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桂浩明 編輯/易可
在上一期本刊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ETF的來歷和特點,并且以上證50ETF為例,分析了投資ETF的意義。在本文中,我們還要對ETF作進一步的闡述,探討它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所具備的優勢以及發展趨勢。
上文提到,ETF作為一種指數化投資,可以大致分為風格指數類以及行業指數、板塊指數等各種類型。上證50指數屬于風格指數類,它可以滿足投資者投資大盤藍籌股的需要。但是,畢竟不是所有投資者都熱衷于大盤藍籌股的,有的人可能喜歡中盤股,也有的喜歡小盤股。此外,有些投資者習慣于追蹤市場熱點,如果當前流行炒作大消費,他就會去買白酒之類的股票,而要是現在流行投資信息產業,他又會去買半導體及通訊類的股票。顯然,面對多種多樣的需求,僅僅只有一個上證50ETF是難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的,這就導對除了風格指數以外,利用行業指數以及板塊指數開發ETF產品的現象。比較早出現的行業ETF是醫藥類的,也就是選擇一個較有代表性的醫藥指數為跟蹤標的,進行被動投資。后來又發展了包括金融、信息、消費等行業的ETF,近幾年也不斷有人開發軍工、互聯網、5G等行業專業性更強的ETF。另外,現在也有一些板塊ETF,其實也就是按題材劃分的ETF,典型的如國資改革、紅利等。這些ETF的推出,不但豐富了基金公司的產品線,而且也使得不同的投資者在這里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投資偏好的品種。
不過,從實踐來看,風格指數類ETF是最為受歡迎的的,尤其是上證50ETF,正逢近幾年大盤藍籌股升溫,其市場表現也比較突出,所以規模擴張很快,廣受投資者的青睞。而中證100以及滬深300ETF,表現也都不錯,成為一些對大中盤股票較為青睞的投資者的首選。而中證500因為樣本偏大,其風格特征不是特別明顯,相對就有點受冷落了。至于樣本更大的中證800,則至今還沒有基金公司來開發相應的ETF。至于說行業ETF,畢竟能夠持續受追捧的也就是醫藥、信息、消費以及軍工這幾個領域,因為它們往往一年中會輪到幾次行情高潮,因此操作機會比較大。至于其他一些行業,則就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而板塊指數類ETF,由于標的認同本身存在一定的問題,加上板塊熱點也不一定具備持續性,所以往往是剛推出時比較受熱捧,而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降溫。以前人們曾經認為,以高分紅股票為樣本的紅利ETF,在某種程度上比上證50ETF似乎更有吸引力,所以被寄予厚望。但從實踐來看,其中有部分標的品種因為業績變臉等因素,并不能長期維持高分紅能力,也使得該ETF的表現與市場預期存在一定的距離。


因此,目前板塊ETF在市場上的份額是不大的。從目前來看,未來ETF的發展,恐怕主要是在風格指數類上,當然一些特別受關注的行業指數類,也有相應的發展空間。
作為投資者,投資ETF是為了能夠體現自己的投資意愿并獲取收益,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地方便投資。在這里,人們需要首先考慮的還是如何實現自己的投資意愿,譬如你希望投哪一類品種,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投資收益有密切關系。有了這樣的選項,再來考慮選擇什么樣的ETF。當然,也會有一些投資者,本身專業程度不是很高,也不準備在對投資對象的選擇上花費太多的精力,那么也不妨簡單一些,如果看好股市,就購買上證50以及中證100、滬深300這類綜合型風格類基金。如果不看好,那么就按兵不動。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買入,只要股市上漲,就能夠賺錢。近三年來,大家都覺得在股市中操作很難,但是如果買了上證50ETF,那么基本上就是盈利的,而且不需要費太多的周折。顯然,ETF這個投資工具用好了,“懶人”也是能夠輕輕松松地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