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怡
在小說《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安迪原本是一位銀行家,因妻子有了外遇后被殺而被告上法庭,進入肖申克監獄。在監獄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這些人已習慣行為被約束的監獄生活。
安迪的到來為原本陰暗、無趣的監獄生活增添了幾分光亮,他也因自己聰明的頭腦在監獄中贏得了小小的地位。當他得知自己被冤枉的真相而被監獄長拒絕重審后,再也無法忍受,勇敢地越獄了。
書中還有一個叫老布的人物,他在監獄已經待了50多年。當得知自己假釋獲批后,他竟用刀威脅告訴他消息的人,一再表示自己不愿離開。出獄后,他對這個許久未涉足的世界感到陌生,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迷惘,他想回到肖申克監獄——那個能讓他發揮作用的地方。最終,在自己的住處寫完“老布到此一游”后,他自殺了。
這或許讓人無法理解:離開監獄應該是每個犯人渴望的事,可這些在監獄中待久了的人反而對其產生了感情,不愿離開,這便是書中描繪的“體制化”。被體制化的人是可怕的,也是悲慘的,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安迪和老布不同,他說:“在我們心中,有一塊地方是無法被鎖住的,那塊地方叫希望。”當他坐在監獄的角落看著獄友們盡情享受啤酒的歡樂時,他抬頭望向天空,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書中還記述了一個有趣而真實的現象,監獄中所有本應是好人的人最終成了壞人,一些囚犯反而心地善良。
典獄長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他了解到安迪有很強的商業頭腦,于是便找他為自己洗黑錢。在安迪得知自己是被冤枉的并向典獄長請求重審時,典獄長為了不讓自己的秘密暴露而拒絕了他,并將他關了幾個月的禁閉,同時殺死了知道真相的另一個囚犯。
因此,安迪選擇了越獄,他爬過長達500米的臭水溝,向著自由的方向不斷前進。當他最終爬出臭水溝、掉入河中歡呼時,我想,每一位讀者都會因此而揚起嘴角吧。
典獄長在安迪入獄時曾說“得救之道,就在其中”。沒錯,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讓人獲得自由,只有自己做自己的上帝,自己給自己希望,才能獲得真正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