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有網友爆料,在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時空大數據創新中心共同主辦的“新型郵編”研討會上,“新型郵編”建設被提上議程,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建立統一且唯一的“個人地址 ID”。隨后,有部分媒體以《郵政編碼要取消了》等為題,稱國家郵政局將取消郵政編碼。
真相:1980年 7月 1日,我國推出了全國統一使用的、由 6位數字組成的郵政編碼。其中前兩位數字代表省級行政單位,第三位數字表示郵區,第四位數字表示區縣,最后兩位數字代表投遞所。這意味著傳統郵政編碼最多只能定位到鎮一級的地方,看似已無法適應當下快遞產業突飛猛進的現狀。
那么,此次相關部門新提出的“個人地址ID”又是什么?
“個人地址 ID”可以說是傳統郵政編碼的升級版,傳統郵政編碼為一個地區的用戶通用,而“個人地址 ID”則能精準到個人。
北京大學時空大數據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程承旗介紹,現在位置系統發展到了立體空間,研究者利用地球立體剖分模型,把地球剖分成網格體,使每個網格都有唯一的編碼。他們正在探討的是基于全球網格編碼將原有的郵政編碼進行延伸,最終形成快遞物流行業統一的編碼標準。
如能實現,國家郵政局可建立個人寄遞地址編碼管理公共平臺,居民可自行在平臺上通過身份證信息注冊,獲得與身份證綁定的個人地址庫。此外,每個快遞包裹也將有屬于自己的 ID,該 ID可關聯所有與包裹相關的信息,包括快遞員信息、運送信息和配送信息。
盡管如此,也并不代表傳統的郵政編碼會被取消。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就曾發布消息稱,一些媒體所謂的國家郵政局將取消郵政編碼與事實不符。事實上,在“新型郵編”研討會上并未提及“取消郵政編碼”等內容。(據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