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年來,黨中央大力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在金融體系中,特別是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金融精準扶貧服務還是無法落實和普及,仍需對縣域金融扶貧工作進行持續性的關注。“十三五”期間,廣西玉林市容縣仍有47個貧困村,脫貧攻堅任務仍比較重。為了解決容縣面臨的農村金融扶貧體系輻射帶動作用仍需要進一步加強、精準扶貧貸款風險緩釋機制建設仍需進一步規范、農村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力度仍顯不足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實際可行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廣西容縣;農村金融;金融扶貧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016-03
一、容縣農村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現狀
(一)容縣農村金融發展狀況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均在容縣中心城區內開設支行,其中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均未在鄉鎮下沉服務機構,未在容縣15個鄉鎮設立分支機構。當前,容縣主要農村金融銀行類機構為容縣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儲銀行容縣支行、容縣桂銀村鎮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容縣支行。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這幾家機構中只有容縣農村信用社在容縣15個行政鄉鎮都設立了營業所,而郵政儲蓄銀行也在鄉鎮設立了11家營業所,而農業銀行設立仍有6個鄉鎮未設立營業所。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開業的容縣桂銀村鎮銀行作為容縣較新興的金融機構僅在3個鄉鎮設立了營業網點。而這4家銀行均提供較為相似的服務,故這幾家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激烈的業務競爭問題。其中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容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政策性業務較明顯多于其他同行。據了解,目前容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下簡稱為“容縣農信社”)負責發放農業補貼及政府福利性資助、扶貧小額信貸等政策性業務。
而由于容縣近三年來加快了普惠金融的建設,既注重構建農村金融支付體系建設,也同時大力推進信用體系構建。
在金融支付體系建設方面,全縣7家銀行類金融機構82個營業網點全部接入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系統、大小額支付系統和聯網核查公民信息系統。容縣作為廣西第一批“桂盛通”試點縣,全縣的217個行政村共布放了222個“桂盛通”(POS機),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除此以外,全縣實現所有行政村均設立助農取款服務點、惠農支付服務點和金融綜合服務站,村民能夠在離家更近的金融機構辦理存貸、轉賬等基本業務。
在信用體系構建方面,容縣共創建了信用村26個、信用鎮6個,信用村(鎮)數量占比在玉林全轄信用村(鎮)數量的前列。
(二)容縣農村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狀況
1.農村金融銀行類金融機構層面,容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建檔立卡戶提供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小額信貸具有免抵押、免擔保、按基準利率財政全額貼息的特點。建檔立卡貧困戶只要憑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可向容縣農信社申請5萬元以下、貸款期限在3年或3年以內的信用貸款。對于自我生產發展能力較好的建檔立卡戶,扶貧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可放寬到6萬~10萬元的。建檔立卡戶每戶申請扶貧小額信貸的最高額度可達10萬元,貸款期間的利息由財政扶貧資金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給予連續不超過3年(含3年)的全額貼息。近三年來,容縣扶貧小額信貸發放量均在1億元左右,但總體發放量呈減少趨勢,盡管2018年容縣扶貧小額信貸發放減少了46萬元,但由于扶貧小額信貸財政貼息力度的加大,2018年扶貧小額信貸貼息達479.55萬元,較去年上漲了18.55萬元。
2.農村金融保險類金融機構層面,政策性“農業保險+商業健康保險”轉移建檔立卡戶生產和因病致貧風險。保險具有轉移風險的作用。近年來政府也在不斷加大財政補貼農業保險保費的力度,于2017年容縣財政對農戶購買農業保險補貼額達2097萬元,占2017年全縣財政收入的1.5%。此外,容縣還通過財政資金全額補貼保費的方式為全縣建檔立卡戶共122982人次購買商業健康保險。2017年容縣投入2941553元為全縣建檔立卡戶共55501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2018年容縣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3750273元為全縣建檔立卡戶共67842人次買商業健康保險。
3.農村金融其他類金融機構層面,利用金融收益及投資收益實現農戶增收。2018年自治區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向容縣36個貧困村投入1859萬扶持貧困村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一方面,容縣的一些行政村利用資本運作將村集體資金以入股企業經營或資金租賃等的方式,投資“有發展前景、收益豐厚、信用狀況好”的鄉鎮企業,在確保村集體資產保值的基礎上實現資產增值。例如貧困村靈山鎮六良村將村集體資金50萬元租借給楊梅義合建材廠使用,并在每年收取42500元“資金占用費”。同時該村以資金換股金,村民根據入股比例獲得分紅。這一模式分散了村集體資金投資風險,穩定村民收益,公平分配農戶收益。
另一方面,容縣一些位置偏遠、資源缺乏、發展空間小、收入不穩定或無收入的村,通過整合村集體資產、財政資金、農戶貸款等資金,跳出本村,集中在縣城、鄉鎮商業發達、物流交通便利的地方購買門面、商鋪等固定資產,并聘請專業資產管理公司統一管理產權,年終經營收益收歸村集體,將村集體資金轉化為升值潛力更大的固定資產來實現資產增值保值。楊梅鎮貧困村鳳美村競拍購買商業鋪面,該資產由廣西容縣經濟開發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統一經營運作,村集體首年即可獲3萬元收益,隨后每年收益遞增10%。
二、容縣農村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扶貧體系輻射帶動作用仍需要進一步加強
1.農村金融銀行類金融機構現有產品不能滿足農戶借貸需求。目前容縣農戶融資途徑仍比較單一。容縣就建檔立卡的農戶推出的金融產品主要以扶貧小額信貸為主,一般商業型的農戶小額信貸以及國家創業擔保信貸均存在可貸額度較低,可貸期限較短,利息較高。為了控制風險,對農戶提出擔保或抵質押的要求,這無疑是對農戶申請借貸提出了門檻要求。另外,銀行類金融機構因為產品相似度高而加劇了同業在小額信貸的競爭狀況。
2.農村金融保險類金融機構仍需進一步提高創新農業保險能力。當前,容縣部分保險機構在參與精準扶貧項目時也存在惰性,農業保險項目創新能力不足,提供的農業保險產品單一,主要為水稻種植成本保險、肉食雞養殖保險、能繁母豬養殖保險等。對于容縣沙田柚、紫玉淮山、蘭花等高產值、高投入成本的特色農業產品仍未提供相關農業保險產品,現有農業保險產品對于滿足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需求仍存在不足。
3.農村金融其他類金融機構仍需進一步發揮脫貧帶動作用。當前容縣主要是以財政扶貧資金為主導,同時農村集體產權、金融扶貧資金及其他投入構成資產收益扶貧資源。一些經濟發展較好、貧困程度較低的村普遍具有較為充裕的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可以直接通過資產收益扶貧扶持貧困人口。而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較重的村往往面臨缺乏或少有村集體資產的困境,故其資產總收益不高,當地資產收益扶貧的帶動脫貧效果仍需進一步發揮。
(二)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帶來的精準扶貧貸款風控問題仍待解決
當前,容縣信用體系建設仍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農戶信用信息體系。主要采用信貸員實地考核的方式,考核結果容易受信貸員主觀評價的影響,存在部分貸款優先向收入較高、社會關系較好的人群傾斜,中低收入的農戶獲得貸款資源較少的問題。全縣有50935名建檔立卡人員,截至2019年2月建立貧困戶信用信息檔案的僅有30 689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貧困戶申請國家創業擔保貸款以及商業銀行推出的一般農戶小額貸款。
(三)農村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力度仍顯不足
1.金融機構仍可進一步發揮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金融知識宣傳作用。近年來,助農取款服務點、惠農支付服務點和金融綜合服務站等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在我縣各行政村推廣鋪開,一方面使得村民轉賬、匯款等業務辦理變得越來越便利;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村民走進金融、接觸金融的意識。筆者在親身走訪容縣楊村鎮踏田村、容縣容州鎮思傳村的助農取款服務點的時候,發現仍可以利用服務點的空余的展覽資源,陳列相關金融扶貧政策展板、畫報、宣傳欄,可以通過精美有趣的展覽內容吸引村民前來辦理業務,同時充分利用了宣傳資源,進一步發揮金融知識宣傳作用。
2.龐大的外出務工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扶貧政策宣傳的難度。青壯年勞動力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目前容縣各行政村存在著較為龐大的外出務工群體,空間的阻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和金融機構金融扶貧政策宣傳的難度,難以通過開展系列金融知識宣傳講座,系統全面地培養農戶金融意識;另一方面從外出務工群體的角度來看,空間的阻礙也使得他們在及時地了解相關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三、容縣農村金融精準扶貧問題解決路徑分析
(一)健全農村金融支持精準扶貧體系建設
1.進一步推動容縣農村金融體系發展。加大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在縣域和鄉鎮設立分支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服務向縣鄉鎮扎根發展。鼓勵金融機構把自助服務終端和助農金融服務點向鎮村覆蓋,強化金融服務室的多元化功能拓展,為農村百姓提供更可獲得性、滿足各類需求,離家不遠的金融服務綜合網絡,打通農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2.加強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加強信貸產品創新,關注到農戶消費、供學、嫁娶等農村生活需求,提供不同類型小額信貸產品避免激烈的同業競爭。保險業層面,提高特色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的創新能力。創新型政策性農業保險產品的出現可以擴大了農戶對農業保險的選擇空間,通過滿足農戶不同的保險需求,吸引貧困地區農戶參與政策性農業保險,從而可為參保農戶降低風險成本,有利于保障精準扶對象的自我脫貧能力。
3.創新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我縣可以參考農村金融改革成績斐然的田東縣“引導貧困戶加入農民合作社經營”扶貧方式。田東縣通過引導貧困戶自行、自愿入股田東隆祥兔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的方式,全面推廣“新型經營主體+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在這一發展模式中通過風險控制建檔立卡的信用也可以成為加入合作社的資本,拓寬了農戶加入合作社的入股方式,農戶可以選擇參與合作社生產工作,在一定經營時間內農戶可享受合作社的分紅,提高農戶年收入。2016年,該合作社已經成功引導60戶建檔立卡戶加入合作社。雖然容縣在資產收益扶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可借鑒田東經驗,創新資產收益扶貧模式,通過加強風險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貧困戶的信用資本,創新農戶入股方式,通過新型經營主體的帶動和幫助助力農戶發展產業,同時實現“扶智與扶志”相結合。
(二)構建示范性農村金融信用體系
借鑒田東縣建立農村信用信息體系的經驗,充分采集和利用農戶的各方面信息(個人信息、家庭信息、資產狀況,村里人的評價等),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戶信用信息系統。通過這一系統設計相應算法自動為農戶評級,根據相應的評級和貸款需求為農戶發放貸款,降低信貸資格審核成本,降低信貸違約風險。通過數據庫的記錄激發村民守信重視信用的意識,促進金融機構開展展信用貸款業務良性循環,可以緩解農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目前容縣僅有信用鎮6個、信用村26個,通過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信用體系,可以積累容縣農戶良好的信用記錄,推動容縣建設成為“信用縣”,對于降低道德風險,提升農戶和企業的信貸需求滿足率具有重要意義。
(三)全方位開展農民金融政策宣傳和金融知識普及
1.金融機構仍可進一步利用宣傳資源,積極開展政策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助農取款服務點、惠農支付服務點和金融綜合服務站等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空余的展覽資源,陳列相關金融扶貧政策展板、畫報、宣傳欄。加強開展政策宣傳活動,通過開展精準扶貧知識競賽、聯歡晚會等形式,推廣金融機構面向“三農”的業務。也可以利用宣傳欄,宣傳農業發展能人參保的事例,吸引更多農戶參與農業保險,了解金融扶貧政策在自己村中的落實情況。
2.建立村級服務體系,夯實金融扶貧的鄉土根基。積極組織生動有趣的金融知識講座,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突破時空限制向外出務工兄弟推廣金融扶貧政策相關情況。各行政村應設立“三農金融服務室”向農戶宣傳金融政策宣傳工作,采集農戶信用信息,催收信用信息,辦理農業保險,竭誠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 汪三貴,劉未.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中國農村反貧困的新思路[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10-115.
[2]? 汪三貴,梁曉敏.我國資產收益扶貧的實踐與機制創新[J].農業經濟問題,2017,(9):28-37.
[3]? 楊洋.農村精準扶貧中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7.
[4]? 伍翔.容縣金融扶貧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7.
[5]? 鄧智海.宜州地區農村金融扶貧問題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7.
[6]? 余婷婷,張羽帆.廣西藤縣和平鎮小額信貸供需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1):128-131.
[7]? 岑家峰,李東升.精準扶貧視域下資產收益扶貧的減貧效應——基于桂南LN養殖合作社的考察[J].開發研究,2018,(2):20-26.
[8]? 劉渝紅.河北省無極縣金融精準扶貧專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8.
[9]? 楊青貴.精準扶貧背景下資產收益扶貧的現實表達與制度回應[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35-41.
[10]? 馮彥明.五大創舉成就農村普惠金融——基于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的調研[J].銀行家,2018,(1):129-132.
[責任編輯 吳高君]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項目: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農村金融精準扶貧的困境與解決路徑分析——以廣西容縣為例”(201911548014)
作者簡介:陸欣玲(1997-),女,廣西容縣人,本科,從事農村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