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嶸


嫩好(你們好)啊,俺叫“山東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最新航母,舷號17。俺有個大哥叫“遼寧艦”,舷號16。俺們大國重器,取名字一定不能馬虎。《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說得明明白白,巡洋艦、戰列艦和航空母艦要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俺的小兄弟們會陸續和大家見面。
有人說,航母多簡單,船上鋪塊板。俺要說,你真是個天才。萊特兄弟發明飛機7年后,有人在巡洋艦上鋪設甲板,完成了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可以算是俺的老祖宗。當然,那時還是“無畏號”戰列艦(近代海軍史上第一艘采用統一型號主炮的戰列艦)巨炮對轟的年代,但炮彈飛得再遠,也飛不過飛機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俺們航母對海戰的決定性作用才引起了各國的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主席就說過:“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強大的藍水海軍怎么能沒有航母呢?然而,造航母、用航母,花費可不小。為了保證經濟建設,中國海軍早期立足近海防御,拿有限的經費來重點發展導彈快艇、核潛艇和岸基飛機這幾個“空潛快”的小兄弟。雖說暫時沒條件,但中國的航母夢一直縈繞在國人心中,相關的信息搜集、科學研究一刻都沒停過。
蘇聯的航母建造歷程走過不少彎路。好端端的航母塞了一大堆導彈,你說它是航母吧,飛機太少;你說它是巡洋艦吧,甲板又出賣了它。最后好不容易走上正軌,蘇聯解體了,在烏克蘭留下造了70%的“瓦良格號”,這就是俺大哥“遼寧艦”的前身。
冷戰時,蘇聯是世界兩霸之一,核潛艇、航母和遠程轟炸機都是為了服務全球戰略。烏克蘭作為蘇聯的軍工廠,獨立后僅核彈頭就繼承了1272枚,造這些得花不少錢。烏克蘭在地圖上一看,哎呀,大西洋好遠,太平洋好遠,要不是有個黑海,烏克蘭跟蒙古也差不多了,還要啥航母。烏克蘭既然不要,咱尋思給買回來吧,那個波折啊,光運回來就花了20個月的時間。拉回來一看,盡管船銹了,好多東西也被拆毀了,但主體尚佳,還能改造。這一改又是7年,直到2012年,俺大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才正式入列。
交付以后,咱大哥走南闖北,西出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之間的廣泛海域)到西太平洋,南下南海訓練。說到這里,俺要向各位同學強調一下,咱們的領海包括“四海一洋”:渤黃、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島東邊的西太平洋。所以說,咱哥倆過臺灣海峽那就是走自家的內水,大家別聽某些外國媒體和海峽對面的媒體沒事一驚一乍的,就像我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說的,主要還是咱過得太少了,包括第一島鏈的幾個關口海峽,咱多過幾次,人家就習慣了。
提到中國海軍的造艦速度,有人稱為“下餃子”,說的是俺們下水軍艦速度快,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形容詞,叫“小步快跑”。俺就是小步快跑下的產物。外人看001“遼寧艦”和002“山東艦”,還以為是雙胞胎,外觀一模一樣,尤其是那14°微微上揚的滑躍跑道。其實俺作為第一艘國產航母,也在大哥基礎上做了不少改進——
俺的艦橋比俺哥多一層,控制室面積擴大,同時長度變小,可以停放更多的戰機,俺最多能帶36架殲-15“飛鯊”,比俺哥的24架多了一半。俺雖然帶的飛機多,起降任務重,但經過技術升級后,俺的艦載機著陸阻攔索只有三根,比俺哥還少一根。更牛的是,俺安裝了最先進的346A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不用外面罩一個散熱器啦,光滑平整顏值高。過去的雷達,面對的是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導彈來襲的時候,一般都打軍艦的側面,結果兩側雷達累得夠嗆,前后的雷達閑著,俺用的是八面體斜面布置,四面與中軸線呈22.5°,雷達掃描無死角全覆蓋。
如果說俺是“小步”,那么正在建造中的003航母就是“快跑”后質變的結果。雖說廬山真面目還沒有揭開,但根據目前透露的消息,有電磁彈射哦,有固定翼預警機哦,有第五代艦載戰斗機哦……哇哦,俺都要成003的迷弟了,俺可是他哥。
003航母之后,俺的四弟五弟們該配備核動力了。到時候咱哥幾個,配合055、052D驅逐艦這班小兄弟,也來個帥氣的大合照。
當年,蕭勁光司令坐著漁船上劉公島,漁民問他:“您是海軍司令,怎么還租我的漁船?”甲午海戰過去120多年了,人民海軍的建立也走過了70載歲月。未來一定會更好,因為有他們,因為有我們,更因為有你們,我的同學們,努力學習,投身海洋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