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
【摘 要】IP浪潮促使中國電影創作熱情持續升溫,改編電影的巨額票房促使各類型電影逐步涉足創作,《戰狼2》更是刷新了IP主旋律電影的票房記錄,本文圍繞《紅海行動》進行系列電影研究,探索當下主旋律電影IP創作傾向。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IP創作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110-01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煎餅俠》《捉妖記》等IP電影的成功,驗證了電影創作者基于時代因素對文化的認知傾向,體現為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進行改編,是代表戰略層面互聯網技術滲入電影產業創作的現實案例。進而《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等主旋律電影獲得了市場強烈反響,相繼《湄公河行動》《戰狼2》等再次刷新票房,響應了IP熱潮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熱情,促使中國呈現高投入、高產出的“大工業”電影生產形態,促使《紅海行動》系列主旋律電影在創作傾向上趨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采用逼真、還原的手法傳遞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
一、主流價值的傳播
電影作為對外輸出的重要文化產品之一,其肩負民族文化、國家意識等傳播的重任,商業化促使電影創作落入以受眾喜好為風向標的電影制作怪圈,IP效應引發了對電影創作的反思,以原創文化產品為基礎,制作符合時代需要、審美需要的電影文化產品。《紅海行動》可謂是國產主旋律電影中的誠意之作,電影從鏡頭設計、動作設計、場面調度、后期制作等層面進行精心打造。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影像化處理,將國家主流價值觀進行傳播。主旋律電影強調以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為主,依據現實題材,重在表現歷史革命主題的作品?!都t海行動》以蛟龍突擊隊為行動組合,塑造軍人形象,將當下國強民安的社會現實進行深刻描繪。以艦隊為指揮主體,以蛟龍突擊隊為行動組織,塑造了代表國家使命的正義、和平、愛國、奉獻的中國軍人形象。電影通過槍戰、炮戰、坦克戰中軍人對人質的營救、撤離、保護等細節描繪,闡釋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團結、正義、和諧等主流價值,使用IP創意文化產品的形式樹立中國形象,以電影為載體講述中國的故事,傳遞中國的主流價值。以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為隱藏文本,通過原創電影的聚合力、傳播力、滲透力進行擴大傳播,從而擴大主流價值的競爭力、影響力,致力于建構個人、社會、國家之間共同的價值觀,反哺于中國人民的價值、文化、精神的自信。
二、歷史傷痕的重塑
戰爭是國家之間、民族之間、階級之間矛盾的最終對抗形式,戰爭之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民凸顯出靈魂的摧殘下滿腹瘡痍的身體與心靈?!稇鹄?》《湄公河行動》等主流電影都從一定層面去折射了戰爭之下個體生命、生存的渺小與悲哀。影片《紅海行動》從電影細節層面進行了更為強有力的說服。街巷的槍戰中,戰士被炮彈炸起的金屬穿透胸腔,采用特寫鏡頭將人物面部的猙獰、痛苦、無助進行了細致刻畫。士兵在炮火中被炸斷肢體、石頭被槍傷的臉頰、莊羽被擊殘的手指……在身體的顫抖、痛苦的呻吟、無助的眼神中對戰爭所攜帶的傷痛進行了淋漓刻畫。以歷史事件為原型的故事改編電影在闡釋中華民族精神、傳播主流價值的同時,將戰爭、災難之下,個體生命、生存的問題進行了質問。復雜的社會、現實的沖突之下,思考生命個體的存在、自由、平等的權利,以及維護該權利而進行的奮戰與抗擊。歷史對現實社會具有不可磨滅的傷痕,《紅海行動》在藝術化處理真實故事的同時,以電影作為載體,在輕松、愉悅的觀賞環境中將現實、歷史所存在的痕跡進行了重塑。外化表現為意識主體掙脫“精神枷鎖”得到思想解放之后,折射出對于“傷痕”的深刻體會。
三、國家形象的構造
國家形象是國家主體對自我的認知及該體系中其他主體對其的綜合認知,是行為主體在信息、行為等系列輸出與被接受的綜合體。國家形象更是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信息社會以宣傳片為主的直接對外對內塑造國家形象價值的產品,在傳播的過程中由于地域、文化等差異而導致理解的偏差。電影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以娛樂的形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功能,以電影為依托講述民族、國家歷史、文化、故事,已經成為現當代追捧的方式?!稕_出亞馬遜》《湄公河行動》《戰狼》系列等影片都以戲劇的方式展現了中國的人文及國家形象,影片《紅海行動》更是顛覆了傳統戰爭中多國家的詮釋,以蛟龍突擊隊團隊作戰的方式隱射了中國的國家形象,以電影的戲劇張力為藝術核心,凸顯國家的力量、意志、立場等觀點,以戰斗空間的轉變,從海上戰爭、城市街巷戰爭、沙漠戰爭等多維空間造就以蛟龍突擊隊為縮影的國家力量及立場。以電影視聽藝術的方式構造及傳播國家形象,以故事為導向,以形象構造為內涵進行文化、價值的輸出與傳播。
以《紅海行動》為例,窺視主旋律IP在電影文本創作層面的傾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闡釋,圍繞正義、和平、和諧、奉獻、愛國等主流價值的傳播。正如“藝術的特點,就是以鮮明的形象性和它所表現出來的一定的情緒、情感的感染、體驗的力量來影響人,教育人的?!?主流IP的創作同時將戰爭的殘忍、無情、冷漠進行了闡釋,試圖重現歷史傷痕的同時,傳播主流價值,建構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公丕普.倫理角色與倫理生活到之后的道德情景[J].四川戲劇,201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