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濤,劉洪翠,韓開順
中圖分類號:S858.31? ? ?文獻標識碼:C? ? ?文章編號:1673-1085(2020)2-0040-02
大腸桿菌病是雞的一種極為常見的疾病,一般是由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其中包括大腸桿菌性的肉芽腫、腹膜炎、臍炎、輸卵管炎、眼炎、滑膜炎、卵黃性腹膜炎、心包炎、肝周炎等多種疾病,對我國的養雞業危害非常嚴重。雖然本病比較多見,但是筆者發現很多臨床獸醫,在治療本病時還有一些的偏頗,在此筆者通過一例青年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情況同業內人員分享,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1? 病例基本情況
2019年12月8日,平原某養殖場岳某到我處求診,主訴12月1日從臨縣購進60日齡海蘭褐青年蛋雞30000只,運雞前在育雛舍觀察雞群時發現雞群精神尚可,雞體骨骼發育尚可,但體重不達標,雞只比較瘦弱,個別還有流淚現象。運回后發現雞群精神不佳,考慮是運輸應激問題,加上雞體質比較弱,從12月2日開始添加了3d的多種維生素和殺菌類抗生素藥物。開始用藥期間每天死亡20只左右,用藥結束后從第4天開始死亡增至每天50只左右。換用其他殺菌類抗生素3d不見好轉,每日死亡50只左右。遂來我處求診。
隨畜主到雞場觀察發現,雞群大群精神尚可,個別精神不振(約有0.5%左右),采食量正常,糞便大群正常,個別有黃綠希便(約有0.1%)。觀察死亡雞只,都為弱小雞,剖檢發現很典型的心包炎和肝周炎(包心包肝),腸道有輕微出血,胃和嗉囊內有少量新鮮飼料,腺胃乳頭有陳舊性出血。初步懷疑本雞群為前期有非典型新城疫發病,加上長途運輸轉群應激,激發大腸桿菌病;從嗉囊的新鮮飼料可以看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夠徹底,在投藥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
2? 處理
鑒于養殖場使用第二次抗菌素已經3d,讓其繼續再用2d,達到5d的療程,同時加用黃連解毒散5d,多種維生素7d。
3? 回訪
2日后回訪,雞群采食明顯上漲,每日死亡40只左右。5日后回訪,雞群恢復正常,主訴畜禽從就診第3日死亡30只左右,第4日死亡10只左右,第5日沒有死亡。10日后回訪,雞群恢復正常,幾乎沒有雞再出現死亡。
4? 分析
其實本病是比較常見大腸桿菌病,之所以當時的首診和二診獸醫沒有處理好,是因為對大腸桿菌這一病原體的一些特性和致病機理了解還不夠清楚,對治療對象也就是雞群沒有進行真正的觀察和分析用藥。
4.1? 大腸桿菌病的特性? 雞發生大腸桿菌病一般是當機體的抵抗力降低,如熱應激、冷應激、密度大、營養不良、長途運輸的應激以及其他疾病原因如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等,可使皮膚和粘膜的屏障防護功能下降,而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大量繁殖,從而引起發病。病雞排出的細菌、糞便污染環境,經飲水、飼料、空氣等傳染給健康雞。
大腸桿菌具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粘附因子和毒素,毒素又分為外毒素和內毒素。粘附因子能使細菌緊密粘著在雞體內臟的細胞上,避免因腸道的蠕動等生理活動作用而被排除,同時對雞的內臟組織造成一定的損傷。毒素可以使動物產生痙攣,發熱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出現敗血癥,呈現如心包炎、肝周炎的癥狀。
4.2? 雞群的觀察和用藥分析? 用藥是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是前期診斷的結晶,是后期治療的基礎。
首先要做好雞群的診斷和觀察,在雞病臨床處理時,很多時候疾病診斷并不困難,但是要充分了解雞群狀況和疾病發展階段才能夠及時準確的為用藥分析做好基礎,如本病例中的大腸桿菌病,已有“包心包肝”的明顯癥狀,有過一點獸醫常識,甚至養過兩年雞的人都可以很準確的診斷出是大腸桿菌病。但是為什么開始的首診獸醫沒有處理好。主要是沒有分析當前疾病的發展階段,筆者認為雞群剛進場時應該是疾病的發展階段,也就是病菌剛剛開始定殖,對雞體造成影響的主要是粘附因子,當時雞群應該以稀糞便為主,糞便顏色以黃色為主。這時應該用抑菌類抗菌素,而首診獸醫卻實用的殺菌類藥物,而且用藥療程比較短,達不到治療的目的。二診獸醫接診時用殺菌藥物是可以的,但是同樣療程短,最重要的是這時不但是有大腸桿菌的粘附因子的作用,還有大腸桿菌毒素包括內毒素和外毒素的作用,這時不但要用殺菌藥物還要用緩解毒素的藥物,否則當時死亡率很難下降。如筆者接診后僅僅增加了兩天的原用抗生素,但是添加了黃連解毒散緩解毒素作用,多種維生素提高免疫力,3d后病情明顯好轉。
5? 小結
治療雞病時,在能夠確診疾病的前提下,分析病情的發展階段和了解病原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對下一步的用藥治療做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