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齊加,徐學智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300459)
某油田構造位于黃河口凹陷南部斜坡帶上,油層發育于明化鎮組下段與館陶組頂部,明化鎮組下段Nm Ⅳ、Ⅴ為主力油層。明下段屬淺水三角州沉積,儲層主要為中-細粒巖屑長石砂巖。巖石成分成熟度低,石英含量 44.0%~56.0%,長石含量 38.0%~43.0%,巖屑含量 3.0%~13.0%;明下段儲層毛管壓力曲線呈粗歪度特征,主要孔喉半徑介于 2.019~12.788μm 之間。明下段地層原油具有飽和壓力高、地飽壓差小、溶解氣油比中等、原油粘度低等特點??紫抖确植挤秶?20.3%~37.4%,滲透率分布范圍4.8~2716.8mD,具有中高孔滲的儲集物性特征。
該油田于 2014年投產,共有 17口生產井,9口注水井。其中,I井組有 1口水平注水井,3口生產井,單采同一砂體。該井組日產液 440m3,日產油142m3,綜合含水 73.4%,采出程度 26.4%(標定采收率 35.5%)。對應 3口生產井的日產液分別為 80、225、135m3,日產油分別為 1、85、56m3,含水分別為99.5%、62.4%、58.3%。
①I井組采用水平井開發,典型受益井見水后的含水上升速度快,井組平均含水73.4%。
②地層滲透率分布范圍廣,矛盾突出,注入水水流推進不均衡,各井含水差異較大。
③注入水沿優勢水流通道突進,注入水低效或無效循環[1]。
④采出程度為 26.4%,與標定采收率35.5%還有一定差距,剩余可采儲量約 10×104m3,有較大的挖掘潛力。
針對I井組注入突進明顯、水平井調驅時存在注入壓力敏感、注水井主流線區域波及面積較大的問題,同時考慮砂體油藏物性、孔隙體積、產出潛能等因素,通過現場試驗,納米微球調驅技術對于該井組穩油控水能夠達到預期效果[2]。該技術包括試注、調剖、驅油 3個階段:調剖即先將優勢水流通道封堵,改變水流驅動方向,擴大注入水波及體積;驅油即在調剖的基礎上進行有效驅替,驅出分散于中低滲透部位的剩余油[3]。同時,兼顧平臺有限空間,通過藥劑體系和注入工藝的改進,實現增粘流體攜帶不同粒徑深部驅替[4],調驅后期開展在線驅替實現藥劑體系的綜合注入工藝。
納米微球調驅技術于2018年9月實施。調剖段塞期間,采用“低速、中高強”方式,即降低注入速度,采用中高強度成膠體系(圖1);驅油段塞期間,采用“高速、低粘”方式,即提高注入速度,采用連續相流體攜帶不同尺寸粒徑體系進行深部驅替,以此來調整注水井吸水剖面,改善矛盾,封堵優勢水流通道控制對應的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擴大波及體積,提高采收率(圖2)。調驅實施如表1所示。
3.3.1 注水井調驅效果分析
通過現場動態資料分析,調驅后注水井注入壓力上升,視吸水指數下降,如表2所示。

圖1 調剖段塞工藝流程Fig.1 Process flow of profile control plug

圖2 驅油段塞工藝流程Fig.2 Process flow of oil displacement slug

表1 調驅方案實施統計數據Tab.1 Implementation statistics of profile control scheme
數據表明,納米微球調驅在I井組的實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著調驅的推進,高滲透層的滲透率逐步降低,I井組注入壓力上升7.4MPa,視吸水指數下降 63.1m3/(d·MPa)。注入壓力上升、視吸水指數下降,說明調剖劑進入原先被水占據的優勢水流通道,在后續注入水的作用下,調剖劑沿著阻力小的大孔道繼續前進,同時調剖劑的進入增加了大孔道的流動阻力,迫使注入水改向,進入未被注入水波及的小孔隙中,有效改善了油層深部的非均質性,吸水剖面得到了相應的調整。

表2 I井組注水井調驅效果統計數據Tab.2 Statistics of water injection well profile control effect of well cluster I
3.3.2 生產井調驅效果分析
實施納米微球調驅對 I井組的 3口生產井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增油降水效果,受效率達到 100%。I井組綜合含水由調驅前 73.4%下降至 66.8%,含水下降 6.6%;日產油由調驅前 142m3上升至 175m3;該井組調驅有效期超過 5個月,累計增油 4950m3(圖3)。這表明,納米微球調驅在 I井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驅動了原來注入水波及不到或波及不好的低滲透部位,大量的剩余油流向生產井;同時,注入的調剖劑在后續注水作用下,向地層深部運移驅油,有效提高了高滲透層的驅油效率,解決了I油組開發生產存在的問題。

圖3 I井組生產井組生產曲線圖Fig.3 Production curve of well cluster I
①納米微球調驅實施后,注水井注入壓力上升7.4MPa,視吸水指數下降 63.1m3/(d·MPa),I井組生產井增油4950m3。數據表明,I油組的開發效果得到了明顯改善。
②納米微球調驅有效改善了地層的非均質性,減緩了注入水沿著優勢水流通道指進問題,調整了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有效提高了注入水波及體積和水驅效率,實現了油田的低成本、高效開發,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調驅措施。
③納米微球調驅在I井組的成功,為海上油井穩油控水、提高最終采收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