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徐磊 編輯/甄知

《海歸女結婚兩月“被負債”500萬提請再審法院立案》(成都商報,2017年2月7日)報道了一則案例。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歸來的董女士,于2012年2月15日和王某結婚。結婚第四天,丈夫即對外大額舉債,兩個月內舉債500余萬后,消失不見。此后,債權人將董女士作為共同被告,推上被告席,因前述債務產生于二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法院判決,董女士須承擔連帶責任。最終,婚前由父母出資、登記于董女士名下的一套價值300余萬的住宅被強制執行拍賣,且因資不抵債,董女士被法院納入失信人員名單。
《長沙七旬老奶奶未簽字借錢卻背上千萬元債務,檢方抗訴促改判》(澎湃新聞,2019年11月19日)報道了一則案例。2011年至2013年間,郝奶奶的丈夫姚某曾以資金周轉等為由,先后向多家公司、多人借款。因到期無力償還,債主們便將姚某和郝奶奶告上了法庭。法院認為,相關債務糾紛均發生于二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于是判決郝奶奶與丈夫共同承擔巨額債務。直到2015年法院對其住所實施司法拍賣時,郝奶奶才意外得知自己竟然背負了巨額債務,此時案件已經過了上訴期。郝奶奶無力償還,遂也成“老賴”。
此類案例,不勝枚舉。在婚姻關系中,“被負債”的一方絕大多數是妻子,且此前司法實踐中相當比例的被認定為“共同債務”判例的債務性質值得商榷。筆者2016年應邀在成都舉行《民商事法律問題》講座,學員甲女講述了其親身經歷,她前夫涉嫌非法集資“跑路”,債權人稱債務是在夫妻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要求甲女共同償還。離婚后的甲女,隔三岔五接到法院的傳票,所涉債務迅速增長到數百萬元。無數個日日夜夜,甲女悲傷、恐懼、憤怒,求生無門。甲女求助,筆者問她:你加入了“反24條聯盟”了嗎?甲女吃驚地問:弱者之間的聯盟會有意義嗎?事實上,制度是利益博弈的過程,“反24條聯盟”的聲音最終被聽見了,不僅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且最終被最高人民法院聽見了。
婚姻家庭法指調整婚姻關系與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調整對象的范圍包括婚姻家庭主體間、其他近親屬間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如夫、妻、父、母、子、女、祖、孫和兄弟姐妹等。在特定情況下,還包括女婿和岳父母、兒媳和公婆,以及兄弟姐妹以外的其他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于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1年修正。2011年8月13日起開始實施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引起社會巨大反響,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分別在2001年和2003年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關于婚姻法的司法解釋?!氨回搨敝饕汀痘橐龇ㄋ痉ń忉專ǘ返?4條有關。
《婚姻法》第41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痘橐龇ㄋ痉ń忉專ǘ返?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绷硗猓痘橐龇ㄋ痉ń忉專ㄈ返?8條規定:“離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p>
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如果配偶一方,比如丈夫,聲稱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有一筆共同的債務,在離婚的時候應該共同承擔。那么丈夫應當舉證證明,這筆債務基于夫妻雙方合意,或者是用于共同生活或共同經營的。相對而言,該法條的規定比較傾向于保護被負債的一方。但是司法實踐中,在離婚進行財產分割的時候,主張共同債務的主體往往不是丈夫,而是債權人。債權人主體提出主張的,則應適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即往往會要求妻子證明自己對該筆債務并不知情,或者丈夫負的債沒有用于共同生活或共同經營,舉證責任落在了被主張的夫妻一方。而要證明并不存在的“事實”,往往并不容易,甚至可謂極其艱難。
《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出臺于2003年,是符合當時的社會和經濟情況的。當時確實有一些丈夫,因為家庭生活以及風險投資等原因付了債,后來無力償還了,為了保護妻兒,將孩子和家庭財產全部留給妻子,自己凈身出戶。對于妻兒,這樣的丈夫確實很有“擔當”,但是債權人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衡量了債權人利益和夫妻另一方利益,作出了保護交易安全的選擇,保護了市場秩序。另一方面,夫妻另一方(往往是妻子)的利益則出現了法律風險。

在社會和家庭財富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有“擔當”的丈夫越來越少了。離婚的時候,往往愛已不存,甚至因愛生恨。有些配偶認為:“離婚后,你帶走所有的財產,帶走孩子,再次組建家庭,未來我的孩子都不知道跟誰姓,憑什么我要一個人獨自背負債務呢?”司法判例中,被認定為“共同債務”的不僅包括因高利貸、非法集資、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為所致的“債務”,甚至包括夫妻一方故意利用“24條”,勾結第三方、陷害夫妻另一方而捏造的虛假“債務”。隨著未舉債配偶一方利益受損害范圍的擴大,“被負債”群體成立了“反24條聯盟”“24條公益群”等,抱團維權、集體反映完善法律制度的訴求。
傾聽到“被負債”配偶們的呼聲,2017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的補充規定》,規定在原“24條”的基礎上增加兩款,分別作為該條第2款和第3款:“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第三人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此后,2018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進一步合理界定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相關規定為司法審判提供了依據,甚至可以“溯及既往”,對于已經生效的明顯“錯誤”的判決,“被負債”一方可以依法定程序申請再審。
前述被負債的七旬郝奶奶請求檢察機關提供幫助,檢察機關認為其丈夫的借款行為雖然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但郝奶奶并不知情,且均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經營,故不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于是向長沙市中級法院提出抗訴。長沙市中級法院于2019年9月4日作出終審判決,依法進行改判,為郝奶奶免除本息逾千萬余元的“債務”的還款責任。此后,檢察院啟動執行監督程序,解除了郝奶奶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困擾。

北京的一個當事人甲咨詢筆者的一則案例:繼父帶著一位養子和當事人甲的生母締結婚姻關系,并且將甲撫養長大。在北京實施房屋限購政策后,為多買一套房,繼父和生母決定“假離婚”,并辦理了離婚手續。繼父在婚前有一套房產,準備在百年之后留給繼女——即當事人甲。養子得知養父的財產安排后,背著自己的養父偷偷賣掉了這套房產。養父一怒之下,向親戚朋友宣稱和養子脫離收養關系,并進行登報聲明。繼父和生母“假離婚”后沒有再復婚,后來繼父、繼兄(繼父的養子)相繼離世。繼兄的兒子乙因打架斗毆而坐牢,現在刑滿出獄了,乙因為生活困難準備向政府部門申請福利性租房。而當時申請條件中有一項是:由親屬為申請人開具的無房居住的證明。
甲的問題是:乙還是不是我的侄兒?我應不應該為他開具這張證明?
那么,想要判斷當事人和她曾經的侄兒之間的人身關系,首先必須要理清兩個前提關系:第一,繼父還是甲的繼父嗎?第二,養子還是繼父的養子嗎?然后,才能判斷甲和乙是否還是姑侄。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再行結婚的行為。一夫一妻原則是婚姻家庭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法律禁止重婚。重婚有兩種形式:一是法律重婚,即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登記結婚;二是事實重婚,指前婚未解除,又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但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自1994年相關法律規定出臺后,民事領域已經不存在事實婚姻。但在刑事領域,事實婚姻依然存在,并有可能被認定為重婚罪。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者又與他人結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行為。
問題一:一名未婚女子和一名已婚男子締結婚姻關系,該女子是否構成重婚罪?
該已婚男子與他人再次締結婚姻關系,無疑應認定為重婚。關于該女子,如果已知他人已婚而與之結婚,則構成重婚罪;如果不知他人已婚,則不構成重婚罪。
問題二:甲第一次事實婚,第二次事實婚,甲是否重婚?乙第一次事實婚,第二次法定婚,乙是否重婚?丙第一次法定婚,第二次事實婚,丙是否重婚?丁第一次法定婚,第二次法定婚,丁是否重婚?
判斷是否構成重婚,主要看第一次婚姻是法定婚還是事實婚,如果第一次是事實婚,則第二次無論是法定婚還是事實婚,均不構成重婚;如果第一次是法定婚,則第二次無論是法定婚還是事實婚,均構成重婚。故,甲和乙不構成重婚,丙和丁構成重婚。
問題三:重婚是公訴還是自訴案件?你覺得自己有才、有貌、有德,但是沒錢,至今還是一只單身汪,而隔壁中年大叔李某家有美嬌妻,外有紅粉相伴。你心里特別不平衡,憑什么這個中年油膩男左牽黃、右擎蒼?于是你就向公安機關舉報李某重婚,公安機關接到你的報案線索后是否應該立案?
刑事案件以“公訴為主,自訴為輔”,對于自訴案件,民不告官不究。自訴案件包括“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和符合法律規定的“公訴轉自訴”案件等,“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主要有:侮辱罪、誹謗罪、虐待罪、侵占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在上述五個罪名中,可以發現有兩個和婚姻家庭有關,那就是虐待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但是不包括重婚罪。也就是說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重婚罪屬于公訴案件。同時,考慮到重婚罪的特殊性,司法解釋又將其列為可以提起自訴的案件。即對于重婚罪,民告官究,民不告官也究。所以,接到你的報案線索,公安機關應該立案。
重婚會有什么法律后果呢?依現行法律,重婚行為在民事、行政、刑事方面都會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在民事責任方面,首先,重婚為無效婚姻;其次,因重婚導致離婚,可對過錯方不分或少分財產,過錯方甚至可能凈身出戶;最后,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在刑事責任方面,重婚罪依法會受到刑事制裁。
婚姻家庭法調整對象的性質包括婚姻家庭方面的人身關系,和婚姻家庭方面的財產關系。
其中,人身關系是主要的,起決定性的作用;財產關系從屬于人身關系,不能脫離人身關系而獨立存在。例如,夫妻的財產關系方面的權利義務,因當事人結婚取得配偶身份而發生,又因當事人死亡或離婚喪失配偶身份而終止。扶養、撫養和贍養等關系,均以權利人和義務人的親屬身份為依據。財富管理和財產關系密切相關,但首先須確定人身關系,才能確定財產關系,定分止爭。

在我國,以親屬發生的原因為標準進行分類,可將親屬分為:配偶(基于婚姻);血親,又分為自然血親(基于血緣)和擬制血親(基于法律擬制,如收養);姻親(以婚姻為中介,如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問題一:你和你哥哥是直系還是旁系血親?是幾代血親?
直系血親是指生養自己和自己所生養的上下各代,包括父母、祖父母、子女、孫子女等,直系血親無論多少代都不可以結婚。你和你哥哥不是直系血親,而是旁系血親。不同于羅馬法親等制、寺院法親等制等,我國采世代親屬計算法。計算旁系血親的代數,須找到共同血源,分別計算兩邊的代數,再取高的數值。你和你哥哥同源于父母,父母和你是兩代,父母和你哥哥也是兩代,那么你和你哥哥是兩代旁系。此處劃重點,父母和你是兩代直系血親,你和你哥哥是兩代旁系血親。
問題二:你和表侄女是否可以結婚?
表親有姑表、姨表、舅表等,以舅表侄女為例,你們同源于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和你是三代,外祖父母和你表侄女是四代,那么你和表侄女是四代旁系血親。在法律上,你和表侄女可以結婚,但是結婚后該如何稱呼你表哥,我們就不討論啦!
問題三:繼父或繼母與生母或生父離婚時,對繼子女的撫養權應如何確定?即,父母子女關系是否解除?
在婚姻家庭關系中,繼父母子女的關系相對較為復雜。生母或生父與繼父或繼母雖未離婚,但繼子女被未與之共同生活的生父或生母領回撫養的,則擬制血親關系終止。繼父或繼母與生母或生父離婚時,首先,放棄撫養權的權利在繼父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意見》第13條規定:“生父與繼母或生母與繼父離婚時,對曾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繼父或繼母不同意繼續撫養的,仍應由生父母撫養?!?/p>
生母或生父與繼父或繼母離婚時,繼子女未成年的,分為以下幾種情況:(1)繼父或繼母不愿繼續撫養的,必須由生母或生父撫養,繼父母子女關系解除;(2)生父母不愿撫養子女、繼父或繼母愿意繼續撫養的,擬制血親仍然存在;(3)生父母與繼父母都愿意撫養的,綜合雙方的撫養能力與撫養條件,從維護子女合法權益及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出發,確定子女由哪一方撫養。

如果生母或生父與繼父或繼母離婚時,繼子女已經被繼父母撫養成年的,繼父母子女關系仍然存在。
關于繼父母子女之間的繼承權問題,關鍵是要分析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有沒有過撫養教育關系。如果繼子女曾由繼父母撫養教育、或繼子女對繼父母進行贍養照顧的,則互相之間有繼承權。判斷繼兄弟姐妹之間是否有繼承權,同樣是要看繼兄姐和繼弟妹之間是否有撫養教育關系,如有,則如兄弟姐妹一樣互屬第二順序繼承人。
本文“他還是不是我的侄兒”一案中,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法律上不存在“假離婚”一說,所有依法定程序的離婚都是“真的”。當事人甲已經被繼父撫養長大,那么繼父永遠是她的父親,其父女關系不因繼父和生母離婚而解除,繼父和甲之間依然是父女。另外,在我國收養和解除收養關系都必須要通過民政部門,向親戚朋友宣稱解除收養關系、包括登報聲明,均不產生法律上的效力,本案養父子之間的收養關系依然存在。故,甲和乙依然是姑侄關系。退一步而言,即使甲不再是乙的姑姑,為乙出具一張無房居住的證明又何妨?筆者的建議是:給他出具。
本文金句
1. 共同債務須符合條件:基于夫妻雙方合意,或負債是因共同生活或共同經營。
2. 財富管理和財產關系密切相關,但在婚姻家庭中首先須確定人身關系,才能確定財產關系,定分止爭。
3. 判斷繼父母子女、繼兄弟姐妹之間是否有繼承權,關鍵看“繼”之后的主體之間有無撫養教育關系。
市場有風險,婚姻家庭同樣有風險。以法為器,遵循法道,理清關系,防范風險,規劃和管理家庭及個人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