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洲 何在啟
(1,山東省日照市畜牧站 276800;2,山東省莒縣畜牧站 276500)
莒縣位于山東省東南、日照市西部,莒縣地勢北高南低,四周環山,中間丘陵、平原、洼地交接。受氣候、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莒縣境內形成不同的土壤類型,其中潮土是各種土壤中最好的一個土類,占可利用面積的15.3%。適合草莓種植,莒縣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寒暑適中,雨水充足,沭河北入南出,縱貫全境。年平均氣溫12.1℃。自發展大棚草莓種植以來,截至2016 年小店鎮種植約5200 畝,夏莊鎮種植約4500 畝,全縣種植大棚草莓10000 多畝,隨著設施草莓面積的快速發展,設施種植草莓容易授粉受精不良,導致畸形果現象比較嚴重,坐果率低,如何正確給草莓授粉將直接關系到果實產量和質量,從而影響設施草莓的經濟效益。為此,日照市畜牧站聯合莒縣畜站在莒縣進行了設施種植草莓蜜蜂授粉、人工授粉對比試驗。該試驗結果為莒縣提高設施種植草莓產量及果實品質提供了保障。
試驗于2016 年11 月 25 日至 3 月 31 日在莒縣夏莊鎮戚家坡村進行。
參試草莓品種為拉風6 號,試驗蜜蜂購于莒縣農康授粉服務專業合作社,試驗儀器:電子天平,臺秤。
試驗選取有大棚草莓種植豐富經驗的趙延青草莓種植戶為蜜蜂授粉組[1]。選取新上大棚草莓種植戶李長福為人工授粉組,每個溫室大棚1000m2。均按照大棚草莓種植管理要求進行種植,蜜蜂授粉組嚴格控制農藥使用,特別是對蜜蜂有危害的農藥堅決不能使用,人工授粉組對農藥的使用僅限于草莓對農藥的管理要求。
從每個試驗大棚隨機選取40 株草莓掛牌并進行標記,以便調查統計。每15d 進行1 次授粉效果調查,每次統計總結果數,畸形果數[2],于盛果期每株采摘1 個成熟草莓,分別稱取重量,全程記錄草莓產量。
1.3.1 授粉媒介與工具
蜜蜂授粉為專用溫室大棚授粉蜂群,人工授粉工具為干凈的、柔軟的海綿、棉簽或毛筆。
人工授粉在每天上午10 點至下午3 點選取剛開花的草莓進行授粉,利用人工授粉工具在花瓣的內側花蕊的外側掃一遍(雄蕊),再在花中間凸起的部分 (雌蕊) 掃一遍,盡量保證每個區域都掃到[3]。草莓的果實屬于聚合果,如果授粉不均勻,果實就很容易出現畸形甚至發育不良,影響果實質量。
在20%~25%的草莓開花時一個溫室大棚放置1 箱蜜蜂 (3脾)[4]。
1.5.1 草莓蜜蜂授粉蜂群
選擇能有效地采集草莓花粉并為其授粉的蜜蜂蜂群。蜂群含有1 只當年培養的優質健康新蜂王,有適齡授粉蜂3 脾。6000~8000 只工蜂,卵、幼蟲、蛹若干,無雄性蜂。無白堊病、蜂螨和爬蜂等病癥的強群,授粉蜂箱,小于郎氏標準封箱,外徑 50.5cm,寬 22~30cm,高 26.5cm 的小型蜂箱 (見圖1),具有良好的保溫、吸潮和隔熱特性。
1.5.2 草莓蜜蜂授粉蜂群的使用
按照1 個蜂群承擔600~900m2的授粉面積進行配置 (見圖2),20%~25%的草莓開花時即可引入蜂群。在傍晚 (17:30~19:00) 時將蜂群放入設施大棚,打開巢門,蜂箱放置在通風、不受陽光直射的位置,不宜移動,并注意防止螞蟻、老鼠等對蜂群的危害,可將蜂箱均勻放置在設施大棚中部的櫻桃壟間支架(離地面20~50cm) 上,或其他不妨礙正常農事操作的地方。
1.5.3 草莓蜜蜂授粉蜂群的飼喂
飼喂量以飼喂后蜜蜂能正常授粉為準,飼料過量,蜜蜂不傳粉,或飼料過少,蜜蜂無力飛行傳粉。喂水:在蜂箱巢門處放置飲水器,給水時要加入5‰的食鹽。喂糖漿:溫室內花朵泌蜜不能滿足蜂群正常發育時,需在巢內飼喂糖水比為2:1 的糖漿。喂花粉:采用喂花粉餅的辦法飼喂蜂群。花粉餅的制法:選擇無病、無污染、無霉變的蜂花粉,用粉碎機粉成細粉狀;將蜂蜜加熱至70℃趁熱倒入盛有花粉的盆內 (蜜粉比為3︰5),攪勻浸泡 12h,讓花粉團散開。每隔 7d 左右喂 1 次,直至溫室授粉結束為止。
1.5.4 草莓蜜蜂授粉效果檢查
蜂群放入設施大棚 3d 后,在晴天 10:00~13:00 時,每 1 分鐘內有10 只以上的蜜蜂進出蜂箱,或隨機查看50 朵以上草莓花的授粉情況,70%以上的草莓花有授粉標記,且未出現因蜜蜂反復訪花造成雌蕊受損的狀況,表明授粉正常,無需更換或補充新蜂群。如授粉異常,應及時查明原因,采取相應補救措施。
1.5.5 草莓蜜蜂授粉蜂群的注意事項
一是初花期至花末期,每天用浸泡過草莓花瓣的糖漿飼喂蜂群,以刺激蜜蜂采集。訓練蜜蜂積極授粉;二是控制蜂王產卵,入大棚后20d 左右,在蜜蜂授粉正常的情況下,可把蜂王暫扣起來,使其停止產卵。每次扣王時間不得超過15d;三是晚上應在蜂箱上加草簾等保溫物,保持蜂多于脾,或者蜂脾相稱的比例,維持箱內溫度相對穩定,保證蜂群能正常繁殖。四是在設施大棚通風口安裝0.3mm (60 目) 的防蟲網,防止蜜蜂飛出和害蟲侵入。防蟲網安裝應符合GB/T19791 的要求。五是設施大棚內放入蜂群前2 周不使用任何殺蟲劑,前1 周不使用任何殺菌劑,授粉期間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如果發生病蟲害,應優先選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學農藥方法進行防治。必須使用化學農藥時,使用化學農藥前1d 傍晚待蜜蜂歸巢后將蜂箱巢門關閉,移至安全無毒的地方;按照設施草莓可用農藥及使用后蜂箱移入規定間隔期再將蜂箱移入設施大棚。草莓花期一般5 個月左右,授粉結束后及時將授粉蜂群移除大棚。
從附表可看出,溫室大棚種植草莓蜜蜂授粉坐果率(98.52±0.57) %與人工授粉坐果率為 (67.79±2.67) %比較,差異極顯著 (P<0.01),利用蜜蜂為草莓授粉可比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 30.73%;蜜蜂授粉單果重 (35.32±1.13) g 與人工授粉單果重 (22.25±2.05) g 相比差異極顯著 (P<0.01),蜜蜂授粉株畸果 (3.07±1.26) 個與人工授粉 (37.23±6.87) 個,相比差異極顯著 (P<0.01) 蜜蜂授粉與人工授粉對草莓果實大小的影響較大,平均單果重可提高13g 以上,畸形果率下降到5%以下。株畸形果減少 34.16 個,折合畝產量分別為 3817kg,3271kg,蜜蜂授粉產量增產16.69%。
從試驗數據來看,溫室種植草莓蜜蜂授粉每畝比人工授粉多產出 546kg,按草莓平均 10 元/kg 計算,每畝增收 5460 元,授粉費用對比:蜜蜂授粉費用每個大棚需租用1 箱蜜蜂,需租賃費350 元,人工授粉費用,人工授粉的工作量極大,平均每人每天能授1 個大棚,之后幾乎每天都要重復授粉。草莓花期長達5 個月,人工授粉費用遠超租賃蜜蜂授粉費用。
草莓是雌雄同株,一朵花中既有雌蕊,也有雄蕊,一般有5~8 個花瓣,雄蕊一般有 30~40 個,雌蕊離生,100 多個花序呈螺旋狀排列在花托上,看起來是一朵花,人工授粉就是將100 多個雌蕊和30~40 個雄蕊同時授粉,這樣結出的草莓果實才能飽滿圓潤,少畸形,大棚內種植草莓依賴于人工輔助授粉或化學激素來保證坐果率和產量,常常難以把握最佳的授粉時機,容易出現大量畸形果,導致果實品質下降和減產,人工授粉勞動強度大,成本較高,果實一級果率低。
蜜蜂為大棚種植草莓授粉,會自動選擇最佳時機授粉,比人工授粉更均勻、不損傷花朵,因此,產量更高、果形更周正、口感風味更好[5]。經蜜蜂授粉的草莓比其他同類漿果更加鮮艷、明亮,并且這些草莓出現畸形的情況更少。蜂媒草莓在品質的提升可能是源于蜜蜂在授粉的過程中刺激了植物生長素的分泌,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進而增加果實重量和致密程度;相比人工授粉草莓,蜜蜂授粉草莓更加結實,保質期長達近12h,原因可能是源于蜜蜂在授粉過程中赤霉酸的分泌,延緩草莓成熟,從而增加果實在運輸過程中的抗擦碰能力。
蜜蜂是世界公認的最理想的授粉昆蟲,但蜜蜂對化學農藥非常敏感,在蜜蜂授粉期間整個設施大棚不能使用化學農藥,如使用易引起蜜蜂直接接觸藥劑而中毒死亡,這對設施大棚種植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人們對草莓品質及藥物殘留認識的提高,種植戶會對草莓蟲害多采用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盡最大限度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蜜蜂為設施種植草莓授粉會越來越受到種植戶的認可和重視[6]。

附表 不同授粉方式對大棚草莓坐果率、單果質量、產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