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梅 趙慶亮 韋紅邊 孔令萍 崔敏 鐘純燕
(1,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562400;2,貴州省黔西南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62400)
黔西南州是羊肉粉之鄉,隨著黔西南州飲食文化 “三碗粉”的推廣,很多人慕名前來品嘗黔西南的羊肉粉,近幾年隨著山地旅游大會在黔西南州召開,黔西南的羊肉粉已經邁向國際,羊肉需求量劇增帶動了黔西南州養羊業的發展壯大,黔西南州大多屬于石半山地區,典型喀什特地貌,受地形地貌的影響。黔西南州養羊品種主要是本地黑山羊、波爾山羊、魯比亞山羊、杜泊山羊、南江黃羊、烏羊以本地黑山羊為主,黑山羊屬貴州黑山羊類型,長期受山地馴化,形成適應性強,行動靈活、肉質好等優點[1],深受顧客喜愛。黔西南州作為布魯氏菌病的防控二類地區對羊布魯氏菌病的監測是提高養羊效益減少羊布魯氏菌病發生的關鍵。隨著養殖量的提升,對黔西南州羊的布魯氏菌病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標準陽性血清、陰性血清及標準抗原購自青島易邦生物有限公司。
采自2016~2019 年上半年黔西南州8 個縣份的不同場點不同品種5 月齡以上未免疫接種的羊。
按照 《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 及 《動物布魯氏菌病診斷技術 (GB/T18646-2002)》 規定,本文數據監測采用的是RBT 和 SAT 方法。用 RBT 做初步篩查,再用 SAT 對 RBT 陽性的血清做確診[2]。
采用Excel、SPSS11.5 For Windows 等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結果以 SD 表示,組間計量指標的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顯著,P<0.01 表示差異極顯著。
由表1 可知,2016~2019 年上半年對黔西南州 8 個縣份480 個場次57090 份血清進行布魯氏菌病檢測,共檢出個體陽性數1084 份,個體陽性率為0.39%~2.62%,平均個體陽性率1.68%,群體陽性數共63 個,平均群體陽性率為11.29%。
由表2 可知,2016~2019 年上半年分別對種羊場、商品代場、散養戶、市場及其他場點進行采樣檢測發現,2016 年種羊場的陽性率最高,2017 年市場陽性率最高,2018 年種羊場的陽性率最高。
由表3 可知,2016 年到2019 年上半年對全州不同品種的羊進行布魯氏菌病檢測,本地黑山羊的平均陽性率是2.30%、波爾山羊是4.40%、魯比亞山羊是3.44%、杜泊山羊是3.67%、南江黃羊是3.83%,烏羊是3.41%。
通過2016 年到2019 年上半年的監測發現,從 2016~2019年羊布魯氏菌病的個體陽性率在逐年遞減。群體陽性率也從25.36%下降到2019 年的2.47%。雖然個體陽性率得到一定控制,但群體陽性率還是比較高,有流行擴散蔓延的趨勢,因陽性率主要分布于種羊場和市場,且本地黑山羊的個體陽性率最低,波爾山羊的個體陽性率最高。這說明黔西南州的羊布魯氏菌主要是外來物種,應加強對市場監督和引種的檢疫。黔西南黑山羊屬貴州黑山羊黔中南型,被毛短黑,四肢粗壯,體質疏松,耐粗飼,抗病力強,適宜山地放牧養殖[1]。黑山羊經長期馴化后已完全適應黔西南州的喀什特地貌。應加大對本地黑山羊的培育,盡量不從外地引種[3,4]。

表1 2016~2019 年上半年羊布病監測結果

表2 不同場點個體陽性率 (單位:%)

表3 不同品種羊布魯氏菌病陽性率監測結果 (單位:%)
對黔西南州 2016~2019 年上半年 8 個縣份 480 個場次57090 份血清進行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調查,陽性養殖場的羊沒有睪丸炎、附睪炎及前期出現紅、腫、熱、痛的炎癥反應,飼養人員沒有出現發熱、乏力等布病感染癥狀。直到陽性羊只被撲殺前只有少部分羊只出現睪丸炎癥狀,可見大部分陽性羊呈隱性感染。大部分陽性羊場的羊只均購自外地,飼養管理人員為家庭成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缺乏專業知識,引種前沒有做到從非免疫地區引種,且引種時沒有做到全進全出和30d[5]的隔離期。
根據 《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 (2012~2020 年)》《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 (2016~2020 年)》 規定貴州省是布病的二類地區禁止實行羊布魯氏菌病的免疫接種[6],主要采取以監測凈化為主的防控策略,確診之后按照 《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 規定必要時可撲殺同群畜,同時按照 《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 (GB16548-2006)》 規定對病畜尸體及其流產胎兒、胎衣和排泄物、乳、乳制品等進行無害化處理[7,8]。
本次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黔西南州持續存在羊布魯氏菌病的發生,主要發生在種羊場和商品代養場,大多呈隱形感染,隱蔽性比較高,且主要是外來品種感染,說明在引種方面的防控工作還需加強[9]。另外監測數據表明黔西南州羊布魯氏菌病的個體陽性率從2016 年后開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說明在羊布病組織領導,防控、無害化處理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但黔西南州羊布魯氏菌病的防控任務還任重道遠,還需持續加強對畜禽種場及市場的監管,同時需加強羊布魯氏菌病的監測凈化工作。特別是引種時要更加警惕,避免羊布魯氏菌病的蔓延和擴大[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