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俄羅斯、埃及特派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木 殷新宇 曲翔宇





編者按:球不能打了,健身房不能去了,連出門跑步也受到種種限制……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體育健康行業帶來的沖擊“立竿見影”,且暫時沒有緩解的跡象。不過,很多憋在家中的人并沒有一天到晚當“沙發土豆”,任由自己的肚子慢慢大起來,而是下單購買器材,網上報名課程,想盡辦法健身鍛煉,并用智能裝備監測數據,從而為相關企業捋出一條新的需求鏈條。
英國:社交化營銷值得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英國延長“準封城”時間,這對于習慣鍛煉身體的英國人來說的確很頭疼。不過,還是有不少人找到鍛煉身體的新方法,也讓相關廠商看到了龐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英國人有多愛健身?12.2%的成年人擁有健身房會員資格,86%的會員每天在健身房花費的時間超過1小時。對倫敦人來說,健身房還是全新的社交場所。疫情前英國的健康和健身市場正處在歷史最高水平,據估計價值高達32億英鎊,到2022年可增長至35億英鎊。
嚴峻的疫情形勢給健身產業造成顯而易見的影響,酷愛健身的英國人于是轉為居家運動。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網上購買基礎健身器械的訂單3月同比增加了3倍。在英國最受歡迎的家用室內健身器材主要包括橢圓機、動感單車、壺鈴、瑜伽墊和呼啦圈,它們的產地多是中國。
除了器材市場的火爆,網絡健身課程也是進一步走俏。在臉書等社交網站上,可以看到很多英國健身教練建立了疫情期間的特別培訓聊天室,請大家一起曬照片留言,交流在家健身的體會。英國《太陽報》報道稱,英國著名健身教練喬·威克斯在YouTube上開設健身頻道,吸引多達140萬人訂閱。由于疫情暴發和居家隔離,健康健身類手機應用程序3月在英國的下載量增長65%,用戶相關支出達到270萬英鎊。
此外,在美國走俏的互動健身平臺公司Peloton,目前在英國也一樣受到市場青睞。越來越多的當地中產家庭購買該公司價格為1800英鎊的動感單車以及4000英鎊的跑步機,并且為每月的在線健身課程付39英鎊的訂閱費。這種軟硬件一起抓的戰略也可成為有志進軍英國乃至更廣闊國際市場的中企的發力點。
除了產品的社交化,推廣策略的社交化同樣值得關注。成立于2012年的Gymshark是英國發展最快、最具辨識度的新興運動品牌之一,主要經營健身服裝和配飾。該公司非常注重采用各種創新模式進行營銷,比如邀請顧客和知名健身教練一同環游世界,以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和話題性。社交媒體營銷也是品牌營銷的重頭戲。截至目前,Gymshark在“照片墻(Instagram)”上擁有340萬關注者。借助品牌在社交媒體上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和意見領袖們的支持,Gymshark的品牌社區很快便初具雛形。忠實消費者的支持,使品牌的年銷售額超過1億英鎊。▲
德國:運動補劑也有市場
“每個人都在家里做運動!”德國《經濟周刊》報道稱,德國是一個熱衷體育運動的國家,全國有9.1萬個運動俱樂部,2700萬人活躍其中。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居家健身帶動更多德國人參與運動,也帶動新一波體育經濟。
SportScheck是德國一家主要出售運動服裝和裝備的連鎖店。該公司新聞發言人菲舍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盡管連鎖店因疫情關門,但網上商店里的訂單增加了兩三倍。瑞士網絡零售商DigitecGalaxus的體育產品銷量也大幅提高。
“在歐洲出售的體育服裝,‘中國制造最多,但基本上被耐克、阿迪達斯、彪馬等歐美品牌壟斷,基本看不到中國品牌。”德國經濟學者尤恩·卡斯普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李寧、安踏、361°等品牌在國際上已有一定知名度,但還沒有真正進入歐洲。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穿戴設備產品較受德國消費者的歡迎。像小米的運動追蹤設備MiBand在德國最大的電器連鎖店MediaMarkt賣得很好,許多消費者在官網上給予5分最高評分。華為等品牌的穿戴產品在德國也已成為主流。
除了服裝和設備外,疫情中,運動補劑的銷量也大增。德國專業運動補劑品牌Multip?ower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乳清蛋白粉、摩維復合蛋白粉等產品賣得特別好。中國產的各種維生素、鈣、氨基葡萄糖等運動補劑在德國也頗為暢銷,有的中國品牌甚至已經進入當地藥店。中國產的枸杞、芝麻等“超級食物”作為健身營養食品也受到德國人青睞。德國Rewe超市的店員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超級食物”一般是指那些營養成分特別高、有益健康的食物。像100克枸杞干果售價為3-10歐元不等。
居家健身熱是否會隨著疫情形勢的轉好而消失呢?卡斯普爾認為,通過長時間體驗,許多德國人已認識到居家健身的好處。疫情過后熱度盡管會降溫,但體育人口的增加、人們對互聯網越發依賴再加上對公共衛生的擔心,相關消費仍會長足發展。他認為,要擴展居家運動業務,關鍵要注意三點:一是產品突出家用,設計應與家里的環境相適應,尺寸不能過大等;二是,網絡性,要讓其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三是,最好要有App以及在線教練,可以讓消費者在家循序漸進地鍛煉并覺得有效果,繼而持續購買相關產品。▲
中東:大健康可與AI結合
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沙特、阿聯酋、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國相繼采取宵禁、“封城”等措施,健身場所不幸成為首批被關停的對象。不過,《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中東體育及大健康行業的發展并沒有止步。
除線上健身課程最近在經濟相對富裕的海灣國家逐漸走紅外,線下機會也不容忽視。比如,中東北非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未對傳染風險較低的高爾夫球場采取關停措施,只是要求縮短營業時間。而埃及因價格便宜、氣候適宜,成為海灣國家高爾夫旅游目的地,高爾夫球市場前景向好。“中企在高爾夫球裝備及應用軟件上大有可為。”希爾頓開羅金字塔高爾夫高級教練歐馬爾·納吉對《環球時報》介紹說,目前埃及高爾夫球裝備數量較少、種類不全,代理商進口的歐美原裝產品價格貴,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高爾夫球裝備產地之一,減少貿易中間環節可節省成本。同時,埃及高爾夫球運動的智能化水平較歐美有較大差距,可測距、測風、具備定位功能的人工球童軟件及模擬高爾夫球器材總體存在空白,中企可深度發掘。
大健康方面的商機同樣不小。阿中之門(北京)商務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疫情擴散促使阿聯酋政府積極尋找人工智能與大健康產業的結合點。疫情暴發以來,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身體機能指標監測軟件,獲得海量數據。阿聯酋政府還依托人工智能學府展開研究,試圖建立全國性重大疾病預防體系,在指標出現異常的第一時間智能識別干預。擁有這方面技術的中企可密切留意。▲
俄羅斯線上線下將更緊密
漫長的居家隔離正改變俄羅斯人的生活,其中就包括健身方式。
在隔離實施前,俄羅斯約有1.3萬個健身機構,營業額達1670億盧布(約合160億元人民幣),總共雇用76.8萬人。如今新冠病毒讓俄羅斯健身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出于防疫需求,莫斯科等地的健身場所早在3月中下旬就已全部暫停營業。
顯然,健身企業并不想坐以待斃。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疫情暴發后,俄連鎖健身俱樂部WorldClass開始提供在線培訓,包括瑜伽、普拉提、拉伸和力量訓練等。WorldClass的嘗試獲得巨大成功,健身俱樂部教練安德列耶夫表示:“我們現在在社交網絡平臺約有20萬訂戶,所有課程都是專門為在家訓練而設計的。沒有健身器材,就利用身邊的東西。我的一個客戶就在住所的地下停車場跑步。”為了帶動人們在家也動起來,莫斯科大學發起名為“和奧運冠軍一起鍛煉身體”項目,多位俄羅斯奧運金牌得主通過在線視頻向隔離在家的俄羅斯人傳授簡單易學的健身方法。
在家鍛煉的熱潮帶動了俄羅斯人對健身器材的需求。俄羅斯購物網站“Lamoda”的在線客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周俯臥撐支撐架銷量比前一周增長5倍,成為最熱門的健身器材。其他器材同樣銷量驚人,例如排球增長4倍,彈簧拉力器翻番,啞鈴、杠鈴增長1.5倍。此外,瑜伽墊和跳繩也賣出很多。隨著銷量增加,這些器材的價格也有不同幅度的上漲,例如舉重類商品提價了2%左右。
《環球時報》記者從俄羅斯多家購物網站了解到,為了適應隔離在家的購物需求,在線商店紛紛推出便捷又安全的非接觸式服務。Lamoda客服說:“客戶網上下單付款后,交貨當天快遞員會到達客戶家門口,把東西放下,后退3米,然后再給客戶打電話通知取貨。”
與健身器材一樣,健身類的應用程序同樣受到俄羅斯客戶追捧。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居家隔離開始后,人們對健身應用程序 的需求增長了30%-40%。俄羅斯健身應用軟件Welps的創建者達維多娃表示,與疫情暴發前相比,Welps的下載量增長了3倍,公司的收入提升了40%。
俄羅斯電子通信協會主席皮盧塔羅連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應用程序和在線服務有助人們在自我隔離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相對健康舒適的生活。他判斷,未來俄羅斯商業的線上和線下將結合更為緊密。“盡 管尚不清楚何時一切恢復正常,但可以斷定,新的數字時代正等著我們。”▲
環球時報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