP界面設計[J].中國新通信,2018,20(24):73-74.
[14] BEYER S,PINZGER M. A manual categorization of Android APP development issues on stack overflow [C]// In 201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and Evolution.
[15] VASISHT D,KAPETANOVIC Z,WON J,et al. Farmbeats:an iot platform for data-driven agriculture [C]// In 14th{USENIX}Symposium on Networked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NSDI}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