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華松
(河南省平頂山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
中獸醫認為“氣血調達為順,郁滯為病”。五臟元真通暢,牛體安和,是奶牛機體健康狀態的基本條件。而氣血達布循行全身,內入臟腑經絡,外達肌腠皮毛,溫煦滋養機體,“生血沖和萬病不生”,健全的生理功能是保證奶牛五臟元真通暢的基礎。
產科疾病是奶牛養殖過程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尤其是品種優良、產奶量高的奶牛更為突出,如奶牛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卵巢囊腫、乳房炎、乳頭炎、難產癥、產后癱瘓及難孕癥等。嚴重者甚至誘發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導致奶牛處于亞健康狀態,乃至漸進式消瘦而衰亡。
奶牛產科疾病的發病機理是“陰陽失衡,氣血不和”。“陽虛血必凝,陰虛血必滯,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虛則血虧。”治療奶牛產科疾病需要“平衡陰陽,調和氣血”。達補元真,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標本兼治。
根據中獸醫之理論,篩選出“紅花二黃白草湯”組方,并進行了對比試驗。
紅花、黃芪、白芍、黃芩、甘草五味中藥飲片。
1.2.1 紅花
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其功效活血通經活絡,改善微循環,興奮子宮,溫腠固表,舒筋生肌,祛瘀止痛,為主(君)藥。
1.2.2 黃芪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其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改善血液循環,抗凝降壓,托毒生肌,利水消腫,延緩衰老。
1.2.3 白芍
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其功效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擴張冠脈,抗炎保肝。白芍、黃芪二味助紅花補氣血,平陰陽,為輔(臣)藥。
1.2.4 黃芩
性寒,味苦,歸肺、膽、胃、大腸經。其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痛散腫,止血安胎,清上焦肺、大腸之火,除中焦濕熱,協紅、黃、白入血分,涼血止血安胎為佐藥。
1.2.5 甘草
性平,味甘。歸心、肺、脾、胃經。其功效益氣補中,解毒止痛,抗菌、抗炎、抗病毒,潤肺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為使藥。
河南省平頂山市轄區內某乳業公司奶牛場,選擇10 頭年齡偏大,步入衰老期的處于亞健康狀態、泌乳疲勞綜合征的產后荷斯坦牛,編號后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2、4、5、8、10號)和試驗組(1、3、6、7、9號)各5 頭,試驗期為30 天(2019年3月1—30日),并記錄試驗奶牛產奶量及發病等情況至試驗結束。

表1 產奶量變化表 單位:kg

表2 奶牛血液指標對比表
紅花45 g、黃芪45 g、白芍50 g、黃芩40 g、甘草40 g。粉碎為粉末,水煎(或開水沖)至8 L的稀湯狀,早晚各服4 L(或灌服或混同飲水飲之)。此為試驗組的1 頭牛1 日劑量,5 頭牛都按此方和劑量標準操作用之,至試驗結束。
在日糧、飼養管理相同等條件下,試驗組和對照組產奶量變化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試驗組30 天的總產奶量、頭均產奶量、頭日均產奶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試驗組多項血液指標高于對照組,試驗組白血球總數增加2.17%(P<0.05),紅血球增加4.30%(P<0.05),血紅蛋白提高3.36%(P<0.05)。
試驗組5 頭奶牛乳房、乳頭豐滿,富有彈性,乳靜脈充盈而凸起彎曲明顯直至乳井,未發生疾病;而對照組10號奶牛在試驗的第17 天發生左后側乳頭炎,經過及時治療4 天后治愈。試驗結束后,試驗組5 頭奶牛在63 天內,全部陸續發情受孕;而對照組63 天內,只有3 頭發情受孕(2、4、5號),8號牛未發情(子宮內膜炎),經3 周治療后受孕,10號牛發情屢配不孕(難孕癥),治療仍未愈。
中獸醫認為“紅花二黃白草湯”是培本強壯除邪劑,具有扶正驅邪,氣血雙補,平衡陰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柔肝利膽,強心利尿,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提高細胞活力,使細胞、組織、器官、系統處在旺盛的生理生化狀態。加快新陳代謝,吐故納新,使機體保持在健康的生理狀態;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提高奶牛生殖系統的生理機能,促進奶牛發情、受孕、產犢、產奶,保障了奶牛健康的生殖循環周期。品種優良、高產奶牛用此方,可延長壽命,增加利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