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美術活動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學活動,如何讓幼兒愛上美術,喜歡美術,需要教師有效地結合幼兒熟悉的生活環境,讓幼兒發現生活中的美。而中國畫材料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重點是要選取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接觸到的一些材料,并且加強一些技巧上的引導,讓幼兒能夠掌握如何對生活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從而強化幼兒對于美術創作的興趣,同時又能夠引導幼兒發現美并且熱愛生活,從而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美術,生活化材料,活動探討
在幼兒教育事業中,美術教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活動,能夠陶冶幼兒的心靈,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幫助幼兒提升創造能力。而生活中的美最能引起幼兒的共鳴,可以激發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欲望。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發地運用美術語言表現自我、表達思想、宣泄情緒、想象和創造他們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師應將生活里喜聞樂見的內容與材料充實到幼兒美術教育中,讓幼兒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多元創作,從而提高幼兒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如何提升幼兒園幼兒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成為幼兒教師美術活動思考的重要問題。
基于生活化材料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隨便獲得的一些基礎材料,這些材料包括一些廢舊的盒子瓶子,以及樹葉、花朵等不同的材料,這些材料實際上在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都能夠加以運用,通過這種低碳環保的方式,一方面又能夠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而另一方面又讓幼兒對于綠色環保的理念有著更加切身的體會。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幫助幼兒逐漸建立起基礎的美術素養是幼兒核心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借助生活化材料幫助幼兒逐漸運用這些材料進行美術創作,能夠進一步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并且為其美術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文章結合教學研究經驗,將從以下幾個地方進行探討:
一、 選擇合適的主題開展活動
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愛的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活動。生活化材料往往是一些廢舊物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因此幼兒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對于這些物品并不會產生美的聯想,也就很少會考慮到用這些物品進行美術創作。幼兒園教師在利用生活化材料進行幼兒美術教學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如何激發幼兒的興趣,也就是根據合適的主題激發幼兒運用生活化材料進行美術創作的興趣,這樣能夠讓幼兒對于廢舊材料等不同的生活化材料都有著比較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又能夠讓幼兒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互動之中,也就是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選取不同的教學主題時,要根據班級中不同幼兒的興趣點,特別是在幼兒園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所表現出來對不同生活材料的一些認識情況,通過對于這些幼兒的分析,決定采取何種主題開展生活化材料的美術活動。在選定主題之后,教師還應該適當地進行準備,包括對于這一主題如何在幼兒園的課堂內進行展開,讓幼兒能夠借助這些生活化材料進行美術創作的途徑等,這些都可以通過進一步的準備,讓幼兒能夠圍繞這個主題發揮出自己的無限想象力。
例如,在以盒子作為主題的生活化材料美術教學中,就可以讓幼兒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家中找到一些廢舊的盒子,比如牛奶盒子,或者是平時的餅干盒子等,這些盒子可以是不同的材質,包括鐵的材質或者是傳統的紙皮材質等。讓幼兒帶來彩色畫筆以及彩色卡紙,通過剪貼彩色卡紙以及為這些紙盒子加上眼睛等不同的方式,讓這些盒子變為人物,或者是變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汽車等不同的交通工具等。通過讓幼兒圍繞一種常見的生活化材料,發揮出各種不同的想象力,能夠讓幼兒圍繞某一特定主題激發出比較濃厚的創作興趣,同時讓幼兒在收集這些材料變廢為寶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綠色低碳的生活價值理念,從而為正確的價值理念以及美術素養的培養,打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平臺,發揮出生活化材料在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二、 根據階段設定活動內容
不同的時間階段所產生出的生活化材料也有所不同,例如隨著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在不同的季節條件下,所產生出的生活化材料也各有差異,這些不同的差異也就意味著我們在開展幼兒園的生活化材料美術教學活動時,就要根據不同的時間階段選取不同的生活化材料。也就是生活化材料是根據不同的時間變化做出相對應調整。教師要敏銳地感受到幼兒的興趣點以及不同的時間階段所表現出的特點,從實際出發,讓幼兒收集當下時節所產生出的不同材料,對這些生活化的材料進行加工和創作,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又能夠對于當下時節的生活材料進行運用,讓幼兒能夠感受到自然不同的變化,或者是讓幼兒能夠了解到在城市生活過程中,整個大自然也其實發生著不同的變化,這樣可以讓幼兒對于自然有敬畏之心,同時又能夠讓他們把自然中的各種生活材料通過自己的想象力轉變成為自己喜歡的藝術品。
例如,在秋季的時候,由于很多自然中的樹木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產生落葉等現象,以及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各種瓜果也相對比較多,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秋天為主要的生活化材料題材背景,去收集樹木的落葉,或者是各種瓜果的果核等,再把這些生活化的材料帶到課堂中進行美術創作。實際上由于城市中的孩子往往對大自然的變化并沒有敏銳的感覺,因為城市中并沒有非常多的自然環境,因此對于自然失去了比較敏銳的察覺,也就影響了他們對于這些自然的感受。但是通過生活化材料的方式,讓他們重新去收集當下季節所產生出的各種不同材料,并且帶到課堂中進行創作,可以把這些枯萎的樹葉變成小蝴蝶,也可以把這些果盒拼成一些小人物,等這些就能夠強化他們對于季節的感知,同時又能夠借助這些不同季節下的生活化材料,激發他們對美術創作以及動手制作某些東西的興趣。作為一個幼兒園教師,應該鼓勵幼兒時時刻刻有感受美的精神,特別是通過不同的季節下所產生出的不同材料,對這些不同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可以對大自然有著更加深切的感受。
因此,生活化材料應該根據不同的時間背景以及不同的季節階段等背景特點根據實實際情況讓幼兒去收集各種當下季節或者是時間背景下所產生的生活化材料,再把這些生活材料轉變為課堂上教學的一些素材,通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創作的方式,對于不同時間背景或季節背景下的生活化材料有著更加深切的認知,從而又能夠激發幼兒的動手興趣,進一步地拉近幼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發揮出比較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選擇貼近生活的素材開展活動
在生活化材料的美術教學中,幼兒園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特點,尤其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大多數材料,讓幼兒能夠根據這些材料進行進一步的創作,從而拉近幼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因此幼兒園教師所選擇的生活化材料應該是更能夠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的,也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都能夠獲取的一些材料,從而讓幼兒根據這些材料進行創作。比如水果或者蔬菜等,這些都是幼兒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較容易接觸到的一些生活化材料,幼兒園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應該側重于選取這些日常生活中幼兒比較容易接觸到的素材,鼓勵幼兒對這些素材進行再次創作,拓展他們對于這些生活素材的認知,才能夠真正發揮出生活化材料美術創作教學的重要價值。
例如,在選取以蔬菜作為主要基礎的生活化材料美術手工創作課程的時候,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幼兒帶彩色的卡紙以及選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蔬菜,根據這些蔬菜的情況可以剪貼一些彩色卡紙,讓這些蔬菜“活”起來。也就是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讓蔬菜變成一些卡通人物,或者是讓這些蔬菜有著不同的神態與動作的,從而讓這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材料能夠從日常的食材變成其他的東西,這樣幼兒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對于這些蔬菜和水果就有新的認識,同時又能夠激發他們動手創作生活化材料的一些興趣,強化幼兒對于這些生活化材料的具體認知,從而發揮出生物化材料美術教學的一些綜合效果。
從上述的這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實生活化材料也并不需要完全讓幼兒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收集,也可以讓幼兒根據其實際的狀況,把這些生活化材料轉變成為自己手里的藝術品,重點是幼兒園教師應該選取更能夠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的,也就是在幼兒日常的生活過程中都能夠接觸到的一些東西,通過把這些東西轉變成為生活化材料,讓幼兒在課堂上能夠加以創作,從而激發幼兒熱愛生活并且關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興趣度。教師在讓幼兒選取不同的生活材料的時候,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動手能力的情況,讓幼兒選取更能夠進行創作和改造的材料,同時又要在課堂上加以引導,這樣就能夠讓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自己的美術素養,進一步地了解到這些生活化素材在日常生活與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與價值,從而進一步地提升幼兒對于生活化材料的關注。
綜上所述,生活化材料在幼兒園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有個非常重要的價值,幼兒園教師應該把握好生活化材料的一些特點,特別是要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選取自己熟悉的事物圍繞一些特定的主題,包括根據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背景,讓幼兒根據其實際的狀況采集一些素材,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美術創作。幼兒園教師要分析當前的一些時間特點,以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情況,讓幼兒根據生活化的材料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也要加強一些手段或者是創作技巧的引導,通過掌握技巧,幼兒能夠進一步通過動手的方式對生活化材料進行加工,從而把生活化材料轉變成為自己手中美觀的藝術品。因此,生活化材料的日常教學與互動,關鍵是在于幼兒園教師要有發現生活中美的眼睛,選擇合適的生活化材料引入到課堂中,讓幼兒根據這一主題進行創作,從而發揮出更良好的美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申英.生活化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探析[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22).
[2]玉應罕.幼兒美術活動中生活化材料的運用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4).
[3]江麗亞.幼兒美術教學生活化模式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3).
[4]徐毛莉.幼兒園生活化美術教育實踐研究[J].當代學前教育,2015(8).
作者簡介:
石麗萍,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幼兒師范學校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