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 曼
(黑龍江泰鴿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00)
醫藥化工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具有種類多、人員接觸分布廣等特點,生產運行過程中的粉塵、噪聲等危害因素對工作人員的健康產生影響。需進一步明確醫藥化工企業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現狀及對現場人員產生的健康影響,采取相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減少職業健康危害。
以某藥廠凍干粉針制劑車間為調查對象,采用現場職業衛生學調查、個人職業病防護水平和定量分析[1]。通過對該藥廠凍干粉針制劑車間作業現場的職業衛生學調查、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現場檢測,對職業危害作業程度進行綜合分析。通過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分析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作業人員健康的影響和該藥廠采取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的防護效果,并對防護措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提出相應的整改意見。
本次調查通過該藥廠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布局情況,針對該藥廠的生產工藝流程,確定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類別和分布特點。該藥廠主要工藝及其職業病危害因素分析:A. 凍干粉針制劑車間主要工序有稱量、配制、除菌過濾、灌裝半加塞、冷凍干燥壓塞、出箱、軋蓋、目檢、包裝。作業人員接觸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原輔料及稱量時產生的其他粉塵、活性炭粉塵,水處理工序產生的高溫及設備運行時產生的噪聲。B. 維修間電焊工在使用電焊機時會接觸到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錳、電焊煙塵。配電室電工在對變電所巡檢時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為工頻電場和噪聲。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某藥廠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布情況匯總表Tab.1 Distribu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本次職業病危害調查依據《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l-20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07)和《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等標準,采取將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與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對比分析的方法進行研討,判定其是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根據國家標準的相應規定及生產工藝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性質、變化情況,在生產設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對該藥廠的生產現場進行了現場采樣及檢測。檢測結果見表2~6。

表2 某藥廠作業場所粉塵濃度檢測結果Tab.2 Detection results of dust concentration in the workplace of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注:1.粉塵的超限倍數是PC-TWA的2倍;2.以上結果均為3天檢測結果的平均值。

表3 某藥廠作業場所化學物質濃度檢測結果Tab.3 Test results of chemical substance concentration in the workplace of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注:1.CO的最低檢出濃度為0.1~50 mg/m3;2.NO2的最低檢出濃度為0.002 4 mg/m3;3.當PC-TWA<1時,MnO2的超限倍數是PC-TWA的3倍;4.MnO2的最低檢出濃度為0.004 mg/m3。

表4 某藥廠作業場所噪聲測試結果Tab.4 Noise test results of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注:*為個體長周期采樣檢測結果。

表5 某藥廠作業場所工頻電場測試結果Tab.5 Test results of power 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in the workplace of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表6 某藥廠作業場所高溫測試結果Tab.6 Test results of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workplace of 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本次共檢測了3個粉塵作業點、3個化學毒物作業點,檢測結果均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l-20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07)的規定,粉塵及化學毒物檢測合格率為100 %。
本次檢測了15個穩態噪聲作業點、2個工頻電場作業點、1個高溫作業點,測試結果為噪聲檢測點中除凍干粉針車間灌裝、加塞機操作位,貼標機操作位的LAeq和8 h等效聲級檢測結果不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l-2010)、《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因素》(GBZ 2.2-2007)的規定,工人所接觸的其他檢測點噪聲、工頻電場檢測結果均符合上述標準要求,噪聲合格率為87 %,高溫和工頻電場合格率為100%。
噪聲檢測結果超標原因分析:經現場調查及工藝分析認定,凍干粉針車間灌裝、加塞機操作位,貼標機操作位噪聲強度超標是工藝設備產生的聲源噪聲強度大,為固有設備和固有工藝所造成。
經現場調查,該藥廠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進行在崗期間職業性健康檢查。對該藥廠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人員,在具有職業健康監護資質的某醫院進行了職業健康體檢,在體檢中未檢出疑似職業病人和職業禁忌證者。
該藥廠生產設備能夠按照生產工藝的要求進行布局,將產生高噪聲設備與低噪聲設備按生產工藝要求采取分開設置。通過對現場職業衛生學調查及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分析,確定該藥廠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為:其他粉塵、活性炭粉塵、電焊煙塵、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錳、工頻電場、高溫、噪聲。
通過對生產現場的檢測,發現個別檢測點噪聲測試強度的測試結果不符合標準,超標原因為工藝設備產生的聲源噪聲強度大,是由固有的設備及工藝流程造成,因此改善人員作業環境,加強職業衛生管理至關重要,現采取如下措施:A.建立健全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及其檔案管理制度,并將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長期保存,對接觸粉塵、毒物、噪聲的人員按照體檢周期、體檢項目落實職業人員健康體檢。B.針對超標作業崗位的作業人員配備相應的耳塞、耳罩等個人防護用品。C.對待接觸噪聲、粉塵輕度危害作業工人,除正確配戴防噪聲耳塞、防塵口罩外,還應降低工人的實際接觸水平。D.對于該藥廠設立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及作業人員的個人防護用品,應進行經常性維修,定期檢測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停用或拆除。E.按要求到具有職業健康體檢資質的單位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在體檢時不同工種應按要求的體檢項目和周期進行檢查,并在企業內部實行告知制度,將職業健康體檢結果及時告知本人。患有職業禁忌證者不得上崗,認真做好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切實保障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F.該藥廠按要求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另外還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