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一些汽車車頂上有一根長長的線,那叫天線。天線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比如收音機需要天線,電視機需要天線,手機也需要天線……天線是一種極不尋常的線,它的發明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呢?
1894 年,俄國青年亞歷山大·斯塔帕諾維奇·波波夫組裝了一臺電磁波接收機。在一次實驗中,他發現金屬屑檢波器的靈敏度很高,接收電磁波的距離比平時遠。經過仔細檢查后,他發現有一根導線搭在金屬屑檢波器上,顯然這根導線增強了金屬屑檢波器的接收能力。波波夫喜出望外,提高機器的靈敏度、增加傳收距離的愿望竟在無意中實現了。波波夫使用的這根導線就是世界上第一根天線。
幾個月后,意大利小伙子伽利爾摩·馬可尼成功試驗了火花式收發信機。為增加發射距離,他將一大塊金屬接在發射機火花間隙的一端,并高高地掛在樹上,火花間隙的另一端則連接地面,電波強度竟增加數倍,收發距離達數千米。
有了這種天地線后,馬可尼的研究進度很快, 效果驚人。1899 年3 月, 他從英國多佛市東北角一個名叫南福倫的懸崖燈塔內向45 千米外的法國永莫銳成功傳送了數百封電報,震驚了歐洲大陸。
馬可尼被公認為是GP 天線的發明者。
“雙偶極”天線由戴柏發明。一天,戴柏經過一個游樂場,發現獅子正在玩蹺蹺板,它們都能很快保持平衡,心想:如果天線也能保持平衡,效果會怎樣呢?回到家后,他拿一根導線連接機器外殼,另一根導線連接發射機輸出,把兩根導線對稱擺開,這就成了一組新的天線。這種平衡天線就是“雙偶極”天線,非常好用。
之后,無線電愛好者崔伯發明崔伯雙偶極天線。溫頓發明溫頓天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溫頓天線被廣泛應用在戰機上。
……
天線的形式多種多樣,技術越來越成熟。它們被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廣播電視、遙感等領域,有些隱藏在機器內,我們看不到它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