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峰
殘疾女孩通過電臺與大學生成為筆友
1993年3月的一天下午,東北大學大二學生張宏煒通過收音機收聽交友節目,聽到一個叫呂營的女孩寫了這樣一封征友信:“因患病與輪椅相伴的女孩,向往著外面的天空,期待你能走進我的世界,讓我們用友情溫暖人生!”張宏煒心想,這個殘疾女孩整天待在家里,一定特別需要友情的溫暖,何不幫她一下呢?于是,他寫了一封信,按呂營的地址寄了出去。
家住遼寧鞍山的呂營和姐姐幼年患上進行性肌肉萎縮癥,父母帶著姐妹倆四處醫治,但收效甚微,最后只能接受兩個女兒癱瘓的現實。一晃,呂營長到了22歲,每天和姐姐靠著一臺收音機解悶。那時流行通過電臺交友,呂營也想結交外面的朋友。
電臺播出呂營的交友信一周后,陸續有幾封信寄到了呂營手中,其中來自張宏煒的信令她欣喜不已。因為身體原因,呂營和姐姐都沒上過學,對大學生十分崇拜。
這一封平常的交友信,呂營足足讀了六遍,然后字斟句酌地給張宏煒回信。
一周后,張宏煒接到呂營的回信。展開一看,居然滿紙都是繁體字,有些句子不太通順,還有錯別字。回信中,張宏煒耐心地給呂營糾正錯別字,囑咐她多讀書、看報,提高文化水平。
接到張宏煒的第二封信,呂營既感動又羞愧,學習起來更加努力。從此,讀張宏煒的信成了呂營生活的一部分,寫回信也成了她最喜歡的事情。
1994年5月,呂營的父母辦了退休手續,準備舉家遷回老家江蘇江陰。呂營一家準備從沈陽坐火車,當時買票必須到火車站售票處,呂營想到張宏煒的學校在沈陽,就寫信請他幫忙買4張到江蘇的火車票。張宏煒接到信后,第二天一大早便去了火車站售票口,輪到他時,發往江蘇那趟列車的車票已經售完了。張宏煒不愿辜負呂營的信任,當天晚上又到火車站售票口排了一整夜的隊,第二天如愿購得4張車票。拿到票后,他打電話告訴了呂營。由于離發車日期較近,寄車票已經來不及,他和呂營約定火車開車前在沈陽火車站廣場見面。
1994年5月25日下午,呂營一家來到沈陽火車站,如約見到了張宏煒。因為內心自卑,呂營不敢認真打量張宏煒。而在張宏煒眼里,呂營比想象中瘦小,像個初中生,因為常年不見陽光,膚色有些蒼白。離火車開車時間很近了,呂營和姐姐擠在一輛輪椅上,張宏煒主動抱呂營進站,找到了與車票對應的座位。呂營很感激,為認識這樣的好男孩感到幸運。
幫呂營一家把行李安頓好,張宏煒就要告辭回學校了。看著張宏煒臉上的汗珠,呂營羞怯之下,居然忘了說句感謝的話。張宏煒下到站臺上,呂營想跟他揮揮手,卻忘了自己站不起來。一對真誠交往一年多的筆友,初次見面就這樣匆匆結束了。
人生路上彼此勉勵不向困難低頭
呂營隨父母回到江陰鄉下老家,原以為會開啟一段全新的生活,沒想到事與愿違。一方面江南潮濕的氣候讓她極不適應,夏天氣溫高,每天坐在輪椅上,衣服會汗濕好幾次,晚上卻不能洗澡——父母年齡大了,實在抱不動她和姐姐。這讓她十分懷念東北涼爽的天氣。另一方面,鄰居對她和姐姐充滿了好奇,話語里時常透著歧視。
種種的不適應讓呂營心情灰暗,只能靠著給張宏煒寫信傾訴內心的苦惱。張宏煒耐心傾聽她的訴說,還真誠給她提建議,讓她多讀書,多寫作,盡快找到生活重心。
隨后,呂營不斷收到從北方寄來的書籍。再后來,呂營收到了一些陌生朋友的交友信,這些信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東北大學。呂營知道,她收到的書和信,背后有著張宏煒的良苦用心。
呂營猜得不錯,她收到的書和交友信,都是張宏煒發動同學、好友給她寄的,目的是鼓勵她振作起來,勇敢面對人生。后來,呂營萌生了開熱線電話的想法,她想幫那些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的人打開心結。張宏煒非常支持呂營的想法,積極為她出謀劃策。
熱線電話開通后,如何把電話公之于眾成了呂營面臨的難題。張宏煒建議她向媒體求助。很快,當地一家晚報刊登了對呂營姐妹的專訪,并在報紙上公布了熱線電話。
10多年來,呂營和姐姐接到過6萬多人次的電話求助,挽救輕生者逾百人。隨著熱線電話影響力越來越大,呂營經常受邀到學校演講,成為當地有名的勵志榜樣。
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呂營最感激的是張宏煒。然而,自從1995年7月張宏煒大學畢業,整整5年呂營沒收到他一封信。呂營不知道張宏煒的狀況以及工作地點,寫了多封信卻不知寄往哪里。有時她還想,是張宏煒不愿和自己聯系了,還是忘了她這個老朋友?
一天,呂營看到浙江衛視有個尋人欄目,便與欄目組取得聯系,提供了張宏煒的信息。很快,浙江衛視播出了呂營尋找筆友的事情。因為該欄目收視率頗高,很快就幫呂營聯系上了正在沈陽打工的張宏煒。節目現場,兩人通了電話,但由于節目時間限制,兩人只聊了幾分鐘,留下新的聯系方式,就結束了通話。
5天后,張宏煒的信翩然而至。從張宏煒的信中呂營知道了他畢業5年來的心路歷程。張宏煒大學學的是發電專業,畢業后被分配到遼寧丹東一個偏僻的發電廠工作。他不愿待在山溝里度過一生,半年后辭職來到省城沈陽。他的專業找工作不占優勢,辭職后三個月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之后的三年里,他一直在求職和辭職中度過,艱難時連生活都難以為繼。他也想給呂營寫信,但又不想讓呂營知道自己的尷尬境況,更不想讓自己的負能量影響呂營的心情。好幾次,他寫好了信,最終又撕掉了。沒想到,遠在江蘇的呂營時刻牽掛著他,讓他感受到友情的可貴與美好。
好筆友各自收獲幸福,27年友情仍在延續
恢復聯系后,呂營成了張宏煒忠實的傾聽者,他生活中的煩惱以及職場遭遇的不快都講給呂營,呂營都會給他頗有見地的分析。
在呂營的建議下,張宏煒轉換了求職思路,向天津一家民企投遞了自己的簡歷。很快,他通過了面試,順利被那家公司錄用。上班后,張宏煒被派駐東北地區開展業務。他靠著不懈努力,很快打開了局面。2002年,他被公司提拔為東北地區的業務主管。找到了奮斗的方向,張宏煒寫信向呂營報喜,并感謝她的就業指導。
2003年5月的一天,張宏煒接到了呂營的來信。呂營在信中告訴他,她遇到了情感上的難題:一個姓徐的男孩愛上了她,并向她表白,她不知道該不該接受。
呂營在信中說,小徐比她小3歲,是通過她在報紙上發表的文章注意到她的,然后寫信和她建立了聯系。鴻雁傳書兩年后,小徐被呂營面對厄運的堅韌和達觀所感動,下定決心要照顧她一輩子。而當小徐在信里向她表白時,呂營既欣喜又躊躇。通過兩年的書信往來,她了解到小徐心地善良,人品很好。呂營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終生離不開輪椅,小徐陽光帥氣,身體健全,對她表白怕是心血來潮。即便兩人結合,面對生活中的諸多難題,難保將來小徐不會退縮。
對于呂營遇到的問題,張宏煒不敢盲目下結論。他覺得還是和小徐接觸一下,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時,張宏煒工作地點已經換到了北京,并升任那家公司的華北片區主管,平時工作繁忙,想見小徐一面并不容易。
不久后的一天,張宏煒從朋友處得知一個信息:美國一位醫學家研制了一種治療進行性肌肉萎縮的新藥,想在北京找一些肌肉萎縮癥患者試用他的藥。張宏煒馬上想到了呂營姐妹,并把這個信息提供給了呂營。呂營覺得不該放棄這個機會,決定和姐姐進京接受治療。讓她感動的是,小徐主動提出護送她們去北京。張宏煒聽后十分欣喜,說小徐能來北京,自己也能近距離觀察一下他。
2003年7月7日下午,呂營姐妹一行乘坐的列車停在北京西站。張宏煒和朋友走進車廂,看到呂營姐妹笑盈盈地看著他,一旁的小徐有些靦腆。張宏煒上前打了招呼,幫著呂營拿行李,推輪椅,一切都那么熟稔、親切。呂營姐妹倆在北京期間,張宏煒全程陪同,帶她們面見了美國醫生,并用流利的英語為姐妹倆做翻譯。呂營知道張宏煒工作忙,不忍心打擾他,3天后便堅持離開了北京。
那3天里,張宏煒通過觀察,感覺小徐人雖內向,但老實厚道,是呂營可以托付終身的人。隨后,他在信里表達了對小徐的看法,并祝福呂營和小徐百年好合。有了張宏煒的首肯,加上對小徐的了解加深,呂營放心地把自己嫁了出去。
一晃又是十多年過去了。雖然通信手段越來越發達,但張宏煒和呂營每年都要通幾封信。見字如面,讀到對方來信的那一刻,就像見到本人一樣。
2019年12月12日,張宏煒的女兒九寶9歲生日。之前一天,張宏煒收到一個來自江蘇江陰的快遞。打開一看,是一個淡綠色的學生書包。書包里還有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
親愛的九寶:
愿你在以后的成長歲月里,每一天都可以心懷感恩地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愛這世界上的一草一木,愿你以后有智慧能認識宇宙的創造者,以及生命存在的意義。愿愛與你相伴!
愛你的姑姑 呂營
看到呂營對孩子深情的祝福,張宏煒心里涌過一陣暖意。他給呂營寫了回信,希望和呂營這份保持了27年的友情能延續到終老。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