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數學課程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關鍵詞:師愛;興趣;思維;能力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關鍵,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教學內容或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而且常言道:數學是鍛煉大腦思維能力的體操,學數學則是訓練人的思維的一條重要途徑。學數學可以使人更聰明、更有智慧。由此可以看出數學是何等的重要,但有一部學生對數學感到疑惑,厭數學。那么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熱愛數學,喜歡數學。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是數學學科交給我們的任務。我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圍繞著這個任務進行了多方面的實踐和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以“師愛”誘發興趣
人的感情有遷移功能,特別是小學生更為強烈,也就是說,學生如果喜歡某一位教師,必然就會喜歡這個教師所上的課。所以作為一個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困生,留守兒童。因為目前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多數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孩子全靠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又加上長輩比較偏愛兒童,有些行為習慣沒有得到很好矯正,因此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樣的學生更需要我們去關心他,幫助他,熱愛他,教育他。如果我們做到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幫助,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對學生采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和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那么就可以使每一個學生熱愛老師,熱愛學習,形成教師喜歡我,我喜歡這位老師的課,我越學越起勁的良好循環。
二、 培養以“興趣”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一般包括動機、興趣、情感、品格等。它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定向、調節、維持、強化的作用,使智力因素不斷發展,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前提。現實中,不少學生數學學習不好,怕學數學,厭學數學,并非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所致。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就要培養以“興趣”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美激趣
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美、語言美、教室布置美、上課板書美等,讓學生體驗到一種美的環境,形成愉快和諧的情境氣氛,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情境,提高興趣
人們總是對自己熟悉的人或事感興趣,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我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組織教學過程,從而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節時,我是這樣進行的:“同學們,你們見到的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它們的車輪都是什么樣的?”同學們肯定的回答,“都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的行不行?”同學們笑了,連連搖頭,老師又問:“如果自行車的車輪是橢圓形的呢?”同學們回答“也不行,沒法騎”。教師接著說:“為什么圓就行呢?”短短幾句話,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興趣達到了高潮,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到后續的學習情境中來,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培養以“思維力”為核心的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智力又稱智能,它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諸多方面。但對數學學習來說,思維力是智力諸多因素的核心,學好數學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為重要。《數學課程標準》對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主要包括:培養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初步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的培養。從中可以看出思維力的培養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去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有所提高。
四、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鞏固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生單靠在學校里學的知識,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許多知識要靠學生自己去學,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單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自覺學習數學。只有這樣,學生在課余時,或以后進入社會后,才會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習數學的興趣才會得到鞏固。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可以從“講”“看”“想”“悟”等幾個方面入手。“講”是把現實的客觀事物,用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口語得到鍛煉;另一方面,通過說,使學生把已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現實中,同時知識也得到鞏固和加深。時間長了,就會喜歡數學,發現數學的優點。“看”是指導學生觀察,多看有關書籍,不斷積累知識;加深各類知識在大腦中的印象。因為兒童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模仿,學生平時積累的知識多了,遇到新問題時就會模仿著解決。“想”即要求學生對問題,要善于分析、比較。因為數學的邏輯性非常強,遇到問題時動腦想一想,就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就能對學生以后學習數學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這是學數學的要求,即要求學生不要呆板地學數學,要多動腦,用靈活多樣的思維來學。我想,只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講、看、想、悟幾方面的能力,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興趣就會得到鞏固。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靈感”。在教學中應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氛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設備,喚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教師上起課來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作者簡介:
何濟祥,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新站鎮蒙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