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回娟



數學很美,幾何圖形有對稱美,代數式子有簡潔美;數學有情,數學與人類相伴相依,解決現實問題,為科學技術、生產生活服務。數學又是最講理的。數學中有許多規定、結論,為什么這樣規定?這些結論正確嗎?這就需要我們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講講道理。
最近,同學們在學習“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許多幾何結論不僅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提出、去判斷,還需要我們知道為什么,更需要我們用一定的方式說出來、寫出來。
如教材的第149頁:如圖1,因為B是線段AC的中點,所以AB=BC=1/2AC或AC=2AB=2BC。
再如教材的第156頁:如圖2,因為OC是∠AOB的平分線,所以∠AOC=∠BOC=1/2∠AOB,或∠AOB=2∠AOC=2∠BOC。
這里的“因為……所以……”就是一種說理方式。這是我們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表達。我們不僅要知道結論是什么、為什么,還要學會用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在幾何學習初期,我們除了要規范表達外,還要交代得到結論的依據。
如教材第161頁練習3:如圖3,直線CD經過點O,OC平分∠AOB?!螦OD與∠BOD有怎樣的大小關系?為什么?
解:∠AOD=∠BOD。
理由如下:
因為C、O、D在一條直線上(已知),
所以∠AOD+∠AOC=180°(平角的概念),
∠BOD+∠BOC=180°(理由同上);
因為OC平分∠AOB(已知),
所以∠AOC=∠BOC(角平分線的概念),
所以∠AOD=∠BOD(等角的補角相等)。
這里,將得到結論的依據在結論后面用括號形式注明。
我們知道,幾何研究最講究邏輯,要探究因果關系,得出的每一個結論都應該有理由、有依據。因此,同學們在幾何學習中應該養成言必有據的習慣,并用一定的格式把過程和依據表達出來。在我們初學幾何階段,“因為……所以……”是用中文表示,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還可以用數學符號來表示。
其實,數學的“講理”,在小學數學、初中代數學習中就有所體現了。
在小學,我們學習了圓的面積公式S=πR2。這個公式是天生的嗎?不是,也是有道理的。
如圖4-①,我們把圓等分成若干個扇形,沿這些扇形的半徑將圓剪開,重新拼接后得到如圖4-②所示的圖形。當分成的扇形個數足夠多時,所拼得的圖形接近長方形,其高為半徑R,長為圓周長的一半πR,于是,圓的面積接近長方形面積R×πR,即πR2。這里用到了極限的觀念和轉化的方法,初步解釋了圓的面積公式的由來。
進入初中后,我們學習了代數中的有理數、整式的運算。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代數也是需要講道理的。
比女口計算:(3m-2n)(-3m-2n)。原式=(-2n)2-(3m)2=4n2-9m2。
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為什么得到這樣的結果呢?
我們研究了平方差公式,并用代數計算和圖形拼接的方法說明了公式的正確性?,F在,將代數式(3m-2n)(-3m-2n)與平方差公式(a+b)(a-b)=a2-b2對比發現:二者之間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通過變形,能看出:代數式的形式符合公式特征,故變形為(-2n)2-(3m)2。由此可知:代數的每一步運算都是有根據的。這個過程就是“講理”,只是沒有像幾何那樣,用“因為……所以……”這種格式表示罷了。
講“理”,不僅應該成為我們數學學習必須養成的習慣,更應該成為一種必備的品質,一種數學的精神——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