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高 陽 通訊員 楊丹丹
2020年1月30日(農歷正月初六),在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村口卡點執勤的村支部書記申學風遠遠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王曉楠。“王書記,今天才初六,還在假期里,你咋來了?”“疫情形勢嚴峻,我放心不下咱張莊的群眾,到咱村里我這心里才踏實。”王曉楠回應道。
張莊村是蘭考縣115個貧困村之一。1963年,時任蘭考縣委書記的焦裕祿在張莊這個著名的“風口”,一次次追著風沙跑,終于找到了挖泥封沙、栽種泡桐樹、刺槐樹固沙的良方。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張莊視察,讓張莊人更加鼓起了創造美好生活的勇氣。王曉楠正是在焦裕祿精神的感召下,主動請纓,成為中國證監會派駐張莊村的第三任“第一書記”。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之時,正值萬家團圓的春節假期,此時,王曉楠雖人在北京,但心已經飛向了張莊村,她第一時間拿起電話打給申學風,了解村里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并及時通過微信了解、指導村里疫情防控工作。
當王曉楠得知村內有若干名武漢返鄉人員,村內防護用品緊缺,村干部24小時連續工作的情況后,心里更加惦記村里的鄉親們。“不能再等了,我要回張莊,村里需要我。”王曉楠心急如焚。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再一次選擇爽約與家人的團聚,來到群眾身邊。1月30日,王曉楠孤身一人踏上了“返鄉”路。
到張莊后,她了解到村里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緊張,便四處尋找供貨渠道,在派駐單位中國證監會的幫助下,從國外緊急購置一批口罩,以最快速度發送到村。為確保一線防控工作人員后勤有保障,她自費購置棉衣、軍警靴、食品等支援防疫卡點。隨后,她一刻不敢耽誤,對返鄉人員開展大排查,并對村民身體健康情況進行監測,爭取盡早掌握第一手資料。

王曉楠為張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發放口罩,圖為王曉楠(左一)教貧困戶文剛清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攝影/宋芬
2月6日,天空飄起了雪花,村里一片白茫茫。張莊供銷社工作人員王圓發現,王曉楠只顧著給大伙兒買東西,自己腳上卻還是平日那雙黑皮鞋,鞋浸濕了,鞋面上留下一條白色的水印兒。“王書記,今天冷,快換雙鞋,咱倆腳差不多大,應該合適。”王圓一邊說,一邊從柜子里翻出一雙新織的大紅色棉鞋。由于王曉楠平時在生活上比較粗心,村民們總是像家人一樣照顧她,那種感覺對她來說,就像換上新棉鞋,暖暖的,從腳上一直暖到心里。其實,對張莊村的村民而言,這個遠道而來的第一書記又何嘗不是他們的溫暖呢?
王曉楠深知這次疫情非比尋常,但在她入戶排查時,總有村民跟她說:“王書記,你別嚇唬人了,哪有恁嚴重?”她意識到只有提高村民們的防控意識,才能真正守住防疫陣地。于是,她積極動員黨員、鄉賢、大學生等參與一線防疫,形成群防群治局面。她帶領志愿者挨家挨戶宣傳防疫知識,發放疫情防控手冊和宣傳單頁;通過手寫標語方式,在村民聚集的公共場所進行宣傳;通過大喇叭每天播報疫情防控信息,真正形成了全民參戰、嚴防死守的抗疫局面。截至目前,在王曉楠和張莊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全體村民身體狀況良好,未有確認病例。
疫情發生后,最讓她放心不下的還是村里的貧困群眾和扶貧產業。村內扶貧企業奧吉特種植的蘑菇以外省訂單、出口訂單為主,疫情期間交通管控對銷售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種情況持續久了,損失的不只是企業經濟效益,還會影響到村里老百姓的穩定就業。”王曉楠十分擔憂。她通過朋友聯系附近的鮮蔬配送企業幫助消化庫存,又和公司負責人共同商議布局線上銷售新模式,化危為機。同時,她主動聯系北京科技企業探討智慧張莊建設,在她的牽線下,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快速給張莊設計了一套可視化方案,包括基層黨建、疫情防控、消費扶貧、線上旅游等多項內容,整個過程僅用3天。王曉楠還以遠程辦公形式就張莊村新一年的產業項目規劃、資金籌措等與多方商議溝通。
3月3日,蘭考縣5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全部治愈,這一天,王曉楠已與縣、鄉干部一起奔波在了去鄰省產業考察的路上。
目前,張莊村已發放外出務工“三聯單”200余份,積極引導貧困勞動力安全有序返崗,有的貧困群眾去年務工的企業還未復工,王曉楠又幫助他們在本地找到工作,確保他們收入不減少,脫貧基礎更穩固。
王曉楠知道,疫情終將過去,發展才是根本。疫情之下,是危機也是機遇,而她已經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做好了扶貧路上再出發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