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在湖南“一帶一部”戰略背景下,湘商新人的培養被提上了重要議程,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耙粠б徊俊笔侵负鲜“l揮中西部與東部沿海地區“過渡帶”,以及屬于沿海開放經濟帶與長江開放經濟帶的“結合部”的優勢,加快建設發展。結合古今,對湘商文化的內涵要義進行深入解析,從立德樹人、人文環境、時代元素等方面剖析湘商文化育人的重要特征,以期為探知湘商文化、培育新湘商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一帶一部”;湘商文化;內涵;特征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123-02
“一帶一部”戰略是湖南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發展戰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廣大湖湘商人的努力,而高校尤其是商科院校,作為湘商人才培養大本營,更需要運用湘商文化,傳承湘商精神,培育湘商新人,讓廣大學子在湘商文化的滋養下成長,為新湖南建設貢獻力量。那么,這就需要在“一帶一部”背景下,對湘商文化育人的內涵與特征要素進行探析和研究,把握好內涵和特征要素后,開展針對性培養,培育出的湘商人才才會是品德高尚,綜合素質優秀的新湘商。
一、湘商文化的內涵要義
本人經研究認為,湘商文化作為湖湘地區具有濃郁特色的商文化,是廣大湘商群體創造的精神與物質財富的總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承接融合了宋代朱張會講以來的湖湘理學精髓,又將近現代湘商“心懷天下”“與日俱新”“忠義擔當”的愛國情懷、進取精神和心境性格滲透貫通,成為一種精神財富,滋養、激勵、指導著現代湘商進行廣泛的經營活動,以及擔當湘企應有的社會責任。
(一)繼承理學精髓
南宋時期朱張會講,不僅促進了理學的發展,更是開啟了不同學派深入交流的先河,吸引大批求學、愛學之人的到來,他們問學、論學、講學、長沙也就成為聞名的理學研究基地。湖湘理學以性為本體,注重實踐,提倡經世務實?!绑w用合一”“經世致用”的理學思想精髓在這里生長傳揚,強調“知”與“行”的協調統一,指出學問必須為“國事”服務,凡事以國為先,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追求。理學思想深刻影響著湖湘大地商人們的經商行為和思想觀念,又經過千百年來的綿延傳承與逐步積淀,逐漸成為后世湘商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湘商文化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二)彰顯商道大德
雖自古就有商人在湖湘大地從事商業活動,但湖南單獨設立為省是在清朝初年。經過探查,經過百余年發展,至晚清時期,官府各種公文以及詩歌文賦中,關于“湘商”一詞已經頻繁使用,亦屬日常用語。明末清初的湖南籍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有著為世道著稱的經濟思想,被尊為湘商文化的鼻祖。他主張“商人平權”,提出了“以德治商”的重要理念,要注重湘商商德的培養,鼓勵廣大湘商爭做圣賢、做君子、做豪杰,這激發了湘商群體向上向善、精忠報國的之心之行。這一點,已經非常接近現代對湘商人才培養的要求了,同時也使得商業發展所得的財富成為社會共有。
(三)體現湖南特質
近代湘籍名人,集政治、軍事、理學、文學大成者曾國藩,曾經對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湖南人進行過評價,即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而“湖南精神”為“忠誠、 擔當、求是、圖強”[1],這是全體湖湘民眾內在涵養與精神面貌的整體反映,也是當代湘商精神的追溯源頭。歷代湘商在縱橫商界、經營天下之時,也體現出能吃天下之苦,有耐心做人所不能做之事,勇于任事擔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敢于逆流而上等等,當代湘商的崛起,能夠躋身全國十大商幫,正是體現了這樣的湖南特質。
二、“一帶一部”背景下湘商文化育人的特征分析
商科院校文化育人的要素主要包括信仰、規范、符號、技術等。這種體現不是完全一一對應的,而是交糅雜錯的。那么,在“一帶一部”背景下的湘商文化育人系統中,如何做好湘商文化育人要素的融入滲透等工作,則直接關系到高校湘商文化育人目標的實現。
(一)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之中
立德樹人即樹立德業、培養人才。那么在湖南商科院校立德樹人,就是要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品德素質優良的新時代湘商人才。這就要求湘商文化要滲透文化建設、滲透課堂教學、滲透師資隊伍建設、滲透校園生活、滲透學生社會實踐、滲透學生創新創業等的全程育人環節。在全校樹立以湘商精神為主體的校園風氣,促進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尊重和理解他們的主體地位和自身發展需求,加強專業教育的文化滲透,實現專業教育與湘商文化素質教育有機貫通,實現教書與育人相結合、言傳與身教相結合。通過思政教育課堂,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湘商文化大講堂、湘商頌主題班會等常規文化活動,引導大學生在文化活動中不斷提升自身文化涵養和素質。通過每年在大學生中評先評優,樹立學習標兵、奉獻榜樣、勵志先鋒等,挖掘大家身邊的優秀人物、先進典型,激勵共同成長,同時可充分運用發揮黨員先進模范作用等方式凝聚人心,堅持與學校榮辱與共,積極擁護高校文化建設,主動參與并從中受益。商科院校自身在歷史發展中所積淀的文化資源和辦學經驗特色都應當高度重視,因勢利導,進行悉心梳理、分類歸納和精心總結,發掘其精神內核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特征,深入發掘蘊含本校歷史人文底蘊和學校精神特質的典型人物、重大事件、各種物件,深入詮釋校訓、校風、校歌等的文化載體內涵,固化學校文化標志,做好歷史傳承和發揚創新。
(二)融入商科校園人文景觀之中
校園的物質環境是高校文化的外在標識與載體,是高校師生接觸最頻繁、最直接能感受到的環境。教育環境的建設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所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縱觀世界名校,大多是富有藝術氣息的各式建筑、名人雕像、圖書館和體育館,他們在校園物質環境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花費了很多資金,這使得校園環境更加優美,同時,這擁有深厚人文底蘊以及優雅外觀的建筑,能使得學生通過感受“美”、享受“美”,在美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的思想、認識以及行為舉止與方式。商科院校應該著力發掘所在地區的地域文化,加大力度建設既具有高校品質又能體現商科辦學特色,在傳承湘商優秀文化的同時又能結合現代主題的校園物質環境,在學校的辦公區、教學區、實訓區、生活區等各個區域內,修建能體現湘商精神的雕塑、石刻、主題景點、展板等,使得富有商業特色的校園景觀成為提升文化素質、夯實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同時,要實施湘商特色的品牌形象塑造計劃,規范各類辦公用品、宣傳文化用品的設計與式樣,使其具有濃郁的湘商文化特征。如大學校門、教學樓、行政樓、田徑場、圖書館等地,以及從校園群雕到門牌標識到宣傳設施,皆能融入商文化元素。而針對地域,邵商、衡商、懷商等地的商科院校,還可結合本地商業文化,形成特色校園文化。
(三)融入育人鑄魂時代元素之中
商科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商業人才培養需要具有時代意義。文化育人蘊含獨特的教育價值,具有價值導向功能、情感激勵功能、情感陶冶功能等。湘商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商德理念、商業精神,讓人有情懷、有擔當,使人自覺誠信務實、經世致用、勤勉擔當、敢為人先。湘商文化作為商科院校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在現代教育中能夠很好地傳承中華商業文明,提高商科學生的道德標準,提升商科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商科院校可以明確各專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等基本要求,強調既要符合自己實際又要彰顯特色,既要有品位有意義又要擁有時代特征,以提高廣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為不同特質和秉性的學子們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使社會實踐活動做到常規活動與重大活動并舉,使其有品牌、有影響、有主題。發揮高校教師教學科研的重要作用,鼓勵商科院校與科研院所、湘商企業組成的高水平研究團隊開展湘商文化研究,鼓勵高校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充分運用翻轉課堂、慕課、微課以及易班建設等現代化教學育人方式方法,結合商業社會實踐課堂,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作用。在商科院校的育人文化中湘商企業文化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必須時刻將湘商企業文化作為自身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貫穿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同時,要堅持創造商科院校獨具一格的育人文化風景線,培育現代大學生崇商、愛商、樂于從商以及敢于拼搏奮斗和體驗新生活的意識,讓商科院校的文化成為先進主流與時尚流行的完美結合。
(四)融入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之中
高校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也即治理現代化都十分必要,而推進治理現代化的路徑很多,依法治理,建章立制都十分必須,制度建設是當前治理體現體系建設的基礎,也是提高治理成效的重要條件。然而,我們認為一所高水平的商科院校,應該在商業文化建設推動文化育人的同時,加強文化治理體系建設,體現縱橫交錯,縱的方面體現從上至下,依次建立學校的湘商文化育人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會之下設立湘商文化育人工作組以及工作小組。工作指導委員會負責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湘商文化育人實施規劃,各育人工作組分解工作責任,充分發揮教學科研和黨政工團等各級組織的作用,使得湘商文化育人與教學、科研、實踐、網絡、心理、管理、服務等結合起來,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二級學院或系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上到下,全過(下轉131頁)(上接124頁)程、全方位貫徹落實湘商文化育人工作。建立健全督導評價機制,規劃好路線圖和時間表,定期檢查各部門湘商文化育人工作成效,作為部門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2]。安排更多專項資金用于加強以湘商文化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建設,獎勵湘商文化的研究、開發等。同時,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及時提出申請并配合相關政府部門調研,多制定出臺關于傳承發揚湘商文化、推進湘商文化育人的文件,尤其是專項文件。
三、結論與展望
本文從繼承理學精髓、彰顯商道大德、體現湖南特質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湘商文化的內涵要義,從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校園人文景觀、融入育人鑄魂時代元素、融入治理能力現代建設四個方面深入解析了“一帶一部”背景下湘商文化育人的特征,并從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角度進行較為全面的闡述,為湖南高校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提供了新的認知,找尋了新的方向。而在理解內涵與特點之后,進行湘商文化育人,就能達到有的放矢,能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遵循湘商文化內涵,理解湘商文化特征,結合自身實際,打造出既彰顯湘商文化特質,又體現學校歷史底蘊的特色校園文化,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輝華.文化強省建設中的精神塑造研究——以湖南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3,(5).
[2]? 彭順.安徽省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體系建設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責任編輯 劉 瑤]
收稿日期:2019-11-28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一帶一部背景下湘商文化的教育傳承研究”(XJK17BDY003)
作者簡介:廖佚(1981-),男,湖南澧縣人,副研究員,碩士,從事商業文化、高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