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定才 黃曉梅 徐平
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張順東、李國秀夫婦二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和一雙腳,然而,就是靠這一只手和一雙腳,他們走過風雨之路,以世人難以想象的堅韌和毅力撐起一個完整、幸福的家。他們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與當地村民同步奔小康。
采訪張順東夫婦是在一個春天的下午,嫩綠的芭蕉葉大片大片地從籬笆里、墻腳里鉆出,小山村顯得生機勃勃。遠遠地,一片碧綠的青菜地里,一位身著紅色棉襖的中年婦女正在忙碌著。村干部說:“菜地里那個人就是李國秀。”
走進菜地,我們被眼前的勞動場面震驚了:李國秀的兩只衣袖是空的,沒有雙手;她在地里勞動全靠雙腳,從除草到拔菜,都用腳完成。她的腳上長滿了老繭,但卻很靈活,好像常人的手一樣,抓、拿、推、拉樣樣自如。只是一只腳干活的時候,另一只腳得穩穩立住,以便平衡身體。
見到我們,李國秀有些害羞。說明來意后,她熱情地邀請我們去家里做客。我們正要幫她背裝滿青菜的竹籃,只見她用嘴銜著籃把,腰一彎,輕輕地就把竹籃背到背上。她笑著說:“習慣了,不用幫。”
菜地離她家不遠,一進院子大門,一群雞鴨“呱呱呱”叫著圍住了李國秀,喂食的時間到了,這些雞鴨開始“造反”了。招呼我們坐下后,李國秀用腳趾夾著撮箕撮滿飼料,用肩和頭夾起撮箕,把飼料撒到院子一角喂雞鴨。隨后,她仍然用肩和頭夾住長掃把,一會兒工夫就把十余平方米的小院子打掃干凈。
最令人佩服的是李國秀還能用腳繡花和寫字。為了展示技藝,她熟練地用嘴從柜子里把針線包叼出,左腳趾夾住花線,右腳趾夾住繡花針,幾秒之內就穿好針線,然后雙腳配合著開始繡鞋墊。給她一支筆和一張紙后,她用右腳趾夾住筆,左腳掌幫襯著,熟練地寫下“感謝共產黨,永遠跟黨走”幾個字。字字端正有力,情真意切。
下午六點多,一陣喇叭聲在大門外響起,張順東回來了。他騎著一輛農用三輪車,車上拉滿了蓋房子用的建材。他右手已被截去,雙腳也被截肢了,只有左手健全。為了生活,張順東先后學會了騎自行車和農用三輪車,尤其是學會騎三輪車后,生產、生活更便利了。
“既然命運注定自己殘疾,就不要無謂地自卑和痛苦;一根草頂一顆露珠,相信每個人只要自強自立,都會像小草一樣活下來!”張順東笑著說,“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家已建了八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這是一家人今年最大的喜事,也是我一生的大事。”
張順東和李國秀走過一段不平凡的生活,培養了深厚的夫妻感情。“我們有很多年沒有吵過架了,更多的是彼此擔憂對方的身體健康。”李國秀說。
談及過去,年過四十的夫妻倆回憶起二十多年來攜手走過的艱辛日子,既心酸又甜蜜。婚后的日子,夫妻倆相依為命,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硬是把一個看似根本不可能的家庭建立起來。春天,張順東在山溝、山洼圍水,李國秀在稻田里用腳插秧;秋天,玉米成熟的時候,張順東用一只手搬苞谷,李國秀背著籃子站在地里接著……就這樣,他們相依相伴走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他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已經參加工作,小兒子在深圳打工。回想起撫養孩子的艱辛過程,李國秀淚流滿面。她說:“兩個孩子都是自己用雙腳抱大的,用嘴和腳配合捆孩子,用脖子夾著背到背上。好在兩個孩子都有志氣,自己也就有盼頭了。”
“你是我的腳,我是你的手,沒有什么坎過不去的!”這是張順東安慰妻子時經常說的一句話。
采訪的最后,張順東說:“請政府放心,再難再苦也不會拖脫貧的后腿;別人能奔小康,我家照樣能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