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玉
我在初中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人教版的初中教材只安排了水平狀態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在沒有進行其他實驗探究的情況下就得出的結論。這不符合科學應該具有普適性的原則,更不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我又查閱了滬教版、蘇教版等各種版本的教材,發現都只安排了這一實驗。其中的原因在于:杠桿傾斜后的平衡難度較大,又無法直接測量力臂,所以教材不得不對其進行簡化處理。
于是,我想找到改善這一實驗教具的方法。
一、研究過程
開始時我認為,杠桿和轉動軸間的摩擦造成的阻礙力矩越小越好,因此我用軸承將杠桿和軸連接,結果稍微移動平衡螺母就會產生一點轉動力矩,杠桿也無法在傾斜位置上靜止。如果去掉軸承,讓杠桿直接在軸上轉動來增大阻礙力矩,杠桿又不能自由轉動。
經過多次研究和改進后,我終于找到阻礙力矩和轉動力矩的最佳組合狀態。我采用壓力緊固法解決了記錄杠桿掛鉤碼前后位置的問題。在解決力臂這一問題上,天平游碼給了我靈感:用一根細長的金屬桿貫穿粘合在透明的亞克力板上,可以將其放在水平中分尺上的任何位置,用它替代力的作用線,能巧妙解決學生難以準確測量力臂長度的問題。
二、創新點
1.本作品克服了現有教具無法探究杠桿在傾斜狀態下平衡條件的弊端。通過轉動力矩和阻礙力矩的合理配置,實現了杠桿傾斜位置的平衡。用細金屬桿貫穿透明的亞克力板并用膠水固定,很好地代替了力的作用線,進而可測出力臂,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2.實驗演示效果好,填補了目前沒有此類實驗教具的空白,可適用于初、高中以及大學的物理力學實驗。
三、完善設想
用亞克力板做的杠桿長時間放置后易受潮、變形,影響實驗效果。接下來,我將嘗試用金屬板做杠桿來改進這套實驗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