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朗馳集團 王軼蘇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汽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帶動了汽車維修行業的快速發展,維修技師數量也隨之增多。目前,大、中、小型汽車維修企業遍及城鄉各地,但相關企業主要負責人對設施安全、員工健康、作業環境等管理的水平參差不齊。此外,維修技師多以外來青年務工人員為主,自身對作業安全與職業健康的認知意識嚴重不足,造成維修技師職業健康風險日益加重。《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公布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管理目錄(2012年版)的通知》(安監總安健〔2012〕73號)將“汽車、摩托車修理與維護”行業職業病危害風險分類為“較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和監督管理職責,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進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預防和控制職業病發生。
筆者所在公司是本市大型汽車服務類企業,多年來全面貫徹省市地方政策和交通集團關于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決策部署,認真履行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主體責任,始終堅持將企業員工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真正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為標準,指導和督促各汽車4S店按照標準化要求開展職業衛生健康管理工作。這里向大家介紹本公司在汽車維修作業場所的職業健康管理工作開展情況,以促進行業管理人員的學習交流。
汽車維修生產工藝主要有汽車拆解、打磨、焊接、噴漆、清洗等,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環節主要有鈑金區焊接、打磨,噴漆作業時調漆、噴漆、拋光等。企業在生產工藝流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有粉塵、噪聲、苯、甲苯、二甲苯、電焊弧光、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表1)。

表1 汽車維修生產工序及相關職業病因素
要做好職業健康管理制度,首先必須遵照《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第十一條規定:“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制定職業病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公司在《南京朗馳集團安全管理制度與操作規程匯編》中編制了“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要求集團安全保障部負責監督檢查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救援措施及執行情況;組織職業危害場所檢測、評價和公示,審查職業病防護設施、防護用品配備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檢查各汽車4S店職業健康現場防護措施執行情況;各汽車4S店負責貫徹執行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和應急救援措施,按規定標準配備職業病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正確使用、維護;集團人力資源部門負責定期組織有毒有害作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體檢,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同時制度規定公司必須健全職業健康管理檔案、職業健康宣傳培訓檔案、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檢測評價檔案、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等。
公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在涉及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根據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類別,依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與警示標識管理規范的通知》(安監總安健〔2014〕111號)設置公告欄公布本單位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設置職業危害告知牌(圖1)公布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崗位、健康危害、接觸限值、應急救援措施等詳情,以及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檢測日期、檢測機構名稱等,同時,各子公司向員工如實告知現從事作業崗位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并與其簽訂告知書。
公司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培訓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廳安健〔2015〕121號)要求,根據行業和崗位特點,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學時,確保培訓取得實效。每年4月末,公司都認真組織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邀請當地安全和衛生監管部門的專家前來授課,進一步增強了員工健康生活理念,豐富了員工的健康安全知識,提高了員工自我防護意識和應急自救互救能力,促進總公司職業健康管理工作的落實。
公司針對汽車維修行業作業場所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以鈑金和噴涂作業作為重點工序提出的作業場所安全健康防護要求如下。
2.4.1 噴漆作業場所安全健康防護要求
(1)要求汽車維修噴涂操作人員在噴漆過程中需要穿著防護服,佩戴防護面罩。
(2)采用有利于防治職業病危害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遵循無毒物質代替有毒物質,低毒物質代替高毒物質的原則,優先使用無毒或低毒涂料。目前公司使用的水性漆已經不屬于危險化學品,更加安全環保。

圖1 職業危害告知牌
(3)按照鈑噴流水線設計,將調漆、噴漆、烤漆等易產生毒物的工序設置單獨隔間,將有毒作業與無毒作業進行隔離。
(4)在調漆、噴漆和烤漆間采用上送風、下排風的通風防毒設施,確保室內保持負壓。
2.4.2 鈑金作業場所安全健康防護要求
(1)操作人員在噪音環境下,需要靠耳罩保護。電焊煙塵、弧光需要靠面罩或護目鏡進行防御。
(2)全面使用二氧化碳保護焊機,取代傳統電焊工藝中含錳、鉛等有毒物質的焊條。
(3)確保焊接作業場所通風效果達標,在焊接作業點設置局部排風裝置,并且逐步增設機械通風設備,對焊煙進行凈化處理,進一步消減環境內的電焊煙塵。
(4)打磨主要采取濕式作業,減少粉塵的產生;若采取干式打磨,相關手持打磨設備需具有通風除塵功能。
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是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公司充分認識做好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工作有利于用人單位及時掌握其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及危害程度,采取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公司根據《用人單位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管理規范》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確保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符合國家標準,及時將檢測結果在醒目位置進行張貼,予以公示。
公司確保工作場所與辦公場所(休息室)分開,確保工作場所不住人、員工不在工作場所飲食、飲水、休息和存放生活用品;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病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按規范和實際情況需要配置急救藥(用)品,設置符合規范要求的應急救援設施;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事故的調漆間、漆料間附近,配備應急洗眼器,并定期檢查。
公司為勞動者配備符合規范要求的個體職業病防護用品,并按規定周期更換,所發放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符合國家規定和產品說明;作業現場勞動者個體防護用品狀況良好,能夠正確使用和佩戴個體職業病防護用品;相關部門負責采購、發放的個體防護用品規格、型號、周期等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建立采購和發放臺賬,嚴禁用貨幣等形式替代職業病防護用品發放。
公司依據《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 188—2014)要求,由集團人力資源部統籌負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工作。具體是在錄用汽車維修作業新員工時,組織可能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在上崗之前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每年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到指定職業病防治醫院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進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同時,由相關部門為勞動者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確保一人一檔,并按照規定期限妥善保存。
公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十六條的要求,及時、如實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現調整為衛生監督管理部門)申報危害項目并獲取回執,申報內容包括基本信息、職業衛生培訓情況、主要產品、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情況及職業健康監護開展情況等6個方面,涵蓋了企業職業健康工作的主要內容,通過申報工作,進一步促進公司健康信息化、規范化管理。
通過以上管理,公司從未發生因汽車維修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造成員工產生身體健康問題,每年的作業場所檢測結果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公司將進一步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切實有效地保障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