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組織體檢,做B超的大夫聽說我在天文臺工作,一邊讓我鼓肚子一邊吐槽道:“你們的天氣預報怎么總不準?”我笑出聲來,趕忙答道:“天氣預報是氣象學研究的范疇,我們研究的都在大氣層以外?!?/p>
作為一個天文科研工作者,也就是大眾心目中的“天文學家”,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除了“天氣預報怎么總不準”,還有“我是某某星座,你給我算算”。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心里總是叫苦不迭:這是占星學的事兒啊。
天文學家到底是干什么的?坐在望遠鏡后面看星星?或者帶愛人去看浪漫的流星雨?其實,天文學的研究范疇很廣,小到一粒塵埃,大到整個宇宙,都可能成為天文學家的研究對象。但是,天文學家上學的時候真的不學“認星座”。星座僅僅是對天空進行的人為的劃分罷了。其實,99%的天文學家都認不出星座。
朋友聽說我們的辦公地點在北京市區,十分納悶兒:市區夜晚燈火通明,光污染嚴重,怎么研究?難道你們的望遠鏡有特異功能?聽到這些,我總感慨,長期以來,公眾對天文學家的印象失之偏頗,但架不住頭頂的神秘星空對人們與生俱來的吸引力,他們還是會常常發出這樣的提問。
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開啟了現代天文學的大門,基于觀測的天文學研究,也在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仰望星空后快速發展起來。但是,隨著天文儀器設備的發展和計算機的出現,天文學家已經從用紙筆記錄,或者是畫出天體的樣貌、位置,變成借助電腦自動記錄天體信息,獲取研究數據了。
現在的天文學家,絕大多數時間都不會帶著望遠鏡跑到野外去親自觀測了,更多的是通過網絡遠程獲取數據來進行研究。望遠鏡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操控,很多數據是公開的,普通大眾都可以下載。因此,從理論上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天文學家。當然,你需要學習必要的知識才能分析和研究它:物理、數學、化學,甚至生物、計算機編程也是必備技能。
不少天文學家的日??梢灶惐葹橐粭l生產線;產品是研究成果,主要以發表學術論文來體現;流程是學習、讀文章、寫程序、分析數據、得到結果、發表文章。不論你在世界哪個角落,有一臺能夠聯網的電腦就可以進行天文研究。雖說是生產線,但并不是機械和枯燥的。因為每個“產品”都不一樣,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學到新的知識,迸發出新的想法。誰讓我們研究的是整個未知的宇宙呢。
如果你問一位天文學家:“你研究的星星叫什么?在哪里?”他回答你的很可能是一個編號,甚至只是天文坐標,而不會是北斗七星或者獅子座。至于它們究竟在哪兒,也許天文學家會兩手一攤地回答:“在電腦里?!比绻賳枺骸笆裁磿r候一起去看流星雨?”大多數天文學家可能會說:“不清楚?!笨赡芤矝]空。
(選自2019年第28期《中國新聞周刊》,本刊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