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素怡: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嵐嵐咨詢:
我和男友是大學校友,在戀愛的兩年里,已經不知鬧了多少次分手了。
剛戀愛時,我們感覺很幸福,天天膩在一起。這樣的日子沒多久,我們就開始爭吵不斷,不到半年,便分手了。
分開后的每一天我都很傷心,懷念以前的甜蜜、美好。沒想到他提出了復合,并向我認了錯,我很開心,便答應了。
畢業后,我們真正在一起生活了,我開始發現他的缺點:懶惰、拖延,更讓人生氣的是,他微信里有很多女性朋友。我們又開始經常吵架、冷戰。最后,他提出了分手,我答應了。但我久久無法放下這段感情,想過找他復合,但又怕再一次陷入惡性循環……
很多時候我在想,為什么自己的愛情那么糾結?在一起痛苦,分開煎熬。這樣分分合合的愛情讓我備受折磨,我該怎么辦呢?
譚素怡老師解答:
成人婚戀關系中的情感聯結——親密(婚戀)關系是一種依戀關系。是怎樣的差異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戀愛模式?
依戀理論認為,早期親子關系的經驗形成了人的“內部工作模式”,這種模式會在以后的其他關系,特別是成年以后親密關系和婚戀關系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探索成人親密模式時,往往需要追溯到其早年的生活經歷、家庭成長環境,從而去了解自己的依戀類型。
這是一種穩定和積極的情緒聯系,以愛情關系中的關懷、親密感、支持和理解為標志。他們認為自己是友好、善良和可愛(值得被愛)的,也認為別人普遍是友好、可靠和值得信賴的。他們容易與他人接近,能放心地依賴他人或被他人依賴。他們既不會過于擔心被拋棄,也不怕別人在感情上與自己過于親近。
這類型的人覺得別人不愿意像自己期望的那樣與自己親密,因此常常擔心伴侶不愛自己、不想與自己在一起,感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著比較消極的自我形象。同時他們內心渴望與伴侶保持非常親密的情感聯結,這容易造成他們過度地尋求認同,沉溺于親密關系中。
這類型的人常表現出懼怕親密關系和拒絕信賴他人的傾向。他們往往在關系未向好的方向轉變之前,便開始退縮,對愛情多疑且冷淡,認為別人不可靠或過分急于要承諾。從根本上講,他們是在回避、拒絕親密關系。
嵐嵐在情感關系中,為何與伴侶合時糾纏不清,分時煎熬難受,這就需要從她的依戀模式入手,尋找根源并找到打開這段矛盾感情的鑰匙,探索自己屬于哪一種依戀類型,在原生家庭、成長過程中有怎樣的經歷。從而重塑、修通自己與自己、與他人、與外界的關系,學會與他人建立和諧穩定的親密關系。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