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顧佳
【摘 要】近十幾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中國網民隊伍的不斷壯大,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從最初的摸索階段到如今的霸屏狂歡。改編作品為受眾帶來了審美愉悅、為影視劇的創作注入了空前活力、為市場帶來了巨大收益的同時,也存在著“量大質不優”、抄襲侵權、政策收縮、市場調控等問題。隨著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熱度的不斷升級,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研究也趨向于自覺和理性,如何使改編作品既能滿足主流消費市場的娛樂需求,又能妥善根治這些陳疾舊疴,使作品價值能與經典并駕齊驅,則需要我們放緩腳步,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冷思考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094-02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55億,較2018年年底增長2253萬,占全體網民的53.2%。龐大的網絡文學用戶群體,給網絡文學IP的火爆提供了堅實的受眾基礎和無限的發展潛力。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公布的《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2018年,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達到2442萬部,較2017年增長795萬部。其中,網絡文學作品新增紙質圖書出版1193部,改編電影203部、電視劇239部、動漫569部。隨著近年來網絡文學作品自身的超速擴容,顯然已成為影視產業重要的IP儲備資源,網絡文壇與影視劇圈融合發展早已是大勢所趨。
一、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原因
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發展到今天,之所以依舊保持著迅猛的發展勢頭,與這三個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
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作品是將文字轉變為聲音和畫面的藝術活動,一部成功的改編劇除了需要影視制作團隊具備豐富的影視理論知識,深度解析文學作品的意蘊,注重文字語言與鏡頭語言的過渡,在拍攝、道具、場景、剪輯、后期等一系列環節中精心籌劃之外,新興技術的合理應用也是巨大的推動力。網絡文學尤其是玄幻題材的作品,往往由于原作者構建過于離奇宏大的二次元世界,而在轉化為影視作品時與現實觸礁。早期實景搭建所需的高昂成本、后期視效技術的不成熟所造成畫面不夠精美流暢的問題,都限制了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可能。這些拍攝技術難題,在隨著互聯網新媒體技術的革新從而得到了解決。2019年8月1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了《關于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推動我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須加快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發展,“發揮國家科技計劃和專項規劃的引領支撐作用,加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IPv6、5G、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制作播出和傳輸覆蓋中的部署和應用。”《全職高手》這部目前被評為真正意義上的國產電競劇中,就大量運用CG特效技術重現了原作中虛擬的游戲世界,令觀眾直面酷炫高燃的電競感官的沖擊,新技術的成功運用是這部網改劇口碑爆棚的重要原因。
(二)滿足主流受眾的審美心理
隨著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心理負擔愈發繁重,受眾之所以選擇觀影,之所以偏好某一類題材的影視劇作品,就是因為在觀影的同時能夠滿足他們的審美趣味和心理訴求。通過整理發現,現代主流受眾的審美心理大致有兩點,第一點是希望能夠起到休閑娛樂、愉悅身心的作用;第二點是希望能夠有所共鳴,心靈得到治愈,甚至是想通過影視劇彌補現實中的遺憾得到虛擬的滿足感。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作品題材大部分都是古代言情、玄幻、都市青春類,具有通俗、時尚、明快的特質,極為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或輕松幽默、或文藝抒情、或熱辣刺激的敘事風格,能極大地取悅觀眾,劇中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際遇與愛情故事,貼近生活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唯美浪漫能填補現代都市男女內心的空虛,通過劇中人物的情節發展滿足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尚未完成的期待和需求。因此,一些能滿足主流受眾審美心理的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作品在上映后能引起不俗的反響。《裸婚時代》《歡樂頌》《蝸居》等就是貼近現實生活,反映了現代都市人在面臨婚姻、事業、生活窘境中頑強生存的作品,通過講述這些現實存在的熱點問題引起觀眾的共鳴。《親愛的,熱愛的》《最好的我們》《時間都知道》等通俗清新的主題,使觀眾感到輕松愉悅,融入故事情境中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煩惱。《香蜜沉沉燼如霜》《海上牧云記》《將夜》等玄幻題材,就滿足了觀眾渴望獵奇、幻想的心理。正是因為這些作品能夠滿足主流受眾的審美期待,才能促使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勢力的不斷發展壯大。
(三)受到消費社會的裹挾影響
所謂消費社會,是指“大批量的生產指向消費、閑暇和服務,同時符號、商品、影像、信息等的生產也得到急速的增長。”自進入消費社會以來,人們無論在物質生活上還是在精神文明上都受到消費社會的裹挾。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本身就是消費文化產業鏈中的一部分,網絡文學從在網絡閱讀平臺上通過網絡讀者獲取稿費,到改編成影視劇收取版權費,再到形成一系列周邊文化商品,作品創作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市場經濟與消費的制約。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作品成功的一大數據就在于市場的收益份額占比,部分作家、影視相關從業者為了獲取最大的收益,創作及選取改編的作品往往都具有典型的商業性。如近年來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作品《誅仙》《斗破蒼穹》《陳情令》等,都是大熱IP、讀者粉絲效應廣、市場回報率極高的作品。而網絡文學作者同樣也會為了迎合市場口味,扎堆創作時下熱門的題材。以網絡文學網站晉江文學原創網統計來看,選取最熱門的都市青春類題材,截至2019年9月所創作的數量已達到55.1萬本。
二、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現存的問題與對策
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發展至今,已創造出一個個商業奇跡。但在這看似繁榮的局面下,“量大質不優”、作品抄襲、侵權等至今亟待解決的頑瘴痼疾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根治。
(一)題材庸俗套路化——藝術升格
著名編劇史建全面對當今影視行業的亂象進行了大力抨擊:“如今有部分影視內容越來越膚淺、越來越媚俗,史詩級的作品越來越少了,影視不應該僅僅是娛樂和大眾快餐,更應該注重它的藝術性。”確實如此,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作品雖然在收視、票房上成績不錯,但是有極少作品能夠取得優質的口碑,大多是什么題材爆火就扎堆創作套路式的作品,能夠具備教育意義、弘揚時代價值的佳作少之又少。想要提升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作品的藝術價值,首先,需要將網絡文學自身文本創作進行改良。網絡文學想要在內涵深度上達到傳統文學的藝術水平,需要作者在文學素養、生活觀察、價值觀念上有新的認識。網絡作者很多都是都市白領,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要成為真正的作家還有一段距離,如果能在現實生活中遠離物質和市場的影響,開闊視野和思路、尋求突破和創新、積累自身的文化內涵,以職業作家的文學品格要求自身的文學創作活動,一定能帶來更有價值的網絡文學作品。其次,是影視團隊獨立深刻的藝術眼光。優秀的影視劇創作團隊,要盡可能不受主流市場的影響,要有重塑藝術經典的觀念,堅持以敏銳的藝術視角去篩選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在改編上有機調整突出時代個性和強調社會責任感,這對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藝術性消解的現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作品抄襲侵權——尊重原創
近年來,網絡文學的抄襲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多部由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作品被曝出涉嫌抄襲。大熱小說同名電視劇《錦繡未央》就因其抄襲風波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據原告提交的證據顯示,涉嫌被《錦繡未央》抄襲的語句達540句之多,抄襲情節97個,全書294章,僅9章未抄。”《錦繡未央》不是個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華胥引之絕愛之城》《花千骨》,甚至口碑頗佳的《甄嬛傳》也被質疑涉嫌抄襲。是什么造成了網絡文學作品抄襲侵權成風的亂象?有三大原因:一是作者本身的投機心理,網絡平臺的創作環境非常自由,這也導致了部分創作水平有限、原創意識薄弱的作者投機取巧。二是粉絲的縱容,原著讀者對作品的喜愛或者改編作品中演員粉絲的力挺,對抄襲起到縱容保護的反作用。三是市場監督的不利,影視劇改編團隊在選取作品過程中忽視作品內容本身之外的“灰色問題”、網絡文學興起時間較短,也沒有明確完善的法律法規、大眾對抄襲問題的不敏感,這一系列市場監督環節的疏漏,令抄襲侵權的作者有恃無恐。想要形成良好的原創環境,主要在于創作者須提升自身的文學品格,必須要增強作者、粉絲、市場的原創意識,其次是完善出臺相應的法律政策保護原創,以確保更多原創優質作品的創作發展。
(三)資本退潮政策收縮——去蕪存菁
如果說,二十多年前的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還處于野蠻擴張的拓荒期,那么發展到近兩年則可以說是迎來了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的寒冬。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調控下,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正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由于資本退潮、政策收縮、影視制作行業聯合抑制“天價片酬”的規定等,2019年影視劇開拍立項的數量明顯下滑。同時,面對市場的審美升格,不再推崇“流量為王”,這對已習慣遵循商業公式“頭部IP+頂流主演”即可賺得盆滿缽滿的影視制作團隊來說也是不小的沖擊。《上海堡壘》這部由江南的同名小說改編、制作成本高達3.6億、頂流主演的科幻電影,在上映后由于劇情錯亂、特效細節不到位、主題概念偏差等問題,最終票房1.22億 ,口碑崩盤。市場已不再為缺乏內容、僅有流量和大IP的快銷作品買單,試圖通過粉絲經濟獲取收益的投機方式已不再可取。“一條不再蛻皮的蛇注定要死亡”,雖然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近年來面臨諸多挑戰,但不可謂是步入到一個升級優化的大好拐點。資本投入少了,錢就花在刀刃上了;作品備案量少了,挑選改編作品的眼光就高了;流量王朝勢頹了,“內容為王”就成為核心了;“限古令”讓古裝劇不再獨占鰲頭了,都市劇、民國劇等多元劇種的市場就來了……時移勢易,借此時機打磨作品,去蕪存菁,才是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在此轉型時期的出路。
三、結語
中國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發展后,創作勢頭依然強勁。相信在政府的支持與引導下、資本的調控與規范下、受眾和專家的甄別與監督下,網絡文學影視劇改編團隊將通過精耕細作,打破創作壁壘,不斷提高作品的質量,在升級換擋的新時期內持續穩中求進的發展態勢。
參考文獻:
[1]歐陽友權.中國網絡文學年鑒(2018)[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9.
[2]唐迎欣.網絡文學及其批評研究[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
[3]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于曉芳.全媒體背景下建構網絡文學批評機制的探討[D].恩施:湖北民族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