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恩 劉芳
【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入到城鎮中,致使農村出現大量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特別是那些失能失智的老人缺乏照顧。外出務工的子女由于工作、經濟、距離等原因,無法回到父母身邊給予精神安慰和照顧。本文將通過ISM模型分析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因素,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實踐路徑給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養老服務;家庭養老;ISM模型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213-02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以及農村空心化趨勢日益加劇, 2020 年,全國 60 歲以上老人將增加2.55 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人將增加1.18億人左右,老年人撫養比將提高到28%左右;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可能進一步加深。①
通過翻閱文獻資料,摘取以下13個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S1:家庭養老可持續;S2:老年人身體健康程度;S3:老年人的收入;S4:老年人養老觀念;S5:配偶身體狀況;S6:社區附近的醫療資源;S7:子女;S8:子女的經濟條件;S9:子女的空閑時間;S10: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的狀況;S11:國家養老政策;S12:孝文化;S13:家庭代際關系。
一、ISM 建模的基本步驟
第一,確定家庭養老的影響要素。
Acts={家庭養老可持續;老年人身體健康程度;老年人的收入;老年人養老觀念;配偶身體狀況;社區附近的醫療資源;子女;子女的經濟條件;子女的空閑時間;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的狀況;國家養老政策;孝文化;家庭代際關系}={S1,S2,S3,S4,S5,S6,S7,S8,S9,S10,S11,S12,S13}
第二,建立影響家庭養老影響因素的鄰接矩陣A。
aij=1,Si對Sj有直接影響; aij=0,Si對Sj沒有直接影響。
用戶矩陣表示二元關系,也稱為鄰接矩陣,記作矩陣A。
第三,根據布爾矩陣運算規則,由鄰接矩陣A與單位矩陣求和,并對(A+I)進行冪運算,直至An=An-1時,得可達矩陣M,構建可達矩陣M,因為A5=A4,所以可達矩陣為A5。
第四,將元素劃分級次,由此得出第一層次元素集,記作L1={S1}。將第二次運算劃去S1,繼續同樣計算,由此得出第二層次元素集,記作L2={S4,S5,S10,S13}。將第三次運算劃去S4,S5,S10,S13,繼續同樣計算,由此得出第三層次元素集,記作L3={S3,S7,S12}。將第四次運算劃去S3,S7,S12,繼續同樣計算,由此得出第四層次元素集,記作L4={S3,S7,S12 }。將第五次運算劃去S3,S7,S12,繼續同樣計算,由此得出第五層次元素集,記作L5={S6}。將第六次運算劃去S6,繼續同樣計算,由此得出第五層次元素集,記作L6={S11 }。綜合得出分層結果【L1,L2,L3,L4,L5,L6】=【{S1},{S4,S5,S10,S13 },{S3,S7,S12 },{S3,S7,S12 },{S6 },{S11 }】。
第五,繪制系統的層次結構圖。
將可達矩陣A5按照L1,L2,L3,L4,L5,L6重新排列行與列,可得到強聯通矩陣。
二、結果與分析
村落是指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由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口為主組成的相對獨立的社會生活共同體。②
(一)第二層影響因素對村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
第二層次分為四個影響因素,即老年人養老觀念、家庭代際關系、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狀況、配偶身體狀況。首先,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現實條件的影響,人們觀念發生變化,特別是人們的養兒防老觀念的變化會影響到人們生育孩子的數量,而孩子的數量也將成為家庭養老是否可持續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其次,農村養老服務發展狀況也是影響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因素,農村家庭養老服務發育程度越好,則為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提供很好的外部條件,為家庭養老提供了好的支撐。當子女外出打工,由于經濟、距離和工作的客觀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給予照顧時,此時的農村養老服務就可以幫助子女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從而促進了農村家庭養老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在中國,父母會將自己畢生的收入都投入到下一代身上,即養老儲蓄。待父母年老時,沒有經濟收入時,子女應該給予相應的回報。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家庭呈現出核心化,子女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子女仍有贍養父母的義務,這在法律道德上都有明確規定。這種家庭代際關系成為農村家庭養老的關鍵因素。第四,配偶在家庭養老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不只是一種愛情觀念,更是幸福晚年生活的代表,有人陪伴,不僅是精神方面的,重要的是生活方面的,相互照顧共度余生。因此配偶也是家庭養老可持續的重要因素。
(二)第三層次因素對農村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
這一層次的因素有三個,即老年人的收入、孝文化、子女的數量。首先,收入水平影響養老觀念,當一個老年人收入水平足夠高時,其依靠收入養老,家庭的養老負擔較輕。對于農村的老年人來說,在其沒有勞動能力時,其收入來源于子女和少量的農村養老保險,因此,老年人的收入也是影響家庭養老可持續的重要因素。其次,傳統二十四孝的內容已不合時宜,但孝的精髓,孝敬父母的傳統,是我們必須繼承的。孝文化將會影響老年人的養老觀念,間接影響子女的數量,子女的數量又會影響家庭的代際關系,代際關系又會影響家庭養老的可持續發展。
(三)第四層因素對農村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
這一層次因素包括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程度、子女的經濟條件、子女的空閑時間、老年人的身體是否健康、健康程度等。這些會影響老年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當老年人體弱多病,日常生活需要子女照顧時,會影響家庭收入,增加子女負擔。子女的經濟壓力和工作性質也不允許他們在家照顧老人,因此這些因素也成為影響家庭養老可持續的影響因素。
(四)第五層因素對農村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
社區醫療資源也是影響老年人家庭養老的一個因素,農村社區附近如果有優質的養老及醫療資源,那么老年人由于資源的可得性及方便性,會加大對自身健康的認識度和關注度。平時會對一些疾病進行識別和預防,能夠做到防病于未然,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且減少子女的負擔,有利于家庭養老的發展。
(五)第六層因素對農村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分析
這一層為國家的養老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養兒防老的現象正在減弱,農村養老醫療資源的匱乏,養老服務市場存在缺陷,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等,農村的生育率逐漸下降,子女數量在減少。但是在我國農村,家庭養老還是主流,家庭在養老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需要國家政策對這一現實情況進行引導和支持。
三、促進農村家庭養老可持續發展建議
一是提高年輕人對家庭養老中應盡責任的主體意識,增強家庭為養老所承擔的責任,加強傳統美德和孝文化的教育,重視家風建設,促進家庭養老規范化和法制化。
二是強化政府在家庭養老責任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構建家庭養老的長期發展的政策支持環境,例如對照顧父母的子女減免所得稅,進行水電費補貼,對獨生子女的父母給予養老補貼等。同時,鼓勵用人單位對于那些需要照顧父母的員工給予彈性工作制,并給予適當的護理假。
三是強化社會在家庭養老責任承擔中的外在支持與服務,構建全方位的以家庭養老責任承擔為中心的服務支持體系,例如,鼓勵養老機構以家庭為中心開設醫療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醫院為失能或者半失能的老年人設立家庭病床;鼓勵養老機構減免特殊養老家庭的入院費用,引入社區民間組織,開展老年照護課堂等。
四、結語
解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養老問題,家庭還是首要選擇,家庭功能的強化、農村家庭養老體系的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單靠一方面的力量并不能實現家庭養老的可持續發展,它需要家庭、社會、國家、市場多方面共同發力。
注釋:
①《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7〕13 號) , http: / /www.cncaprc.gov.cn / contents /2 /179240.html.
②朱啟臻.留住美麗鄉村——鄉村存在的價值[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