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羅俊琳 孫建陽
連云港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是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首個節點城市。2019年8月,中國(江蘇)自貿區連云港片區(以下簡稱連云港自貿區)獲批。連云港自貿區從西向東依次為連云港市開發區、連云區、主體港區部分區域,總計20.27平方公里(含連云港綜合保稅區2.44平方公里)。東至廟嶺、新光路;南至隴海鐵路、港城大道、東方大道;西至海濱大道、玉竹路;北至242省道、海岸線。作為江蘇省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連云港的發展從整個江蘇經濟總量來看,其經濟一直處于低端水平。連云港自貿區的建立是連云港面臨的又一次歷史重大機遇,未來將有力地促進與提升港城經濟的發展水平。然而,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8個自貿區,連云港自貿區必須明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挑戰,唯有如此,連云港自貿區才會找準定位、特色發展、高質發展?;诖耍疚臄M從SWOT分析的視角對連云港自貿區進行研究,以期提出加快連云港自貿區發展之有效對策。
1.地理區位優勢。連云港位于中國遼闊的海域中部,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交匯處,南部連接長三角經濟圈,北部山東半島城市群相連,東部與日韓隔海相望,西部是廣闊的中西部地區,在南北、東西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國內外市場要素合理銜接的戰略節點。
2.交通優勢。作為全國水運主通道、鐵路主骨架的重要節點和沿海主樞紐港之一,連云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一個初具有一定規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雜貨并舉、運輸功能齊全的綜合性貿易運輸港口。公路建設上,連云港是中國五大交通樞紐之一,公路對外交通已全部實現高速化。海陸空運輸上,連云港水陸空相連,陸上經新亞歐大陸橋直達中亞和歐洲各國,海上可通過客貨班郵輪至韓國、日本。航空建設上,開辟有京、滬、等多條航線,以及正在建的花果山國際機場。未來,這里將承接更多國內外物流作業活動。
3.新醫藥產業發展的優勢。新醫藥產業作為連云港市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在港城經濟發展中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性。目前,連云港市規模及以上的藥企64家,所在重點發展的醫藥產業中,規模以上企業的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截至目前,包含有國家級創新型企業 3 家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家。其中,以恒瑞醫藥、豪森醫藥為行業領頭代表。在骨干企業的帶領下,連云港市新醫藥產業集聚程度不斷提高,而以連云港制藥公共服務平臺、中國藥科大學(連云港)研究院、“千人計劃”(連云港)制藥新產業研究院等也為新醫藥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供了良好的智力創新支持。未來將有助于自貿區進一步打造以新醫藥產業為代表的經濟名片,提升港城知名度。
連云港片區目前的最大劣勢之一在于港口競爭力不足。港口競爭力上不去,經濟發展也會造成很大影響。通過港口吞吐量排行情況,可以明顯看出連云港當前面臨的劣勢。
表1 2018年我國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排行表單位:萬噸
從表1中可知,排名第一的浙江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為108439萬噸;上海居第二,年吞吐量為68392萬噸;其次廣州港,排名第三。而與連云港臨近的青島港、大連港、煙臺港、日照港分別排名第四、六、七、八位,連云港貨物吞吐量僅為21443萬噸,與排名第一的寧波—舟山港相比,差了4倍多。
雖然連云港港口條件具有天然的優勢,但是其港口競爭力目前還不具有優勢。在面臨日照、青島、大連、上海等港口的競爭下,貨物出口一直居于低端水平。究其原因:
1.貨源供給不足。蘇北其他城市從連云港走貨數量不多,大多數貨物均從徐州走北上日照港。貨物分配不足,連云港港口運送貨物時間和航線就不確定,不穩定,服務能力就難以跟上來。完整的產業鏈難以在連云港形成,也就難以形成如上海港、青島港等完整的物流服務體系。港口服務水平能力不強,也會降低港口貨物的吸引力,從而難以轉變連云港港口的劣勢。
2.產業結構低端化。由于受到來自上海、蘇南地區淘汰產業轉移的影響,入駐連云港出口加工區的多為邊緣性產業,產業結構主要以產品初加工和轉運為主,企業之間同質化現象嚴重,企業之間難以形成上下合作的生產關系,導致整體業務量需求不足,影響經濟發展。
1.中哈物流園與上合組織出??诘慕?。作為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核心區與先導區、“一帶一路”強支點、未來華東地區的重要外貿運輸港口和中轉站,連云港一直在為成為國際重要港口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與開發。自貿區連云港片區的發展依賴于多方建設,中哈物流園的蓬勃發展就是自貿區發展的中流砥柱之一?,F有的中哈物流園自2014年建立至今,一直以來都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多年來,哈薩克斯坦國家主要領導人曾多次到訪連云港中哈物流園,并開展了一系列中哈合作項目,這既是對中國友好合作的體現,也是促進連云港自貿區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機遇。
2.高鐵時代的來臨。隨著連鹽鐵路和連徐鐵路的全面開工,連云港將迎來一個鐵路南北交通運輸和隴海線東西交匯運輸的新格局。屆時,連云港與周邊發達地區交通聯系不暢的短板將會得以破解,連云港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的交通地理優勢將會更加明顯。未來,將有利于連云港自貿區與上海、蘇南地區等進行更加深入的經濟交往。
3.營商環境預期的改變。對外貿易發展態勢良好也是促進自貿區發展的重要機遇。對外貿易在港口經濟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連云港市政府也一直注重對外貿易的發展。在建設上,致力于將濱海新區打造成為與國際接軌的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匯聚中心,而這將為連云港自貿區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和服務力。
1.人才的虹吸效應。在人力資源領域內的虹吸效應通常是指條件好的地區對條件差的地區人才吸引所造成的人才流失現象。在江蘇地區,由于上海、蘇南地區經濟圈在公共服務、環境資源、教育、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對連云港人力資源形成強大的虹吸效應。宏觀表現而言,江蘇高校畢業生大量集聚上海、蘇南地區,少數畢業生選擇除此以外的地區就業。顯然,相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上海、蘇南地區會吸引大量的人力資源,導致連云港地區人力資源水平整體較低,對自貿區發展產生限制。
2.其他自貿區的競爭壓力。自貿區的建立是國家對外自由貿易發展的一種趨勢。連云港自貿區來自國內自貿區的沖擊主要是山東自由貿易區、上海自由貿易區。而當中對連云港自貿區沖擊最大的就是上海自由貿易區。上海自由貿易區作為華東地區的龍頭老大,一直擁有著強大的資源優勢和獨特的理位置,并牢牢占據著國內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前三榜。
如何發揮好“東方橋頭堡”優勢,是建設好連云港自貿區的關鍵點之一。其未來發展對江蘇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強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的物流運輸功能。重點加強出口加工區內部產業調整升級,積極打造具有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倉儲服務中心。二是著力提升交通服務水平。在交通方面,除了連云港區及其南北翼港口群體外,還可以把目光投向省外,如隴海線沿線的城市,利用連云港周邊城市現有的交通,搞好建設無水港建設,突出“一帶一路”倡議交匯點陸橋通道的功能,依托中哈物流線,打造一個中亞國家貿易往來最為穩定、便捷的出海口。三是穩步提升新醫藥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建設。依托新醫藥研究院,改革創新試驗區,發揮連云港“中華藥港”的品牌優勢,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程度,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代表連云港戰略性新醫藥產業發展標志的產業園區。
在“一帶一路”發展格局下,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戰略調整。在以傳統產業前提下,積極支持和發展臨港產業。
1.突出地理優勢,強化物流優勢產業。進一步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域建設,加快發展港口物流、港口經濟、海洋運輸等優勢產業。
2.創新發展海洋新產業。重點培育海洋醫藥生物、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興海洋產業,加快形成海洋產業集群和創新集群效應。
3.以市場為導向,提升傳統海洋產業。加快調整優化優化海洋養殖業,大力發展生態水產養殖,提高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水平,進而提高綜合效益。
1.制定與連云港自貿區相適應的規章制度。打破區域界限,實行協同發展、一體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趨勢之一。借鑒上海自由貿易區等其他自貿區在金融監管、市場監管等方面的經驗,制定適合連云港自貿區在投資管理、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制度,是進一步推進連云港開發區、連云區、主體港區三大區域協調發展的保障之一,同時要注重自貿區與連云港市產業開發園區、連云港市縣區的協同發展,確立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營造一體化發展的局面。
2.深化連云港自貿區與“一帶一路”重點戰略融合。重點布局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城市的影響作用,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筑巢引鳳、環境先行”“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的原則和規律。通過積極主動與上海自由貿易區合作,明確自身分工責任,做好自貿區溢出效應,根據各自行業特點進行分工合作,推進國際航運、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等領域的自由往來,避免出現不良競爭,實現雙贏局面。
連云港要實現協同發展、協同創新,人力資源的虹吸效必須打破,因此在連云港配合上海、蘇南的勞動力需求和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注重考慮轉移過程中人力資源與產業的流動問題,制定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相配比的人才戰略。
1.制定人才激勵政策,促進人才有序流動。防止在上海和蘇南向連云港進行產業轉移過程中,人才流向其他地區。
2.探索和建立長期人才培養和發展戰略。隨著產業的轉移和升級,連云港應探索和建立長期人才培養和發展戰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與人力資源開發相輔相成,更好地發揮人力資源知識和能力的輻射作用。
3.合理調整專業方向,對接企業。地方高??梢院侠碚{整專業方向,修改培訓方案,在專業、課程、技能、推薦渠道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實際對接。
4.創新人才管理方式。了解現代高校畢業生的思維模式和需求,制定合適的人才招用方式。
綜上所述,連云港自貿區的建立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連云港自貿區的發展要定位于連云港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東方橋頭堡的優勢,加強港口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新醫藥、臨港產業、海洋運輸業等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注重人才引進與保護,避免港口之間惡性競爭,提升港口服務力,協同發展,實現連云港自貿區特色化、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