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武 全晉宇 藍慶山 蔣受良 黃超 曹孟洪 蔡日春 鄭麥青 粟永春*
(1,廣西金陵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530049;2,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 530049;3,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100193)
烏雞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具有清潔人體血液和清除血液中垃圾之功能,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對氣血虧虛引起的月經紊亂及老年人虛損性疾病,有很好補益作用。此外,烏雞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微量元素硒,它們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抗衰老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效。烏雞肉中含氨基酸高于普通雞,而且含鐵元素也比普通雞高很多,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被人們稱烏雞是 “黑了心的寶貝”。
我國西南地區偏愛食用烏雞,近年來對烏雞的需求不斷提高,當地居民尤其喜歡將片毛烏雞作為日常食材進行烹制。但烏雞產蛋數低,產肉能力差,飼料消耗高等因素造成生產成本高,影響了人們對烏雞的購買力。
廣西金陵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西南地方雞活體基因庫)、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收集保存多個地方烏雞品種,并用于推廣開發[1,2]。西南地區對烏雞十分偏愛,但地方品種生產性能偏低,養殖成本高昂,無法滿足當地群眾的需求。2011年始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合作,針對地方烏雞品種主要經濟性狀的不足,在純合外貌特征性狀的同時,利用現代育種技術,培育了金陵麻烏雞新配套系,在保留地方烏骨雞的外貌特征和肉品風味的特性上,對早期增重、皮膚和胸肉黑度、均勻度進行持續改進,采用隱性白羽品種參與配套,彌補了地方烏骨雞種雞繁殖性能差,商品肉雞產肉量低、生長速度慢等缺點[3]。顯著提高了生產性能和繁殖性能,也極大的提高了經濟效益。
本研究以廣西南丹瑤雞、無量山烏骨雞等地方雞品種選育的 B 系、A 系、L 系、隱性白羽雞 R1 系為材料,組成金陵麻烏雞 1 [W♂× (B♂×R1♀) ♀]、金陵麻烏雞 2 [W♂× (B♂×L♀) ♀]、金陵麻烏雞 3 [W♂× (A♂×R1♀) ♀]、金陵麻烏雞4 [W♂× (A♂×L♀) ♀]4 種不同的配組合,各配套組合在父母代種雞32 周齡時收集種蛋生產試驗商品雞雛,每組分別取商品代雛雞公母各500 只,共1000 只,進行飼養測定。
種雞的飼養管理參照無公害食品蛋雞飼養管理準則 (NY/T5043)、無公害食品蛋雞飼養獸醫防疫準則 (NY/T5041) 和黃羽肉雞飼養管理技術規程 (NY/T1871) 執行。商品雞的飼養管理參照無公害食品肉雞飼養管理準則 (NY/T5038)、無公害食品肉雞飼養獸醫防疫準則 (NY/T 5036) 和黃羽肉雞飼養管理技術規程 (NY/T1871) 執行。
0~5 周齡育雛期,0~28d 用小雞料,29~35d 用中雞料自由采食;6~22 周育成,采用控制光照時間及強度逐步過渡使用育成料,限制雞體重增長;23~66 周齡產蛋期,增加光照至恒定,使用蛋雞料進行飼喂。育雛期采用籠養的方式飼養,育成期采用籠養,產蛋期采用籠養方式飼養。肉雞飼養方法采用籠養育雛 (0~5 周)、育成 (6~10 周)。商品代公、母雞分籠飼養到 70日齡測定各項指標。
1.3.1 生產指標
記錄各個組合父母代生長和產蛋期間死亡個體,計算0~23周齡存活率 (%) = (23 周齡末存活數/出雛數) ×100,24~66周齡存活率 (%) = (66 周齡末存活數/24 周齡上籠數) ×100。各組分別在42 周齡和產蛋率達到50%時,早晨空腹稱量體重,300 日齡稱量蛋重。記錄入孵蛋數、受精數和出雛數,計算入孵蛋孵化率 (%) = (出雛數/入孵蛋數) ×100,受精率 (%) =(受精蛋數/入孵蛋數) ×100。
記錄各組商品代 70 日齡體重,70 日齡存活率 (%) = (70 齡末存活數/出雛數) ×100。每周加料量,最后計算各組的耗料量。
1.3.2 屠宰指標
商品代公雞49 日齡 (母雞63 日齡) 試驗結束時每個組全群均空腹個體稱重,試驗組抽樣30 只 (公母各15 只) 進行屠宰性狀指標測定,全凈膛率 (%)、胸肌率 (%)、腿肌率(%)、腹脂率 (%) 等,并通過比色卡判斷雞胸肉烏度值。
1.3.3 中試應用
為了保證 “金陵麻烏雞”在大生產條件下正常發揮其遺傳潛力,根據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制定的 “金陵麻烏雞”配套系品種標準和飼養管理技術規范作為技術標準進行中試應用。
利用Excel2010 對數據進行處理后用SPSS20.0 生物統計軟件進行多重比較,并用Duncan 法進行組間差異顯著性檢驗,數據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試驗各組合父母代母本生產性能指標見表1,從表1 的數據來看,雜交組合金陵麻烏雞1 在42 日齡平均體重和開產體重上都顯著低于其他3 種配套組合 (P<0.05)。但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于其他3 種配套組合相接近,300 日齡平均蛋重顯著高于其他3 種配套組合;父母代母雞金陵麻烏雞1 的66 周產蛋數最多,達到 172 個。
商品肉雞主要生長性能見表2,從表2 中可以看到胸肉烏度最好的是金陵麻烏雞1。金陵麻烏雞1 在生產成本處于中間水平,但沒有明顯的弱項,而且經濟效益以及其他生產性能均具有較好的優勢。

表1 不同配套組合父母代母本生產性能

表2 各組合商品肉雞主要生產性能
對金陵麻烏雞1 的配套組合商品代和W 系親本進行屠宰性能鑒定,結果見表3,試驗組合1 商品代的公雞出欄重,母雞胸肌率,母雞腿肌率,公雞腹脂肪率顯著高于W 親本 (P<0.05)。
金陵麻烏雞1 配套系的中試在廣西進行,包括 “金陵麻烏雞”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肉雞,2014~2016 年,共中試父母代27.3 萬套,商品代肉雞 650 萬只。中試情況見表5~6,金陵麻烏雞1 配套組合父母代生產成績理想,按照推薦的技術標準來飼養,高峰產蛋率可達到80%以上,66 周齡供苗雞數能達到134 只。商品代 63 日齡公雞體重達到 2500~2740g,母雞達到1950~2240g。
配套系選育是近年來畜禽育種中被廣泛使用的重要手段,尤其在雞的育種上,能夠綜合多個品系的多種優良性狀,培育出同時具有親本多種同優良性狀的后代,表現出生產性能、繁殖性能、免疫性能等多方面的雜種優勢,目前在我國的地方特色品種的開發和利用中,2 系配套和3 系配套模式同時存在。利用具有較快生長速度的品系,在保留地方品種自身特色的基礎上提高地方品性狀,提高經濟效益。
無量山烏骨雞與廣西地方雞 (良鳳花雞) 雜交后提純得到的W 系,具有較高的高羽毛顏色整齊度、體重均勻度、肌肉烏度和早期增重。B 系來自廣西金陵農牧集團有限公司1999 年引進上海華清安卡麻雞,后與廣西南丹瑤雞雜交固定后具有麻黃羽、紅冠、黑脛的特點。R1 系具有較高的產蛋數和種蛋合格率。L 系來源于廣東的麻黃雞品系。A 系是在華青麻雞基礎上選育而來。本研究中的4 個配套組合不同程度的發揮了不同品系的雜種優勢,其中配套組合1 相對于其他3 種配套組合而言在66 周齡產蛋數上優于其他3 種配套系,在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上也優于其他3 種配套組合,在商品代的飼料轉化率上無明顯優勢,在配套系金陵麻烏雞1 與親本W 的比較中,經過配套系選育后,49 日齡公雞與63 日齡母雞的出欄體重,母雞胸肌率,母雞腿肌率,公雞腹脂肪率顯著高于 W 親本 (P<0.05),充分發揮了配套系的雜種優勢。在配套系選定后進行中試,為配套系的大規模應用提供參考,通過中試發現配套系的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肉雞主要經濟性狀遺傳穩定,生產性能均勻一致;肉雞外觀特征鮮明,麻羽、麻黃羽、烏脛、烏冠特征明顯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生產成績理想。
本次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金陵麻烏雞1 配套系在產蛋率,產蛋數等產蛋性能方面,種蛋合格率方面等都顯著優于其它組合 (P<0.05),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優于其他 3 種配套組合。在商品代的生長速度、成活率、飼料報酬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結合考慮商品代的生產性能和外觀方面在一些市場有影響,因此最終選擇金陵麻烏雞1 也就是3 系配套W♂× (B×R1) ♀作為金陵麻烏雞配套系生產模式。中試應用情況表明,“金陵麻烏雞”配套系的父母代種雞和商品代肉雞主要經濟性狀遺傳穩定,生產性能均勻一致;肉雞外觀特征鮮明,在保留地方烏骨雞的外貌特征和肉品風味的特性上,對早期增重、皮膚和胸肉黑度、均勻度進行持續改進,采用隱性白羽品種參與配套,彌補了地方烏骨雞種雞繁殖性能差,商品肉雞產肉量低、生長速度慢等缺點[3]。能滿足中試區域市場的客戶要求并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表3 金陵麻烏雞1 及W 等主要屠宰性能

表4 金陵麻烏雞1 配套系父母代、商品代中試情況

表5 金陵麻烏雞1 父母代生產性能中試情況

表6 金陵麻烏雞1 商品代肉雞生長性狀中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