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甜

摘 要:江蘇是我國經濟發展強省,亦是文化產業發展大省,各地市級文化資源豐富,且相互關聯。因此,文化產業在不同地級市之間具有較強的空間依賴效應。從供給側角度出發,對江蘇13個地級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因素進行空間計量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一是江蘇地級市之間具有較強的空間自相關,各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受經濟相近地區的影響;二是當地政府財政扶持、“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新動力會促進本市文化產業的發展,經濟相鄰地區的人力資本和“文化+”科技新業態對本市文化產業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文化產業;供給側動力;空間計量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027-02
引言
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出,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給側為經濟注入新動能,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江蘇經濟發達,文化資源充沛,“十三五”發展期間,江蘇文化產業全方位縱深發展,各市文化產業呈現體制創新、業態融合等新特點。然而江蘇文化產業發展與北京、上海、廣東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亟須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挖掘各市文化產業發展潛力,提高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創新各市發展聯動機制,助力“強富美高”新江蘇。
一、文獻研究
文化產業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Horkheimer和Adorno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書中提到文化和工業是相對的,隨著文化逐步被商品化,從而形成了文化產業。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產業也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眾多學者對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因素進行不同視角的研究與探索,尤其在2016年后,學者們開始重點關注文化產業的供給側動力因素。
在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因素方面,國內外學者們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本、財政政策、“文化+”融合新業態等方面。首先,在人力資本方面,Chuluunbaatar(2014)以蒙古馬戲團為例,指出人才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的重大貢獻;欒強等(2016)研究發現,文化產業生產率與高學歷人力資本投入之間呈現“倒U型”關系;沈艷等(2017)研究指出,人口凈流入會抑制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其次,政府驅動與財稅政策也是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戚驥(2018)研究發現,政府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會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的進步;周春波(2018)認為,政府要發揮在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方面的積極作用;賀達等(2018)運用空間計量模型發現,我國各地方政府間文化財政支出具有競爭與擠出效應。“文化+”融合新業態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Richards(2011)、古冰(2017)、張肅等(2018)均研究指出,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可以增加文化產品有效供給,推動文化消費。李露(2018)提出,在科技的助推下,文化產業與金融供給側改革協同發展;戴祁臨等(2018)認為,促進多行業融合經營,提高文化產業科技含量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正向效應。
綜上所述,學者們雖然從不同角度對影響文化產業的新動力因素進行分析,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動力探索方面的實證研究偏少,其深度和精密度不夠,未能更有效地或更具有針對性提出江蘇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動力模式與實現路徑。筆者基于供給側改革視角,運用空間計量模型,從人力資本、財政扶持、“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動力因素著手,就如何推動江蘇文化產業發展進行實證探索,從而提出江蘇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對釋放文化市場活力、促進江蘇文化產業升級提供理論參考與政策建議。
二、模型選擇與實證研究
1.變量說明與數據來源。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江蘇省地級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故將13個市2013—2017年文化產業增加值作為被解釋變量,將供給側的新動能即人力資本、財政扶持、“文化+”旅游以及“文化+”科技作為解釋變量,其中,用第三產業年末從業人員(萬人)表示人力資本、用文化體育與傳媒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億元)表示財政扶持、用旅游收入×文化產業產值表示“文化+”旅游、用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文化產業產值表示“文化+”科技。同時,控制需求側的經濟發展、消費、投資與出口,其中,用人均GDP(元)表示經濟發展指標、用人均文化消費支出(元)表示消費水平、用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億元)表示投資、用出口額出口額(億美元)表示出口水平。選取江蘇13個地級市2013—2017年的面板數據,原始數據主要來源各年的《江蘇統計年鑒》。
2.空間權重設定。江蘇省發展一直具有地區差異性,蘇南、蘇中、蘇北之間差異較大,空間聯系緊密度也存在差異。通過比較鄰接矩陣(0—1矩陣)和經濟距離(人均GDP)矩陣,發現經濟距離效果更佳,經濟距離矩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理距離差異,故選擇經濟距離權重矩陣來對江蘇省13個地級市文化產業的空間效應進行客觀分析。
3.模型選擇。為了研究經濟相近地區的解釋變量對于本地區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故將采用SDM模型來探究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影響江蘇省文化產業的新動力因素,并在下文對模型進行驗證,表達式如下:
(1)式中,籽為空間自回歸系數,啄為經濟相近地區的解釋變量對i地區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為經濟距離權重矩陣,啄為相應的系數矩陣,著為誤差項。
4.空間自相關。在全局自相關方面,江蘇省全局Morans I指數均大于0,意味著文化產業在江蘇省各城市之間處于鄰近擴散過程中,說明存在空間溢出效果。因此,與傳統的測量方法相比,適合選用空間計量模型進行研究。在局部自相關方面,結果顯示,在2013—2017年期間,南京、常州、蘇州、鎮江四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蘇南城市文化產業呈現高—高擴散態勢;而文化產業態勢呈現低—低擴散多以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蘇中與蘇北地區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南通市擴散態勢不穩定,而蘇南城市無錫呈現低—高擴散趨勢,與沈艷等(2017)研究結論相同。總體來看,經濟發達城市的空間溢出趨勢較為穩定,而經濟水平較低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受到經濟發展較高城市的擠出效應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