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隱喻在政治語言的運用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可以使抽象、復雜的政治概念變得更加具體、生動,使受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本文重點分析在國家形象建構中常用的概念隱喻表達,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兩類概念隱喻:國家是旅行者、國家發展是賽事。
【關鍵詞】BCC語料庫; 概念隱喻; 國家形象
中圖分類號:H13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216-02
一、國家形象介紹
近些年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們對國家形象的關注越來越多。對國家形象的研究也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學者們紛紛從不同角度對國家形象進行研究。國內學者主要從國家形象的概念界定(徐小鴿,2000;管文虎,2000: 23)、國家形象的地位和作用(傅海&汪頔,2015;王滬寧,1993)及國家形象的建構與傳播(孫浩睿,2019)等方面進行闡釋說明。國家形象主要指外部公眾和內部公眾對國家的綜合評價和總體印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隨著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家形象的作用和地位進一步凸顯,國家形象也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2013)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
二、理論背景和研究方法
1980年,認知語言學家 Lackoff與Johnson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他們認為概念隱喻普遍存在于人們的認知活動中,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能夠幫助人類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認知方式。隨著概念隱喻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它被廣泛地運用到語言研究方面,尤其是政治隱喻研究。本文將結合概念隱喻理論,以BCC語料庫檢索內容為語料來源,以政治隱喻研究中的一個熱點話題——國家形象為研究對象,嘗試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一)概念隱喻理論中國家形象是如何體現的?
(二)概念隱喻理論對國家形象的塑造有何啟發?
三、概念隱喻中國家形象的塑造研究
筆者在BCC漢語語料庫中輸入“國家形象”這個詞語,然后結合概念隱喻理論發現,國家形象主要是通過“國家是旅行者”和“國家發展是賽事”這兩類概念隱喻來體現的。
(一)國家是旅行者
將國家擬人化, 進而建立對“旅行者”這一形象和身份的理解與認同。該隱喻通過以下方式展開:
1.紅色旅游已成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形象、增進國際友誼的一個重要途徑。
2.中國旅游外交是國家間最友善、最和諧、最有人情味的交往,成為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些歷史和文化是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珍惜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是中華兒女愛國精神的體現。例1中的紅色旅游,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傳統革命教育和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旅游方式。發展紅色品牌旅游既可以開發紅色旅游路線和經典景區,又可以向世人展示中國的革命歷史和革命斗爭精神,從而弘揚和傳播紅色傳統、紅色文化,展示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中國功夫”“中國菜”“中國茶”“漢字”等是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伴隨著出境游的穩步發展,中國游客走出國門去做“自我介紹”,從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到中國文化、發展實績等,逐漸豐滿了世界對中國人和中國的認識。如今,隨著中國國家形象、國家實力以及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和加強,“中國游客”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獨具魅力,其內容涵蓋了國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等諸多方面。例3中,“中國功夫”“中國菜”“中國茶”“漢字”等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的中國文化名片。在國家形象的傳播過程中,文化產品作為主要載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表達民族情感和進行區域間交流的特殊方式,成為凝聚國家與民族認同感、自豪感的重要載體。“民以食為天”,飲食凝聚著人們的情感、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等。“中國菜”“中國飲食”能夠跨越地理界限,獲得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人民的認可和喜愛,豐富人們的生活并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同時加強了世界各地人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成為架起不同民族之間的友誼之橋。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世界越來越能讀懂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精髓也令世界折服,國家“軟實力”的構建也更加豐富。
(二)國家發展是賽事
當今國家之間的發展和競爭越來越激烈,除了經濟的巨大發展和競爭外,文化的發展和競爭也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體育,作為民族文化傳統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進程和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將國家的發展比作賽事,顯得更加具體和生動,更加生活化、直觀化和經驗化,正如隱喻的本質是把抽象的概念簡單化、具體化。國家的發展狀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概念, 通過概念隱喻, 結合人自身的經歷和熟悉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大眾的理解和共鳴, 產生說服力和影響力,從而達到政治宣傳的目的。例子如下:
1.奧運會是對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成就的全面檢閱,更是展示國家形象、民族精神、人文素質的國際舞臺。
2.體育的發展,特別是優秀運動隊、運動員的發展,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
奧運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奧運事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國家體育事業的進步、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奧運盛會更是傳播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舞臺,是世界各地文化相互交融的呈現,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同時也是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平臺。體育競爭,促進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是社會文明的體現,也是世界對和平與發展的追求。
四、總結
隱喻作為一種認知方式,常常被用于政治隱喻的研究中。隱喻的使用,讓抽象、復雜的政治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和生動,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語言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是國家形象的重要體現。在國家形象的構建中,運用隱喻這一語言認知策略,賦予抽象詞語以簡潔化和生動化,激發大眾的認知和想象力,不僅可以拉近人民和國家的距離,而且還可以使國家的形象得以更好地構建、展示和傳播。借助于北京語言大學BCC漢語語料庫,文章在簡要介紹了國家形象的概念研究、概念隱喻理論及研究后, 重點分析了國家形象建構中經常出現的兩類概念隱喻——“國家是旅行者”和“國家發展是賽事”。
參考文獻:
[1]Lakoff, G.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傅海,汪頔.國家形象研究的理論資源[J].當代傳播,2015(02) : 27-30.
[3]管文虎.國家形象論[M]. 成都: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4]徐小鴿.國際新聞傳播中的國家形象問題[A]. 國際傳播——現代傳播論文集[C]. 北京: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27-42.
[5]孫浩睿.影視作品的國家形象建構——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 3(35): 93.
[6]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3(3) : 91-96.
[7]習近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