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權 王琳 編輯/長歌
60多歲的老張患有蛋白尿、肌酐偏高15年,高血壓也有十多年了。最近氣溫波動,老張的血壓也控制不穩。1個月后,老張一查腎病指標,尿蛋白+++,血肌酐280μmol/L,這下可把老張急壞了。這么多年腎病一直維持得很好,怎么會忽然加重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長期血壓沒控制好是腎病加重的主要原因,血壓不控制,腎病改善不了。

高血壓可導致“高血壓腎病”,腎病也能并發“腎性高血壓”,高血壓和腎病互為因果。高血壓是腎功能惡化的“罪魁禍首”,所造成的腎損害與高血壓的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腎病患者如果高血壓沒得到控制,會導致腎小球內高壓力、高灌注、高濾過,從而導致腎臟的蛋白屏障撐開,加重蛋白尿;高血壓還能導致腎小球前小動脈硬化,造成腎循環變差,腎小球缺血。以上兩者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及腎間質纖維化,加速患者進入“尿毒癥”。
除了腎臟外,高血壓還能導致心、腦、眼等其他靶器官損害,造成全身動脈硬化,使患者并發腦卒中、心臟病、外周血管病、眼底病變等。因此,腎臟病患者絕對不能忽視高血壓。
在家測量血壓首選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各大藥房可以購買。
◆ 測量血壓前半小時不吸煙、飲酒或喝咖啡,解好小便,至少休息5分鐘。
◆ 要有高度合適的座椅和桌子,采用坐位,上臂與胸壁成40°角放于桌上,手心向上。
◆ 用手觸摸肘窩,找到肱動脈跳動的部位,將袖帶的膠皮袋中心(袖帶上一般有圖標)置于肱動脈上,袖帶下緣距肘線2-3厘米,裸臂或單衣綁好袖帶,袖帶必須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松緊以能插入一指為宜。
◆ 點按電子血壓計開始鍵開始測量,測壓全程患者務必保持安靜,不講話。
◆ 血壓計讀出數值后,請及時在血壓記錄本上記錄。
腎病患者務必每天早、中、晚各測1次。早上最好在起床排尿后、服藥前測量,下午在4點左右測量,晚上在臨睡前測量。平時如出現頭暈、頭痛、頭脹、眼花、耳鳴、失眠、心慌、氣促、胸悶、肢體無力或活動欠利、夜尿增多、泡沫尿增多等癥狀,可能提示血壓高控制欠佳,應馬上自測血壓,并盡快就診。
血壓控制的目標是個體化的,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腎病程度、心肺基礎等。年輕腎病患者血壓一般需控制在130/80mmHg水平,如24小時蛋白尿在1克以上,血壓需控制到125/75mmHg;如果患者年紀大于60歲,血壓控制的目標可以適當放寬到140/90mmHg左右。
調整血壓方案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逐步平穩達標,避免血壓下降速度太快以及降得過低,長效降壓藥要發揮穩定的降壓作用一般需要1-2周,所以血壓的達標可以在1月內(2次門診)逐步完善。調整方案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 避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平臥位或者坐位,忽然站立時,應避免過急過快,應先在床沿小坐半分鐘,然后緩慢站起,邁步注意扶墻行走,尤其在服用α受體阻滯劑(哌唑嗪、可多華、阿爾馬爾等)。
◆ 在服用ACEI(洛丁新)、ARB(科素亞、代文、替米沙坦、奧坦等)類降壓藥時,注意是否出現刺激性干咳,并定期復查腎功能、血鉀。
◆ 在服用可樂定、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比索洛爾、阿爾馬爾等)時應注意觀察心率變化。

◆ 服用利尿劑類降壓藥(速尿片、螺內酯、雙克、托拉塞米片等),需要記錄尿量、定期觀察肌酐、尿酸變化,密切復查電解質。
此外,血壓高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清淡、低鹽(3-5g/天)、低脂飲食,戒煙戒酒,保證充足睡眠,放松心情,避免抑郁、焦慮,適當有氧運動,肥胖患者需要積極控制體重。日常保養對慢性病患者非常重要,需要持之以恒。
中醫認為,芹菜味甘,性涼,入肝、胃、肺經,有清熱平肝、祛風利濕、潤肺止咳之功。現代藥理認為芹菜有降血壓、降血脂、鎮靜及抗驚厥作用。山藥,藥食兩用,味甘,性溫、平,功效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現代藥理證實有降壓降糖、調節免疫、抗腫瘤等作用。加上養胃的粳米,是一道色味俱佳的暖心食品。
天麻是一味名貴藥材,味甘,性平,歸肝經,長于平肝、息風、止痙,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現代藥理發現天麻有降壓、鎮靜、鎮痛、抗驚厥、調節免疫等作用。蘿卜可下氣消積、化痰清熱,常吃蘿卜有降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的益處。加上營養豐富又美味的豬小排一起煲湯,是餐桌上的養生保健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