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仲其莊 楊開林
2020年2月27日18時,86832次列車裝載著3600噸鐵礦石從新陸橋(連云港)碼頭裝車線安全駛出,它將連夜開往徐州銅山站,為當地鋼企送去所需的生產原料。
隨著腹地市場鋼鐵企業的陸續復工復產,在公路、水路運力還未全面釋放的形勢下,對于原材料需求顯得尤為迫切,連云港港口與鐵路部門緊緊抓住這一契機,主動對接腹地市場客戶,積極探討散貨循環班列加密開行方案。
“以前,我們將港口裝車需求發送至鐵路,由鐵路部門根據需求安排送車作業,有時因為信息不對稱、不及時,導致車貨不匹配,出現貨等車、車等貨‘中梗阻’現象。”連云港港口鐵運公司運管部經理蘭波介紹。
問題的根源理清了,自2020年2月份以來,該港口堅持疫情防控與貨物運輸“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思路,主動與鐵路對接,建立聯合作業模式,提出了“零待時”裝車作業程序,將“信息預報、空車預訂、效率優先”在信息共享上,實行全覆蓋,無死角,打通港鐵聯運“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頸。
“‘零待時’作業程序,個性化特色極大地釋放了生產效率,不僅為客戶壓縮貨物中轉時間,更為鐵礦石循環班列定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新陸橋(連云港)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港說,他們公司在1月份完成貨物發運量191.25萬噸,創六年來新高。
最新數據顯示,實施“疫”期路港聯合作業模式以來,生產作業效率發生了明顯變化。自2020年2月1日至26日,連云港港口完成鐵路運量392萬噸,同比增加68.8萬噸,增幅21.3%;日均裝車1966車,同比增加404車,增幅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