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佳
【摘 要】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數據龐大。而影視作品作為十分依賴基礎播放媒介的藝術形式,在農村區域農村人口受眾間的傳播亟待增強。針對農村區域的影視傳播現狀進行分析,不僅可以擴大影視媒介的影響力,并且通過分析影視受眾可以了解我國更大基數的潛在觀影受眾的觀影喜好,淺談農村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向。
【關鍵詞】農村電影;受眾研究;傳播力;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J992.9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113-01
一、農村區域影視傳播現狀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和農民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比重和地位。而在文藝創作方面,農民和農村也是傳統的創作主題和受眾。在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下,除去士人階層所創作的“陽春白雪”的雅文化,“下里巴人”的文化就很受到農村土壤的影響和接納。1942年5月延安文藝座談會后,出現了一大批如《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謳歌“工、農、兵”進步形象,反映了在革命建設時期的獨特農村風貌和斗爭昂揚的時代精神。但在中國龐大的基數受眾人口下,影視傳播方面的現狀卻有所缺失。
為了解決廣大農民群體看電影難的實際問題,文化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在1998年提出了農村電影放映“2131”目標。廣大農村電影工作者排除萬難,艱辛耕耘,逐步豐富了農村農民階層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和改善,但是對于人民群眾的文化精神需求而言,僅僅依靠政策調控及政府展映的方式很難滿足現階段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農村農民題材的影視作品創作上,近年來出現了一系列表達當下農民昂揚精神風貌,反映現階段時代特色、能夠為新農民階層所認可接受的優秀影視作品,例如2010年上映的電影《不是鬧著玩的》是盧衛國執導的喜劇片,講述了在河南農村農民自制電影的有趣故事,反映了新形勢下新農民對于自身文化精神的訴求和喜好。電影獲得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和認可,這樣固然是雙方的一次融洽交流,但在影院院線方面其實并不能夠覆蓋到農村區域。而講述農村故事、表現農民形象的影視作品的更多受眾實際上都是處于城市區域的受眾群體。對于此區域受眾而言,在傳播效果方面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農村電影發展傳播改善策略
電影是城市的寵兒,電影自誕生之初,就一直在城市中獲得了更多發展資源和發展空間。對于電影而言,隨著鄉村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近年來的“新農村”的不斷建設,鄉村也逐漸有了可以使電影得到發展和生存的基礎。
(一)文化產業相關部門的重視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任何文化作品都是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而服務的文化產品。《關于安徽農村電影市場的調查報告》刊發于《電影通訊》1999年第2期,作者是安徽省文化廳社會文化電影處。《發展與繁榮農村電影市場的調查與思考》刊發于《理論與改革》2000年第2期,作者是中共成都市委副書記黃忠瑩。這兩篇文章反映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我國的農村電影市場極度萎縮,實現“2131”目標困難重重。要救活農村電影市場,必須進行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同時建立健全適合農村電影發展的市場機制。[1]
(二)農村電影的新時代形象打造
誠然,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處于一個發展不平衡的階段,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建設,電影中的刻畫和塑造實際上都在創作團體的潛意識下與現實情況產生了脫節和失真,使農村在受眾的印象當中依舊停留在一個早期的環境之中。例如影片《秋菊打官司》在塑造農村環境和農民形象上取得了極具認可的成績,但在另一方面,極大的國際范圍的傳播力也同樣造成了在很長時間內,國際世界對于中國農村的認知依舊停留在一個與現實脫節的早期階段,從而對現階段的農村形象塑造形成了很大的阻礙。事實上,我們不妨可以對照國外對于鄉村環境的塑造,賦予鄉村環境更多良性標簽,從而帶動鄉村區域的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
(三)電影宣推能力的提升
一部成功的電影,需要影視產品本身的質量過關,滿足當下受眾的心理訴求。而宣推能力則是讓一部優秀電影獲得極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分析進口譯制片的成功模式,宣推被制作方和發行方放置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之上,而對于現有的農村電影,其在影片的宣推能力上依舊十分窘迫,不僅因為其對于宣發過程和效果的忽視,同樣也因為在現階段形勢下,農村電影并不具備能夠成熟宣發自身影視產品的模式機制以及宣發資金,以應對一部優秀農村電影的成功宣發。
三、農村電影區域傳播的前景展望
農村電影的區域傳播,應當在政策的調控下,允許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電影市場,用資金盤活萎縮的農村電影產業,在農村電影中適當地加入商業制作元素。而農村較城市而言則更具多元化的影視創作場景選擇,在爭取到商業資本的注入后,不僅使農村電影能夠在質量上獲得充分提升,還能得到一定的宣發資金以應對電影宣發。其次,農村電影行業的興起,在文化背景下,能夠帶動其他方面的經濟基礎發展,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勞動力就業的問題,從而促進農村的經濟基礎得到進一步發展,使經濟發展模式得到轉型。
參考文獻:
[1]田義貴,黎光容.農村電影研究評述[J].電影文學,2011年第五期.
[2]夏虹.一天有五千萬農民看電影[J].隙望,1983年第10期.
[3]黎光容.重慶農村電影生態調查[J].電影藝術,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