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張藝凡
“世界大腦先生”托尼·博贊讀書時期有一個困惑,他發現自己做的筆記越來越多,成績卻直線下降。帶著這個疑惑,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他于20 世紀60 年代創設出“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利用關鍵詞、圖案和顏色把知識聯系起來,形成視覺表象,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從繁雜的信息中迅速找到重點、理清思路并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從這方面看,利用思維導圖學習物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學生常常洋洋灑灑寫了整本書的筆記,然而到用的時候卻不知道從哪里看起。思維導圖以圖像代替文字,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八年級上冊序言部分,我利用三個小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嘗試用繪圖的方式記錄實驗,為學習思維導圖做鋪墊。

圖1 思維導圖與傳統筆記對比
課堂時間有限,所學物理知識點較分散,不利于學生思維系統性的培養,所以,對綜合知識點進行思維導圖式的整理,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對學生極為有利。
八年級下冊浮力部分信息量大,實驗多、概念多、現象多,每個部分看似獨立卻相互影響。為使學生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個人知識網絡,每一章結束時,可讓學生畫出整章知識的思維導圖。每一個知識模塊學完后,可以畫出這個模塊下幾章知識的思維導圖,如圖2。

圖2
實驗探究是物理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確定研究中心,簡明扼要地列出探究清單,能給學生較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和必要的提示,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形成自己的實驗成果。
如在講解八年級下冊“滑輪”的相關知識時,我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成對滑輪的探究實驗。
實驗材料:滑輪,線,彈簧測力計
實驗探究清單:(如圖3 a)
實驗探究成果:(如圖3b)
梁學軍在《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中指出:“知識樹(思維導圖)是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只有了解了教學內容,學生才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也普遍反映,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實驗探究時,探究目的變得更加明確,探究重點也更加突出,實驗過程更有序,學習效率更高。

圖3 a.實驗探究清單

圖3 b.實驗探究成果
當運用所學知識解答較難的題目時,學生不僅希望看到解題步驟,更希望看到這些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整體的思維過程。
浮力知識與實際結合是非常典型的物理問題,學生做題時常常覺得無從下手。思維導圖能將一部分知識清晰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看到思維的過程。一個個互相連接的節點則能體現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一個正方體鐵箱的質量為32 千克,放入水中后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問:
1.鐵箱的邊長有多長?
2.使這個鐵箱沒入水中,鐵箱需要受多大的豎直向下的壓力?
圖4 是學生畫的例題的思維導圖。

圖4
初中物理包含了力、熱、聲、光、電五個部分,它們相互影響,不完全獨立。復習時,利用思維導圖能展現不同知識點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
例如,水是人類寶貴的資源,教師指導學生把與“水”相關的物理知識用文字或圖畫等方式在“水”的周圍表示出來,并舉出兩個例子,如圖5。

圖5
學生很喜歡這種知識容量大的思維導圖,它能讓他們將頭腦中的想法外化在紙上。此時若采用適當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展示自己豐富的知識和聯想,或將學生的作品發布到公眾平臺上,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對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自信心有極大的作用。
教師在運用這一方法時,應注意選好中心詞,一個好的中心詞更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綜合回顧。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通過記錄、收集作品、階段測試等手段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了分析,發現學生學習思維導圖后的平均成績明顯提高了。
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比傳統學習方法更簡潔且靈活多樣,學生更易對其產生興趣;利用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時,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重點也更加突出,因此對學習內容的記憶與理解也更加深入;利用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使學生學習的過程更輕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