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書寫的自由與限度:羅蘭·巴特眼中的米什萊

2020-04-12 14:08:08
法國哲學 2020年0期
關鍵詞:歷史

莊 威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

事實上,巴特①羅蘭·巴特,國內也譯為羅蘭·巴爾特。本文采用巴特這個譯名,當引用其他漢譯文獻時,則沿用譯著者的稱呼。的第一本書是《米什萊》,而非《寫作的零度》;它是根據1945年前后他在位于瑞士萊贊的療養院里所做的關于米什萊作品的筆記和卡片而完成的②路易—讓·卡爾韋:《結構與符號—羅蘭·巴爾特傳》,車槿山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52—56 頁。。米什萊著述宏富,相較之下,巴特只是做了非常少的摘錄和評論。但在我看來,巴特從一開始就沒有怠慢過自己的作品,在這部書里,他的諸多思想特征和寫作特點已經顯露出來了。

法國是個文學和散文的國度,文學的熏陶顯然構成了巴特氣質的一部分。當然,理解法國的“文學”,還真的不能夠僅僅從字面上來理解,從蒙田、帕斯卡爾那里已經可以見到的纏繞著豐富感性和微妙精神的法國思想,文學一開始就與此無法分開。

在對那些摘抄進行評論之前,巴特在書的第一部分安排了關于米什萊生平和著述等方面的評價。其中,有一點值得注意,巴特有一段引自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里的話(有點長不便引述);他是借用馬克思的話視米什萊為資產階級社會民主派,社會民主派是小資產階級的代表,其特點是把民主共和制視為緩和資本和雇傭勞動的手段,而不是取消它們。后面我還會提到馬克思在這部書中的作用,甚至可以說馬克思在巴特那里實際上是如影隨形的。這里不妨事先給出我的判斷:各種思想資源,如馬克思、符號學、現象學、結構主義(當然還有文學)……巴特一旦理解消化,就成為他思想的組成部分,而且這些前后累積如地層般的思想,會溶解在巴特的作品中,他用“文學—寫作”來統合這一切。

一、歷史寫作的現象學

題記之后就是《米什萊》的第一個“正式”篇目:“吞噬歷史的米什萊”。巴特講到這位歷史作家患有偏頭痛,看起來身體不太好,然而隨風雨不斷遷移(巴特提到他一生遷居上百次)的身體總是自認為瀕于死亡,但卻不斷開始新生,如50 歲時迎娶了小自己30 歲的新娘。對于寫作的人來說,要理解這一點并不困難,這種孱弱的身體“似乎最適合承受最粗暴的束縛—工作的束縛”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6 頁。。偏頭痛和其他病痛與工作相結合成了一種自主選擇的創造性的活動,和米什萊的身體融為一體,任何一位作家都會有這樣的切身體會。巴特既不描述也不評論米什萊作品的具體內容,他站在外圍,在身體和寫作的層面上來看待米什萊,這成了他今后一切作品的一個基本的水平線,“工作—請按歷史學理解—既然是一處安身立命的棲所,在此任何弱點必定具有某種價值。偏頭痛于是被移入,即獲得了救贖,被賦予了意義。米什萊的整個身體變成了自身創造活動的產物,并且在歷史學家與歷史之間建立起一種令人錯愕的共生關系。……1792年9月國民公會的創立,恐怖時期,這些都跟牙疼一樣,是動輒發作的具體的病痛”②同上書,第17 頁。。對于米什萊和他筆下歷史的關系,巴特把米什萊確立為“歷史的啖食者、教士和擁有人”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7—18 頁。。“而且這個基督學的主題還在繼續:米什萊把歷史當作食糧接受下來,反過來,他也把生命交給了歷史。不光是工作和健康,連死亡也交出去了。”②同上書,第18 頁。

如何理解巴特的寫作呢?這位不評論作家作品內容的巴特如何進行針對米什萊的寫作呢?我想這里借助一個概念的幫助將會是恰當的—現象學。巴特的寫作和視角天生就有一種現象學天賦:對作品內容的懸置,轉移目光,緊盯著作家的行動甚至起居,關注作家的語言和風格……這些似乎都是在內容和意義的表面或外圍,但巴特將它們制作成了主題,他找到了適合他自己的切入點和寫作內容,這是一種在意義和寫作邊緣的寫作,現象學式的寫作,或者說巴特的寫作內容就是寫作如何呈現。抓住寫作這一點就意味著必然的學科交叉,哲學、文學、歷史、攝影、電影……但凡需要訴諸語言去把握的領域都是寫作的領域。寫作構成了對一切現實的抽離,現實也呈現為現象學式的寫作—語言結構,一句話:巴特通過寫作擁有了一種現象學的眼光。

在這種眼光之下,米什萊的身體和歷史還有寫作融為一體:米什萊在“吞噬歷史”,“他在啃草,即邊咀嚼,邊掃視,同時進行”③同上書,第19 頁。。這里用到了比喻:掃視、啃草,意味著米什萊對于時代的觀察、理解和消化,他的寫作就是行走和鳧水一般穿過事件的旅行。巴特從米什萊那里挑選出與自己具有親緣性的段落和句子,例如米什萊的:“我蕩過路易十一,蕩過路易十四。我艱難地劃水,奮力當過黎留塞和投石黨。”④同上書,第20 頁。這種蕩槳的姿態也是現象學式的處理。

巴特直接關注了米什萊的話語風格,這里引用一段巴特的原文可以看出他的角度:

米什萊的話語—也就是我們常所說的風格(請注意此處風格這個詞—筆者)—正是那種彼此挨靠著的協同航行,歷史及其講述者猶如一條魚及其捕食對象。米什萊屬于吞噬型作家(如帕斯卡,蘭波)一類,如果不隨時吞噬自己的話語,他們就寫不下去。對于米什萊來說,這種吞噬活動意味著取消高文典冊的演說式節奏,代之以突如其來的插入語,以及例如“您不妨假定,您會看出,這點我回頭再談,我相信,我會這么認為,非得這么說不可”一類的招呼語。此外,序言、注釋、跋語等跟整個話語的關系,與插入語跟句子的關系并無二致。這樣的孔隙在米什萊的著作里頻頻出現(正如普魯斯特就米什萊本人所說的“他那些音樂家的節奏”)。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22 頁。

巴特將米什萊與夏多布里昂相區別,后者屬于“滑動型作家”:“鋪開話語,從旁陪伴而不予以打斷,不知不覺地把語句引向平穩安逸的結尾。”②同上。米什萊的吞噬型順應了歷史學家和歷史之間的隨時交流。

“掠影”等同于夏多布里昂式的滑動型作家,而米什萊所屬的吞噬型作家想避免滑動型所帶來的精心雕琢的藝術效果,因為“藝術把歷史擺入櫥窗,使歷史學家成為作家”③同上書,第23 頁。。不過,我非常懷疑米什萊是否能夠完全非藝術地處理歷史,巴特也并未認真認定這一點,擺脫藝術,米什萊只能“勉強”做到這一點。

身體與歷史的結合,米什萊將歷史變成了食物:“因為,歷史只有形成一個有兩個端點或極點的實在客體,才是一次占有過程的對象。只有像雞蛋或織物一樣飽滿厚實,歷史才能成為一道食物。所以,米什萊充實了他的歷史,給它配上了兩個目標和一個方向:他的歷史著作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歷史哲學,歷史被服用了;也就是說,既結束了和完成了,也被吞咽和攝取了,正好可以讓歷史學家恢復元氣。”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24 頁。

但是,我想提請讀者注意的是,哪個歷史學家不是將歷史視為一道食物呢?巴特借對米什萊的描述側面回擊了針對歷史的客觀、嚴肅的觀點。巴特的論述看似古怪,其實有一種難得的誠實。從話語和風格出發,看似無關內容,但是卻抓住了包括歷史在內的一切以話語為媒介的作品的內在特征。只要寫作,只要借助話語,就必然要涉及對內容的吞噬方式。話語—寫作的角度由表及里,無比犀利。

二、歷史與虛無

《米什萊》的第二部分的標題叫作“荷蘭航船”,這有點難以理解。按照巴特的解釋,荷蘭航船中空而滿載物體(仿佛承載著事件和故事的歷史),“像一只懸浮在平滑水道里的實心雞蛋”,在水的沖刷和空氣的流動中交替,這是“一個未經剪裁的世界”。②同上書,第25 頁。未經剪裁的世界,有點類似道家的味道,巴特講道:

請看例如中世紀的法國國王:他的力量來自于虛空—請按“光滑”理解,來自于一種高高在上的狀態,數以千計的勢力世襲貴胄在此互相抵消,從而無一例外地表現出一種普遍的、怡然自得的無意義……理想地說,他只是虛空而已,是裹在白鼬鼠皮裙里的謙卑,他吸納了一切:人民,資產階級,教會。③同上書,第25—26 頁。

這的確有些老莊的意味,不同于人們一般所了解的進步的或者馬克思式的歷史觀,但卻并非意味著米什萊或者巴特(尤其是巴特)不了解這些歷史視角,這里巴特和米什萊的界限很難分清;之前說過,巴特從米什萊那里選擇出了自己。

這種空無的歷史觀配合著巴特所形容的自我和歷史的相互吞噬與交錯,這一切又被寫作所吸收。如果能夠明白這一切,就很自然地會懂得下一段所說的無意義與散文的聯系:“無意義的所有品性可以歸結為一個元素:散文。”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26 頁。米什萊也說法蘭西是散文的國度(見書中巴特的親自摘引)。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對于米什萊來說,散文是勻質的標記……米什萊本人似乎生不逢時似的面臨詩歌的威脅,好像亟盼徹底解放一般渴望著散文,因為散文使他能夠吞噬歷史并與之融為一體”②同上。。后于詩歌產生的散文,沒有韻律和剪裁的痕跡,這是散文的優越性,“這就是虛空,因而也是完美的光滑”③同上書,第27 頁。。這些性質配合著歷史的虛無視角,歷史和散文在勻質和虛空的交點處融合了,從這個角度再看事物、事件的聯合與自由,祖國、革命被視為“化學的凝固作用”④同上。,“法國因而只是一種無限的化學作用,它只存在于在各部分的護持下的一種虛空當中”⑤同上書,第28 頁。。在這種歷史眼光之下,虛無中的生成(例如一切以西岱島為中心的法國歷史的生成)也要一種動力,米什萊選擇了“作用力”,這是一個近乎尼采的“既屬生機論,又屬倫理學”的概念,而且這同樣也意味著世界的不斷再造。對于米什萊的歷史書寫計劃來說,借助于這種作用力加上拉馬克的進化論,就能夠使他流暢地排列各種形式,“讓它們彼此溶解,從一個等式到另一個等式地推進,直至最末一項成為起始的隱喻,直至生命體和物體之間、自然界和倫理之間不再有根本的區別”⑥同上書,第30 頁。。例如巴特就此說道:“自然界諸范疇之間沒有根本性的阻隔:礦物也是植物,動物身上也有人類的遐想。……位于動物底層的水母,不過是‘關于無法實現的命運的一場夢囈’”⑦同上書,第32 頁。。

巴特寫道:“有沒有千真萬確的歷史呢?沒有。歷史其實是一個用各種身份組成的連續體,正如植物或物種是同一塊織物的延伸那樣。……在歷史中前進的米什萊好像一個潛入水下的遨游者,周身被織物般的歷史嚴嚴實實地裹起。”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34 頁。歷史與米什萊的身體結合為一體。所以這樣的歷史哪里還有因果性可言呢?起作用的是倫理性的東西,例如道義上不可或缺的東西,或一些純屬心理學的提法;對米什萊來說,由于之前提到的勻質與虛無,歷史最終可以視為等式或者轉換,“一言以蔽之,歷史只是正義的各種形象之間的一連串等式”②同上書,第37 頁。。歷史事件和人物可以視為正義形象之間的過渡和轉換,這種轉換的驅動力(根據巴特的描述)依然是尼采式的:“驅動自然界和歷史的原理這一次依然相同。一個事關存亡,一個事關道義,但兩種情形都要求一種生存意志。”③同上。根據這種意志的驅動,自然界道德化了,“自然界是沿著真正的公民解放的道路實現從一個王國到另一個王國的進步的”④同上書,第37—38 頁。。

巴特最后總結了米什萊歷史寫作的特點:“歸根結底,恰恰是米什萊的道義感—也就是那種讓我們覺得難以置信的修辭風格—把歷史寫成了一團溫情暖意,不但有滋有味,更精要深邃;這是因為,米什萊像一只聰明的寄生蟲那樣,把自身機體放入了密封而飽滿的歷史所產生的熱量里。”⑤同上書,第38 頁。

巴特的米什萊采用了一種全身浸入式的主觀具身式的寫作,甚至修辭風格(按上述文本引述,道義感正是由它體現)決定了歷史的面貌。我想可以說,由其筆記構成的第一部出版物就表現了巴特的主觀自我的趣味。這種趣味千萬不能理解為主觀的以及簡單的虛無主義,這種主觀可以說是一種后真實。因為,“沒有千真萬確的歷史”,那么與自我身心融為一體的主觀性就成了真誠與真實的替代物。

應當充分評估巴特借助米什萊所傳達出的準尼采式的歷史觀點。但是,巴特從不激烈。書寫和文學作為屏風,擋住了虛無主義以及激烈的措辭。問題是巴特的這種后虛無主義是什么呢?是什么讓他能夠平心靜氣地書寫呢?我想,這當然是一種強力意志的變形,非暴力背后的靜心的意志。

三、仁慈與正義作為歷史的動力

現在,讀者就來到了米什萊歷史的開始處,巴特將進入到米什萊歷史的具體內容中—第三部分:“被我們愚蠢地歸入陰性的歷史”。最終歸于虛無的歷史還是有其內容和動力的,動力是仁慈與正義,而“內容”就是這兩個塑型因素作用下的事件、人物與現實的顯現。在塑型作用之下的內容同時被巴特稱為“一門名副其實的畸胎學”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52 頁。。

仁慈和正義仿佛陰陽、阿尼瑪與阿尼姆斯,二者永遠伴隨,“仁慈跟自然法則(共和制度的法律)的規律性截然對立,仁慈與正義組成一對,它有半道義、半生機論的性質,二者引起一種真正的歷史的二元對立,因為歷史中的一切都是仁慈對正義、宿命對自由、基督教對大革命。歷史不過是二者的角力,是一個停滯與奮起的悲劇性連續體”②同上書,第53 頁。。巴特說仁慈在米什萊那里是萬惡之源,具有多樣性,仁慈仿佛是化解一切的陰性,老子所說的眾妙之門,如煙草和麻醉品,煩惱,還有小說,都被視為“仁慈”的因子:“許多國家和時代都深受其苦,它們在夢幻中沉淪,忘記了孕育生產的義務,只掛念著吸煙飲酒,丟開了歷史,它們從豐饒能產的織物層中消失了:土耳其就是一個例子。”③同上書,第54 頁。“小說有一種吸收的功能,它背離歷史,也就是背離正義;這是一個任意性、仁慈和幻覺的典型范疇;塞萬提斯和羅耀拉的西班牙便沉迷于小說、沉迷于神跡的幻象,因而讓歷史的線索從指縫溜走,西班牙從運動中消失了。”④同上。這里尤其提請讀者注意的是小說作為一種仁慈的吸收因素,它背離歷史的陽性驅力,它是停頓與吸收的陰性。巴特與小說的關系我們將會放在后面論述,其實他早有關注。這種仁慈是一種停滯和昏睡,例如中世紀,米什萊稱之為“抄襲者的文明”,之后的君主時代也是非生產性的,“中世紀的抄襲者此時正變為正人君子,都是不結果實、晦澀和孱弱的人物,例如蒙田;懦弱而被動的人物,例如末流貴族,他們是莫里哀、費內龍和盧梭等古典時期的教育家培養出來的,與之截然對立的是,英雄豪杰和公民,一如正義與仁慈之間的對立。”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55—56 頁。這里順帶可以看出米什萊的歷史仍然以大革命為重要的分水嶺。

女人和英雄是仁慈和正義的表現形態,“女人世界是那些擺脫了雄性的正義原則的國家、人民和世紀,它們因而注定過著一種寡居生活,不是枯燥,就是放蕩,總之不結果實。這一點能夠解釋女人世界的歧義性:有時軟弱和放縱,處于頹靡狀態,屬于這種情形的有原始敘利亞、各路狄俄尼索斯教派、莫利諾斯圣寵派和寂靜主義;有時冷漠無情,聲色俱厲,堅硬如石頭和利刃,例如圣書之民(猶太人和穆罕默德的信眾)”②同上書,第56 頁。。

正義的形象和仁慈的一樣多,第一個形式便是撒旦:多產、富有創造力。英雄則是正義的第二個主要形式,是“把正義放入歷史中的人”,路德、拉伯雷、萊布尼茨,還有18世紀便是其表現。巴特說米什萊把自己變成了雙性人,因為他是“在仁慈的懷中孕育正義的人”③同上書,第58 頁。,這種能力不是隨時具備,只在某些時刻,對米什萊來說是一種時斷時續的能力。

仁慈和正義的主要形象,或者說,它們的一種現象學變更的盡頭便是基督教和法國大革命,“前者是一種環境,后者是一股力量……猶如兩種性別,互為補充:它們是兩種角度,一個凹陷,一個突出。歷史就是一場愛情糾葛”④同上書,第59 頁。。法國大革命所代表的正義通過行動構成歷史的受精行為,18世紀正是最偉大的英雄和行動的世代,“革命是正義的本質所在,它始終存在,只是在流動中像胎液一樣多少受到阻礙而已”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60 頁。。米什萊根本不嚴格遵守“基于時序的歷史邏輯”,革命是“劇情的巔峰,解釋了整個過去的歷史”②同上書,第60—61 頁。。革命折斷了時間,甚至不參與時間。巴特評論道:“他領悟到革命的全體性,歷史的每一分鐘都被它滋養,因此可以把它置于任何一個時間點上,而不會破壞事件深刻的內在秩序,只因革命永遠適得其所。米什萊把革命寫入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之間時,沒有半點躊躇。”③同上書,第61 頁。

但是如果記得仁慈和正義的互為陰影,那么革命還不止步于上述形象,巴特評價道:“任何愛情糾葛都不過是一種延遲的身份。同理,法國大革命其實只是一個基督教的篡位者的形象”,米什萊如同教皇,為大革命授權,“米什萊的全部敘述都是緩步前行的儀仗”④同上書,第62 頁。。米什萊生活在大革命的影響余波之下,在他那里,這就是終點,大革命之后包括米什萊自己生活的時代都只是“一部后歷史而已……正如從耶穌之死到末日審判,耐心的上帝為基督徒提供的那段光陰”⑤同上書,第63 頁。。

巴特很清楚,米什萊自己僅只是歷史中的共和派,他沒有參與那個世紀的行動,總在關鍵時刻逃之夭夭,“他的勇氣只有次要的、裝飾的意義(其誠意卻不容置疑)”,他作為末代遺民有一種孤獨感,“他只能讓19世紀作為世界末日進入時間進程”⑥同上書,第64 頁。。

到這里,讀者能理解米什萊的論述和巴特的評述了么?巴特實際上站得很高(還記得開頭提到巴特引用馬克思嗎?),但他不輕易表達和介入,仿佛只是在論述對象的表面滑動,但這需要一種天賦的耐心和敏銳的理解。這一點也向每一位巴特的閱讀者提出了要求,怎樣閱讀巴特呢?我們真的“懂”他嗎?應該識別出巴特渾然天成的現象學式的寫作,但這種懸置的寫作是需要相當的理論儲備和支撐的,而且絕不等同于輕浮,絕不等于巴特沒有觀點,在論述《寫作的零度》時我們會看到巴特的觀點和態度;與大多數人預測的不同,我們將會再次與馬克思相逢,應充分重估馬克思在巴特那里的分量。

四、死亡與歷史

在米什萊那里歷史的基本動力和運作已經看到了,這種歷史是怎樣的歷史呢?巴特停頓了片刻,他沒有直接表態什么是歷史學的真正重要的工作,他只是問是否是泰納和科學學派所要求的涉及細節的點彩式的秩序,以及指出對米什萊來說,“大量的歷史素材并不是一場要求嚴絲合縫的拼圖游戲,而是一個必須緊緊擁抱的軀體。歷史學家僅僅為再現某種熱量而存在”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80 頁。。在我看來,這種熱量就是在巨大的虛無背景下,仁慈和正義之下,人的行動、激情等可以稱作生命表征的東西,但這表征是曾經的生命表征,是對往日身軀的記憶。因此可以說,歷史學家在處理死亡,“他重新組織歷史,但不是在思想、力量、肇因和體系的層次上,而是針對每一次肉體的死亡”②同上書,第81 頁。。死者不會明白他的死,塑造他的死亡成為歷史學家的魔法,歷史學編織生命的線索,顛倒時間,為死者返回原路,“他從死者那里拿走他們的行為、痛苦和犧牲,在歷史的普遍記憶中給他們確定一個位置”③同上書,第82 頁。。“米什萊的整部歷史就是這樣一套用于接近死亡的儀式”④同上書,第83 頁。,這是一種巫術,接近死亡,為死者招魂,又使其復活。不是每種死亡都能進入米什萊的復活體系,如假死、貌似死亡、半死、不死不活,巴特沒有說明這是怎樣的死,在我的理解里,這或許可以稱作一種陰性的死,非生產性的死,窒息了歷史含義(正義與英雄、行動與受精),所以米什萊尋找的死是光明和太陽般的死法,就他而言這并不神秘和帶有美學意味,“尸體腐朽是他喜歡的主題”,“再誘人不過的題目”。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85 頁。

米什萊那里沒有原則性或抽象性的人物,人沒有無限的永恒性,“若想成為歷史的獵物,他們就必須死去,必須在有生之年就顯示出某種關鍵的、脆弱的品質,某種多血的情緒,也就是可以改變的,已經是陰郁的情緒。說到底,整個歷史都建立在人的軀體之上”②同上書,第86—87 頁。。米什萊筆下的人物具有強烈的軀體性和世俗特性,“飲食最終占據了其他一切因果關系的地位”③同上書,第87 頁。。“肉體是獨一無二的,但絕不會是超自然的,因為它畢竟是土地、牧草或水的對等物。”④同上書,第88 頁。甚至米什萊還想把每一個歷史人物都統一在某種特殊的情緒之下,“人的身體只是情緒而已,而且情緒從來不會不偏不倚,它一定會引起歷史學家的某種喜惡情緒”⑤同上書,第90 頁。。所以說,米什萊的人物不是原則性的,因為他是根據自己的好惡與否去判斷人物;“米什萊的人物根本不需要一套個人的心理活動;他們的心理全是米什萊本人的:國王,王后,士兵,各部大臣,遠古神靈和市井婦女,歷史上民眾一律操米什萊的父親—印刷所小老板,前圣殿護衛,等等—的語言,或者是米什萊及其妻子阿黛娜伊斯的語言”⑥同上書,第91 頁。。當然這些人物也吸收了米什萊對整個社會生活的理解;如果剝開這一層語言和之前的個人好惡,“如果從米什萊身上拿掉存在的主題,剩下的將只是一個小布爾喬亞”⑦同上書,第92 頁。。

五、血液、歷史與女人

米什萊的對人物的情緒化的賦予與好惡由什么串聯起來呢?—血液。如果還記得米什萊荷蘭航船的形象中對水的喜好,以及歷史的動力學,那么就很容易把水看作是未經剪裁和生生的前歷史狀態,水就是環境,生命的根源。而血液生成于水,“是歷史的關鍵物質”,“水是一種流動的、自由的、良性的、乳汁般的元素,它能夠轉化為血液”。血液品質的差異造成了歷史現象的特征,例如“新的德國,充盈著多血、偉大和繁殖的力量,歐洲的子宮和大腦”,“俄國是個無特定形態的世界,她永遠呈現為漂浮、流淌、完整無隔的水的狀態,尚未形成血的性格”,“凡是封建大家族沒有不因為血液而衰落的,在某種意義上,歷史不過是病態的血和憤怒的血之間的沖突……”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11—115 頁。血液是歷史的見證。

當然,血也有其對立物,“仿佛是血液的嘲弄者”,第一是石塊,米什萊用這一礦物形象隱喻來描述可歸之于“生硬、荒涼、虛空的”人物和現象。另一對立物是神經系統,象征和指向著“蒼白、純凈、智性的生命”②同上書,第112—118 頁。。

血液是宇宙元素,“一種獨特的、勻質的物質;它在偶然性的個體化過程中流經所有身軀,但絲毫沒有喪失其普遍性。它本身亦從土地轉化而來……它擁有元素的無限性。……歸根結底,血液的最高形式是海洋。作為最原始的生殖元素,海洋是血液和乳汁的原型”,這種重要的歷史關鍵物質因而毫無疑問具有母性孕育和女性氣質,是“創造活動的終極物質”披著肉質外衣的生命:只是一個“思想的沉重體現,充滿乳汁、血液和詩意”。③同上書,第119—121 頁。

米什萊談到血液必定要涉及女人,在“女人陛下”這一節中,巴特評述了這個問題。女人及血液也是米什萊組織世界的一種方式,米什萊提到月經使得女人渾然天成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正像來到希望之鄉的門口那樣,男人站在大自然的門外;只有通過歷史,通過心甘情愿地投入正義和仁慈之間的世俗的戰斗,他才能在天地之間找到一個角色。女人超然于歷史之外;她掌握著時間的鑰匙,是先知、仙女和宗教”④同上書,第137 頁。。仁慈和正義之演進下的歷史是線性的,而這種陽性的線性仍不完美,“星辰、海洋和女人式的循環時間是休憩,是永恒的時間。……從構成方面來說,從周而復始的節奏中誕生的女人是成熟的歷史、勝利的歷史”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38 頁。。這里不是詳盡描述米什萊以及巴特有關女人的話題與思考的地方,總而言之,在米什萊那里女人的主題頻繁宣示,“風格之豪放、抒情和細膩,都說明女人血液的意向是他的一道真正的心理創傷—在物理或存在的意義上”②同上書,第137 頁。。巴特從米什萊那里讀出的有關女人的內容,也是他自己的敏感所能觸及的內容,因為巴特的風格和作品里都散發著一種非暴力的非論辯性的女性或者雌性的特征,我們可以看到早期巴特對此領域的敏感,例如他說到要懂得愛情的藝術,要求一種特殊的風流倜儻,要取得女人的信任,不是要愉悅其身體而在于贏得信任,這需要的是說服而非征服的技巧,“因為他(指米什萊—筆者)要贏取的是一個秘密”③同上書,第141 頁。。“米什萊本人既非男,亦非女,他只是一道目光;他接近女人的方式不要求有任何雄性特征。……米什萊于是把自己也變成了女人、母親、姐妹、乳母和妻子的女伴。……在米什萊看來,理想的愛情活動不是插入,而是延伸,因為能夠充分展現愛情的并不是性,而是眼神。”④同上書,第142—143 頁。所以為了接近女性、給出整個完整的女性神話,米什萊也得掌握一種特殊的語言,巴特說這是一種“乳母的語言”,“米什萊在談論女人時不得不使用一種極為矯揉造作的語氣,也就是小說的語氣”。⑤同上書,第147 頁。這并不值得驚訝,正因為如此,米什萊才將自己的感官帶入正式擁有了女性的特征。

六、超越性別的“人民”

前面一節已經論及女性,這是歷史的仁慈一面,另一面則是陽性的,是此前已經提到過的正義一方,這是讓歷史得以受精的任務及運動。雌雄同體是米什萊理想中的性別;盡管巴特是這么評價米什萊的,他自己其實也是朝此看齊。這當然是一種古老的對立,“心理與理性,即本能與思考,宗教與哲學”主導的角色并非雄性,“只有孵化的元素,雌性的威力,才能引導婚配。……凡屬高級生物、國家和元素總是以雌性為主,只有具備了孵化的天賦,即把觀念轉化為情感的雌性力量,它們才具有能產性”;“歸根結底,米什萊筆下的英雄均為雌雄同體的生命,他們靠著從女人移借來的一種重自然的直覺,孵化出智性的能力”。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67 頁。例如圣女貞德(我此刻想到了尼采,若不是掌握了女人的心理,尼采的思想絕不會如此陽剛)與之相對照,充滿貴族氣的批判性和觀念性的思考,只能恰好代表一種“亞性”,“而且凡是屬于純觀念的東西都患有不育癥”。②同上書,第168 頁。相反,“本能、民間智慧和直覺都是雌性環境的原初形態;我們知道,跟觀念的不結果實的震撼力相比,雌性環境保持著真正的能產性”。③同上書,第169 頁。

掌握的雌雄同體的奧秘,也就能夠對歷史有所把握。對于米什萊而言最為重要的雌雄同體物乃是“人民”(le peuple),人民是“超性”(l’ultrasexe),即對性別的超越:“超性的定義是人民”④同上書,第171 頁。。哲學家主宰了法國大革命的單一精神性別(雄性與正義),但是法國大革命卻不能理解為由這些精神肇因和影響構成的歷史學體系,“而是人民,亦即一種絕對性,大革命的參與者反倒具備雙重的、完整的性別,雌雄兼備”⑤同上書,第165 頁。。巴特評論說:“脫離了民眾這一卓越的孵化環境:它(指觀念—筆者)導致一連串罪孽,也就是恐怖時期。”⑥同上書,第168 頁。觀念與精神具有一種光明的品性,因為它具有精神的高冷明細;而熱量乃是民眾的符號,孵化行為所具有的品格,“請看人民:由于位于社會階梯的最底端,他們才是完整的熱量,是一切皆誕生于此的孵化層”⑦同上書,第171 頁。。歷史學家實際上也屬于從事腦力的不育的雄性,“撰寫歷史的并不是他,而是人民在向他口授歷史……同樣道理,法國的建立并非產生于她的統治者:是人民的力量構思了法律,立法者不過把人民的決定以法律的方式謄寫下來,它們不過是人民的記錄員”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72 頁。。巴特這里談到人民與歷史的關系,這是明顯的馬克思思想的印跡。

巴特注意到米什萊的“人民”并非明確的社會階層的集合,“而是一種被雙重性別和孵化功能所規定的元素……實際上,它沒有把任何人排除在外,連富翁也在某種意義上隸屬于人民;不過,他們的熱量微乎其微,近乎高空大氣層的不結果實的寒冷”②同上。。我把“人民”理解為米什萊那里的一種寫作元素,巴特沒有提到“寫作元素”,只提及“元素”:“人民既然是元素,不是社會群體,逐個描寫每個階層的倫理學就完全沒有必要了。貫穿米什萊的歷史著作的生活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米什萊本人的生活方式:整個人類生活被置于一個小資產階級的背景之下,這與巴爾扎克的小說完全不同;在后者那里,社會依照各個階層的占有方式極度分化;金錢無孔不入地決定著如何講話、吃飯、居住和戀愛。”③同上書,第172—173 頁。可見巴特對于“人民”的理解特色和關注,也表明了馬克思的因素對于巴特思考的指標性意義,雖然是評米什萊但也是說自己,“在米什萊筆下為基礎的人民逐漸變成一條獲取知識的坦途。人民猶如女人,方向也基本一致,超然于歷史之外”④同上書,第173 頁。。巴特講“人民”還意味著“和諧的人性”“一個光滑無痕的世界”⑤同上。這種和諧與光滑無痕,也是巴特緊接著在《寫作的零度中》所提出的寫作的烏托邦;《米什萊》時期巴特的這種馬克思底色式的文學思考還未臻于完備,但基本的風格與思考點已袒露大半⑥巴特的傳記作者卡爾韋指出,在療養院讀米什萊的時候,他通過友人已經接觸到了非教條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還閱讀了《神圣家族》(參見路易—讓·卡爾韋:《結構與符號—羅蘭·巴爾特傳》,車槿山譯,第74 頁)。此處不妨引用一條《神圣家族》里馬克思批判布魯諾·鮑威爾的話,可以對比巴特對于米什萊那里“人民”問題的理解,馬克思的德文用的是Masse(群眾):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批判的歷史認為(指鮑威爾的觀點—筆者),在歷史活動中重要的不是行動著的群眾,不是經驗的活動,也不是這一活動的經驗的利益,相反,在“這些活動中”,“重要的”僅僅是“一種思想”。(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 頁)。

“人民”究竟是托詞還是真實,實際上難以考究,對于馬克思來說這是思考和現實的水平線,“在米什萊眼中,人民是關鍵性的實質、生命的實質”,能夠克服人類的矛盾:“例如,既是詩人又是哲學家,既活躍又沉思,既信奉宗教又喜歡推理,既睿智又孩子氣……既老又年輕”,“因此,投身于人民之中,與之打成一片,使自己成為人民,這等于服用了長生不死的神藥”。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74 頁。

與米什萊類似的是,巴特自己也屬于小資產階級。米什萊無法克服小資產階級的眼光、語言(“我生來屬于人民,人民始終在我心中……可是,語言啊,他們的語言,卻非我力所能及。我沒能做到讓他們開口說話”,“因此,米什萊的話語—即他的著述—壓垮了他自己,迫使他痛苦地遠離天堂;也許在現代作家當中,他是頭一個不得不用一種說不出來的語言吟唱的人”②同上書,第175 頁。),巴特非常清楚這一點,“人民”問題帶來的挑戰巴特是否克服了呢?巴特在出版在先、寫作時間在后的《寫作的零度》當中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正如整個現代藝術一樣,文學的寫作既具有歷史的異化又具有歷史的夢想:作為一種必然性,文學寫作證明了語言的分裂,后者又是與階級的分裂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一種自由,它就是這種分裂的良知和超越這種分裂的努力。盡管不斷為自己的孤獨感到歉疚,文學的寫作仍然是對語言至善的一種特切的想象,它倉促朝向一種夢想的語言,這種語言的清晰性,借助某種理想的預期作用,象征了一個新亞當世界的完美,在這個世界里語言不再是疏離錯亂的了。寫作的擴增將建立一種全新的文學,當此文學僅是為了如下的目標才創新其語言之時:文學應成為語言的烏托邦。”③羅蘭·巴爾特:《寫作的零度》,李幼蒸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5 頁。

然而《米什萊》就止步于這里:對于古典時序般的歷史的不感興趣、語言的問題、寫作的問題、馬克思與寫作的問題,已經完全顯露出來了,這構成了巴特獨特的個人風格。但還有一點需要補充。

七、主題批評及其超出

全書的最后有一節標題為“閱讀米什萊”,這一節相當于一個后記,同時也相當于一個方法論的概要,巴特喜歡在前言或后記中介紹他的某部作品的思想淵源,這些都很重要,但同時也不能完全信任巴特的說法,因為作品的內容總是比他自己介紹的要豐富許多。

在這一節里,巴特論及在米什萊作品中常常反復出現的主題這一特點,《米什萊》中的每一節都是圍繞著某一主題來行文的,巴特關于每一節的筆記也是圍繞這些主題而摘錄的。這種“主題批評”很明顯是受加斯東·巴什拉作品的影響的,后者正是圍繞一些主題或元素開展其極富特色的想象力的現象學思考的,如《水與夢》《火的精神分析》等等。不過在我看來,巴特在《米什萊》時期實際上已經對巴什拉的主題批評有一種超越的企圖了,他展開了針對“主題”這一批評或者寫作設置的元批評。巴特注意到主題的重復出現具有幾個直接后果。“首先,必須把米什萊當作一首復調音樂來閱讀,不光用眼,還要用耳、用記憶來閱讀。”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87—188 頁。,這就意味著一種對于作品的擺脫和超出,因為“主題”實際上已經構成了一種閱讀的自主選擇與自信,讀者是主動的,并且自行設計。“其次,必須理解,主題抵制歷史”;從巴特對米什萊的整個閱讀看,米什萊自己是按照一種明顯的個人趣味甚至偏好來寫作和理解歷史的,真實性在米什萊這里是不起主要作用的,巴特牢牢握住了這一點。可以說,主題閱讀抵制線性的求真相的歷史,而直接彰顯了個人意趣(“主題支撐起一整套價值體系;沒有一個主題會不偏不倚。”①羅蘭·巴爾特:《米什萊》,張祖建譯,第189 頁。),這一點會在今后巴特的作品中一以貫之。第三點后果是更值得注意的,“主題重復特性之所以有效,還因為它在米什萊筆下具有一種語言固定性:主題總是通過同一個詞語或同一個意向得到彰顯”②同上書,第188 頁。,“主題”通過“語言”得以固定和彰顯,這就意味著—巴特自己在《米什萊》中沒有明確說及但的確暗含著—“語言”是對“主題”的擺脫與超出,這一點在《寫作的零度》中有著令人印象深刻地發揮。所以巴特對于巴什拉在語言這個層次上進行了超越,盡管此時還未明說,但是從對主題的評述,以及主體部分最后對于米什萊絆倒在“人民的語言”這一問題的強調上,可以看出對于“主題”的超出對巴特來說已經呼之欲出。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
環球時報(2022-03-16)2022-03-16 12:17:18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www视频|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亚洲日本www|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91网站国产|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2021国产在线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女人网| 欧美成人一级|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九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久久| 91小视频在线|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国产www网站|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青青国产视频|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欧美性色综合网|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在线观看无码a∨|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女主播|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性欧美精品xxxx|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午夜天堂视频|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在线国产毛片|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啪啪啪亚洲无码| 中文字幕伦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偷拍久久网|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国产三级|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 欧美a√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