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和生活實際聯系十分的緊密,但是傳統的物理教學與學生生活的實際以及社會的實際聯系并不密切,所以很多的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并不高,物理學習的課堂效率也難以提高,所以,新時期的物理教學,一定要構建一個和生活情境緊密聯系的教學課堂,創設生活情境。基于此,本文也從課堂教學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對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課堂效率和生活情境的結合進行了探究,旨在通過探究,創設一個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物理課堂效率,生活情境融合
一、 引言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人們也更加地重視高中物理教學,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善于創新,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構建一個高效的物理課堂,是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學生的共同期盼。物理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構建一個高效的物理課堂,要重視生活情境的創設,善于將生活情境和物理課堂相融合。并且通過多樣化的生活素材以及情境使用方法,去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能力,進一步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情境創設遵循的原則
高中物理知識學習應該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呈現,不僅僅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認知的激發,同時還應該關注物理知識和社會問題交互,這樣才能夠更好實現物理教學的價值。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滿足物理知識呈現出的內在學習需要,然后通過物理活動和生活實際的融合,能夠構建起一座橋梁,幫助學生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做到學有所用。同時,情境的創設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出作用,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效率。
(一)生活性原則
生活性原則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現實實際出發,從實際生活中,選擇更加生動的情境材料,去創設生活情境。這樣,學生也能夠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去更好地進行學習,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要善于聯系生活實際,在和學生聯系密切的生活實際中,尋找教學素材和資源,創設更多真實的情境。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生才有探索的積極性。所以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際情境,這樣也能夠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生已有的認真經驗和生活經驗都應該去積極的挖掘,由于在情境創設的時候,教師要實現分析學生的認知結構,然后去尋找主題和學生認知結構的有效結合,運用更加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的方式,去進行新學習概念的建構,最后,創設的情境要簡潔,不要耗費過多的時間。
(二)科學性原則
情境的創設還應該具有科學性,要實事求是。由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多是取材于日常的生活的,其中一部分來源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但是其中一部分生活經驗的可信度存在質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有所選擇,淘汰一些不具科學性的經驗,選擇更具邏輯性和教育性的生活情境。除此之外,情境內容要完整、全面,并且是有序的。有序意味著設計的一些問題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這樣有助于學生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建構。
(三)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的原則指的是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情境所引發出的問題應該是開放的、多元化的,能夠進一步的打破思維的定勢,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首先情境應該是能夠帶給學生很多想象空間的,能夠在問題上不斷地進行延伸和拓展,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更好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更好地進行思維教育。
三、 高中物理課堂效率與生活情境融合的實踐
做好實踐融合,需要物理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具體的認知水平,創造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情境,通過正確的教學引導,去不斷縮小教材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距離,進一步的提高教學的效率。
(一)設置疑點,創設生活情境
學生只有在進行深入思考,并且提出問題之后,才能夠更好地發動思維,所以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的時候,要善于設置一個和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思維打開,引導他們進一步地進行思維活動。
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一般要遵循三個要點,首先,要提出一些能夠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其次,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問題的猜想和分析,訓練學生的思維素質以及創新精神,最后,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新,不怕失敗,在不斷地嘗試中去解決問題。
像我們在學習魯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六章內容中的《超重和失重》這一章節的時候,為了更好地幫助同學們去聯系生活實際。超重和失重是一種典型的物理現象,運用力學角度的知識去進行解釋,可能一部分的同學們并不理解,教師就可以將同學們日常乘坐電梯的案例拿出來進行分析,從電梯的底層到高層、再從高層到底層,人們分別會有怎樣的感受?人們分別處于一個怎樣的運動狀態?并且順勢提出問題:怎樣來運用所學知識解釋這個現象?你還能夠舉出哪些超重和失重的案例?
這樣,同學們也就不用費心去背概念,只要簡單的回想自己日常生活中乘坐電梯的情境就可以了。如從低層至高層,則經歷超重—勻速—失重的過程。電梯分別做向上加速—勻速—向上減速運動。這樣就能夠很好地理解超重和失重問題了。同時,也能夠發散思維,聯想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現象,進一步的明確了教學的內容,學到了知識,也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情境
多媒體技術為生活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更好地展現平臺,能夠將一些更加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象。很多的生活經驗,可能并不非常適合進行情境創設,但是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往往能夠將這些經驗更好地展現出來,讓這些生活情境變得更加具有畫面感。所以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運用一些多媒體的方式,將更多生活情境展現到學生的面前,并且運用適當的方式,揭示出情境中存在的問題,請同學們進行問題的探究。
同學們在學習《平拋運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創設一個從水平飛機上空投物資的場景,然后請同學們來描述這一運動軌跡的性質。然后,拿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球,用力彈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離開桌面,讓同學觀察小球離開桌面后的運動軌跡。重復多次,請同學們能夠看仔細。通過多媒體進行情境的構建,然后再來聯系生活中的實際,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接著說明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在觀察小球做平拋運動時,發現小球在水平向前動的同時,在豎直方向上有下落的運動,也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傊\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更好地實現生活情境的再現,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完整的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手、眼、腦也能夠更好地集中運用,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提升。
(三)運用生活素材,創設生活情境
創設生活情境,還可以充分的運用一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生活素材,作為實驗材料,然后通過對問題的觀察和探究,使得學生能夠獲得豐富個人意義的學習情境。運用一些生活素材進行實驗,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善于將物理和實際生活相聯系,使得學生在學到物理知識之后,學會聯系和運用,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也是物理學習的最終目的。日常生活中的硬幣、磁鐵、玻璃瓶等材料,都能夠進行實驗。
像我們在學習《離心運動》的時候,若是僅僅用語言去講述的話,那么學生可能不太好理解,所以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洗衣機。洗衣機在進行甩干的時候,當甩干桶轉的比較快的時候,附著力就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所以水滴會做離心運動,穿過網孔,飛到網孔的外面去。我們也可以用塑料瓶制作一個簡單的甩干桶,然后仿照洗衣機滾筒在塑料瓶上鉆上小孔,有條件的話,可以運用電池和導線制作一個簡易的小電機,帶動“洗衣機滾筒”轉動,然后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布條等物品放到瓶子的內部,沾上水,連接好電路的時候,瓶子轉動,同學們就能夠清晰地看到離心運動的進行,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去理解離心運動。通過生活化的情境創設,學生也能夠變廢為寶,在動手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實踐能力,進一步的培養和提高了他們的創新精神以及科學素養。
(四)背景材料分析,創設趣味情境
學生只有提高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得到提升,學習效率才能更好,思維也就能夠變得更加靈活。所以,教師也應該善于創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去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
像我們在學習《能量守恒的定律》的時候,就可以創設一個蕩秋千的生活情境,請同學們制作一個簡易的玩具秋千或是教師提供蕩秋千的視頻或是圖片,請同學們試著從能量轉化以及守恒角度去探究為什么蕩秋千的時候,不推的時候,會越來越低,反之則會越來越高。這時候我們就能夠通過能量守恒定律去解釋,秋千克服摩擦擺動,不斷有動能轉化為內能,如果沒有外力推動做功,動能會越來越少。通過這些具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創設,帶給學生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也能夠在玩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偠灾?,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將生活實際和科學世界更好的聯系起來,也能夠利用一些生活經驗去更好地解決問題,滿足學生求知欲望。使得物理教學和學生的個體經驗能夠更好地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將生活化的情境和物理課堂進行有效的結合,是新課改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物理教學效果的提升,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物理教學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地提高了。
參考文獻:
[1]陳桂香.論高中物理教學之物理課堂效率與生活情境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200-201.
[2]張晶.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D].浙江師范大學,2010.
[3]張鳳霞.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4]郭浩.豐富“高中生物理學習體驗”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5.
[5]李洪霞,張萍萍.設立物理生活情境 提升高中物理教學效率[J].高中數理化,2014(10).
作者簡介:
莊秀玲,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