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屠呦呦之前中國醫學界最有希望的諾獎得主,是中國疫苗之父,研制了中國第一批狂犬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其醫學成就甚至使中國在攻克天花病毒的路上領先世界16年;他技驚世界,首次分離沙眼病毒(后被命名的沙眼依原體);
還是他,剿滅了1950年華北鼠疫,千萬人因他活命;也是他,讓沙眼發病率從95%降至不足10%。然而這位中國醫學界巨子卻因為無故襲來的欲加之罪,自絕謝世,讓屬于中國的諾貝爾醫學獎遲來數十年。
這位偉大的醫生名叫湯飛凡,他,就是東方的“地上天使”。
湯飛凡,曾名湯瑞昭,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湖南醴陵。湯家在同邑是有名的書香門第,到了湯飛凡父親湯麓泉這一代雖家道中落,卻還是有功名在身的一方鄉紳,更是鄉里的私塾教師;故而湯飛凡幼時算是吃穿不愁,還接受了不錯的啟蒙和教育。
湯麓泉有個好友名叫何忠善,也是同邑有名的鄉紳世家子,湯、何兩家是世交,二人又是摯友,就一起創辦了私塾。這個何忠善的兒子即是國民政府著名的何鍵,只不過那時候何健也才是個剛剛結婚的青年人;
而何鍵算得上是湯飛凡的半個老師,湯飛凡少年時的數理知識都是何鍵教授給他的,兩人既有世交之情,又有師生之誼,故而何鍵從那時起就開始將湯飛凡認定為自己的女婿了。
湯飛凡十分勤奮好學,少年時眼見農民病苦,所以下定決心要學成醫術,治病救人,成為振興中華醫學的一份子。1914年時,恰逢湖南湘雅醫學專門學校首屆招生,湯飛凡亦然從湖南甲工學校退學,報考湘雅醫校,遂如愿以償考進醫學院,并于1921年畢業獲得湘雅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
從湘雅畢業后,湯飛凡自覺所學不足,就前往北京協和醫學院進修細菌學。這期間,湯飛凡應何鍵的強烈要求與何鍵之女何璉訂婚。在協和醫學院進修的三年間,湯飛凡不僅醉心于學習細菌病理,更鍛煉出了極強的病理實驗和臨床分析的能力,導師和同窗都對何鍵的學術水平贊嘆不已。因此,1925年時,湯飛凡被協和全院推薦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留學,自此,湯飛凡踏上了他的留洋之旅。
1925年,湯飛凡與夫人何璉共赴留洋之旅,在哈佛師從美國著名細菌學免疫學大師秦瑟,H·教授,在秦瑟教授的培養下成為當時醫學界內少數不多的研究病毒和細菌之間的支原體的微生物學家之一。本來以湯飛凡在留學期間就取得的莫大成就,留在美國醫學界發展必能獲得遠大前程;然而學業有成的湯飛凡卻并未聽從秦瑟教授的建議留在哈佛繼續研學,而是在接到一封故鄉來信后,毅然踏上了歸國之路。
原來來信的人,正是湯飛凡在湖南湘雅的導師,中國近代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顏福慶。而授業恩師的請求就是誠邀湯飛凡任教當時人才稀缺的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恩師的誠摯邀約和祖國的召喚,讓湯飛凡毫不猶豫地踏上了歸國路。1929年春,剛剛攜夫人一同回到上海的湯飛凡,出任了中央大學醫學院細菌系副教授。
由于學科基礎薄弱,師資力量和學科科研儀器的缺失,讓湯飛凡不惜自掏腰包,也要建成細菌學實驗室,務必保證能一邊開課,一邊進行研究。

在上海任教期間,湯飛凡在傳染病的防控領域的研究突飛猛進,陸續發表了二十余篇高質量學術論文;一時間在中國醫學界無人能出其右。1935年,在湯飛凡的盛名之下,英國國立醫學院研究所向他發出邀請,歡迎湯飛凡赴英國進修。
而在英國的進修卻并不像當初在美國那樣順利,1937年,日寇的戰爭號角打斷了湯飛凡的英國進修。國民政府急召湯飛凡歸國主持重建中央防疫處以對抗當時各地疫病及支援軍需。國難當頭,湯飛凡火速回國,投入了中央防疫所的建設工作。
正是在這期間,他不僅一手建成中央防疫所,更為中國打下了寶貴的醫療生物制品研制基礎。中央防疫所的壯大,不僅供應了西南的防疫需求,還為在陜甘寧解放區和在遠東作戰的英、美盟軍提供了后勤支持。而中央防疫處在抗戰時期所做的更突出的貢獻,就是成功地自主研制出了國產青霉素,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成功研制出青霉素的七個國家之一。
抗戰勝利后,中央防疫處回遷北平并改名中央防疫實驗處。湯飛凡再次白手起家,重建了毀于戰火的防疫處。就是在這期間,在湯飛凡的主持和美國的援助下,中國于1947年建成第一個抗生素生產車間。
解放后,湯飛凡沒有逃亡臺灣,這位心懷天下的仁心醫者決定繼續為新中國的醫學建設,貢獻力量。也正是湯飛凡的拳拳赤子心,讓他在建國后,排除萬難,先后攻克了國產疫苗、天花防治、華北鼠疫、沙眼病潮等諸多難題;可以說,幾位中國近代醫學的奠基人里,絕對有這位救了幾千萬國人的偉大醫生的一席之位。
(來源:百度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