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河
“你放心地走吧!今后,我來替你為二老盡孝!”
1996年10月,重慶小伙廖良開應征入伍。新兵訓練期間與來自吉林省樺甸市的戰友劉繼強相交甚篤。新兵訓練結束,兩人一同被分配到海軍某部服役,廖良開在勤務連當文書,劉繼強在試驗船大隊當操舵兵。
雖然兩人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但關系依然親密。廖良開經常利用去各艦送書報的機會與劉繼強見面,兩人一起交流學習,暢談人生。廖良開告訴劉繼強,他想當一名軍旅作家。劉繼強則希望將來做一名艦長。兩人約定一起努力考軍校。
劉繼強家境貧寒,母親還患有糖尿病,常年打針吃藥,因此每個月發了津貼,他都一分不留寄回家,連買復習資料的錢都沒有。廖良開知道后,每次去艦上,都會帶些復習資料給他,并鼓勵他努力學習。劉繼強十分感激,又覺得過意不去。廖良開安慰他:“除了津貼,我平時寫稿還能掙點稿費,雖然不多,但給你買復習資料還是綽綽有余的,你別放在心上。”
就在兩人相互鼓勵為理想而奮斗時,年僅19歲的劉繼強因勇救落水群眾犧牲了。
1997年9月28日13時許,劉繼強為迎接業務考試在海堤上緊張復習。突然,不遠處的海面上傳來呼救聲——一名駐地群眾掉進了海里。劉繼強疾步跑過去,顧不上脫衣服就跳進了海里。當他拖著落水者游到岸邊時,發現海堤又陡又滑,落水者無法上岸。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兩人又被卷入海中。更加糟糕的是,落水者頭部受到撞擊,昏迷了。劉繼強抱著失去意識的落水者在海水中浮浮沉沉,終因體力不支被海浪卷走。
劉繼強犧牲當天,廖良開正在連部值班。得知消息,他呆若木雞,繼而淚如雨下,嘴里反復叨念著:“繼強,怎么說走就走了呢?”
劉繼強被追記一等功,并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追悼會現場,廖良開看到劉繼強父母幾次因悲傷過度而暈倒,心里感到鉆心般難受。幾天里,廖良開一直想找個機會和劉父劉母說幾句安慰的話,可老人身邊一直有部隊領導陪同,他沒有機會上前。
劉繼強的父母離開部隊后,廖良開內心難以平靜——劉繼強是他們唯一的兒子,兒子犧牲了,他們的心里該多痛苦啊!廖良開決定為老人做點什么。隨后,他來到劉繼強犧牲的地方,對著大海莊嚴承諾:“繼強,你放心地走吧!今后,我來替你給二老盡孝!”
“你對媽這么孝順,媽知足了!”
身在軍營,與老人相距千里,怎樣才能為老人盡孝呢?廖良開首先想到,兩位老人正陷入巨大悲痛中,最需要安慰和關懷。于是,他提筆給劉繼強的父母劉銀智、梁桂茹寫了一封信。怕兩位老人感到太唐突,他的第一封信稱呼他們“大叔大嬸”,并勸慰他們保重身體。
接到廖良開的信,劉銀智夫婦一開始并沒多想,以為只是兒子生前戰友禮節性的關懷和問候。可沒過多久,劉銀智夫婦又陸續收到廖良開的第二封、第三封信……廖良開在信中匯報自己的工作、學習情況,關切地詢問兩位老人的身體狀況,口氣就像兒子劉繼強在跟他們聊天,讓他們感到了一絲安慰。
隨著雙方書信來往增多,劉銀智夫婦對廖良開有了更多了解,知道廖良開跟劉繼強曾在一起學習、訓練,因志趣相投結下了深厚友誼。劉銀智夫婦從廖良開身上看到了兒子的影子,越來越喜歡他。
1998年3月21日是梁桂茹的生日。廖良開覺得這是個認親的好時機,于是親自動手做了一張生日賀卡,連同50元津貼寄了過去。為保證生日當天梁桂茹能收到生日賀卡,廖良開特意算好日期提前寄出。在賀卡上他工工整整地寫道:“敬愛的爸爸媽媽,雖說我不是你們親生的骨肉,但請你們放心,我就是繼強的化身,我會盡最大努力對你們盡一份兒女的孝心。”21日晚,廖良開還專門給梁桂茹打去電話,開口就喊:“媽媽,祝您生日快樂!”聽到廖良開叫自己“媽媽”,梁桂茹情不自禁地應了一聲:“哎,兒子,媽很好……”從此,廖良開正式認了劉銀智和梁桂茹為爸爸媽媽,劉銀智夫婦則叫他“開兒”。
1999年國慶節,廖良開入伍后第一次休探親假。他沒有直接回重慶看望自己的親生父母,而是坐火車轉汽車幾經周折來到吉林樺甸大營村,看望劉爸爸和梁媽媽。當廖良開提著大包小包來到劉爸爸梁媽媽居住的村子時,兩位老人早已候在村口。看到兩位老人在村口迎接,廖良開放下包裹大步跑了過去,莊重地給兩人敬了個軍禮,大聲喊道:“爸爸、媽媽,兒子來看你們了!”劉爸爸看著高大魁梧的“兒子”,高興得一個勁兒地傻笑;梁媽媽則不停地撩起衣襟擦淚,喃喃道:“開兒,你終于來了,終于來家了……”劉繼強三個已經出嫁的姐姐也都回來了,她們圍著“弟弟”親切地問這問那。
從部隊出發前,廖良開用津貼和稿費給劉爸爸和梁媽媽買了羽絨服和營養品。進門后,他拿出羽絨服讓兩位老人試穿。兩位老人穿上“兒子”買的羽絨服,臉上都樂開了花,說:“這個冬天再也不會冷了!”當晚,三個姐姐離開后,廖良開和劉爸爸、梁媽媽睡在一個大炕上,和兩位老人一直聊到天亮。第二天,廖良開起床后先打掃了庭院,又劈了木柴,還去村里的食雜店買了各種食材,為爸爸媽媽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吃著“兒子”做的飯菜,劉爸爸和梁媽媽都開心不已。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2006年底,廖良開退伍回到家鄉,在成都雙流開了一家攝影工作室。離開了部隊,廖良開自由時間多了,去吉林看望劉爸爸和梁媽媽的次數也多了——夏天帶去嶄新的涼席、蚊帳;冬天帶去厚厚的棉服、保暖內衣;劉家的電視舊了,他給換個新款的、尺寸大的;房子漏雨,他爬上屋頂翻瓦修葺……每逢劉爸爸、梁媽媽過生日,或中秋、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廖良開更是一次不落地前去看望,并帶去生日禮物和節日禮品。
2017年7月,梁媽媽生病住院,廖良開得知消息后把攝影工作室交給妻子打理,急匆匆趕到吉林。在醫院,他每天守在梁媽媽病床前,端水喂藥,給梁媽媽洗腳,陪梁媽媽聊天,直到梁媽媽痊愈出院才返回成都。臨走,梁媽媽緊緊拉著廖良開的手說:“老天奪走我一個英雄兒子,又給了我一個孝順兒子。你對媽這么孝順,媽知足了!”
“這么多年我和老伴因為有了開兒,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和樂趣。”
廖良開心里有一個夙愿——接劉爸爸和梁媽媽來成都和自己一起住,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為此,廖良開努力工作,想多掙些錢早點換個大房子,讓爸媽住得寬敞、舒心。
可是,子欲養而親不待。2018年7月26日,廖良開突然接到劉爸爸打來的電話,說梁媽媽因突發心臟病離世了。廖良開悲痛欲絕,也無比懊悔:如果早點把劉爸爸梁媽媽接到自己身邊,也許梁媽媽發病后還有搶救的機會,就不會這么早去世了。廖良開想起端午節時,他帶著妻兒去跟劉爸爸梁媽媽一起過節時,梁媽媽的精神和氣色還很好,沒有一點發病的征兆。只是在他們臨走時,梁媽媽沒像以往那樣下樓送他們上車,而是站在窗口依依不舍地看著他們抹眼淚。當時廖良開揮著手對梁媽媽說,中秋節他還會帶著妻兒來看他們。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一別竟是永訣。
接到電話當天,廖良開便輾轉趕到吉林樺甸,幫著劉爸爸料理梁媽媽的后事。待梁媽媽下葬后,廖良開并未立即回成都,他想多陪劉爸爸住幾天。其間,廖良開勸劉爸爸和他一起回成都居住,但劉爸爸不肯,說他要留下來陪老伴兒。廖良開明白,劉爸爸其實是怕給他添負擔,不愿拖累他。一連幾個晚上,廖良開都是看劉爸爸睡著了才去睡,半夜劉爸爸有個動靜,他第一時間起來詢問。回成都前,廖良開給劉爸爸買了一部智能手機,并教他如何使用微信語音和視頻功能。廖良開說:“您學會了,以后咱爺兒倆隨時可以看到對方、聽到對方的聲音。”回到成都后,廖良開經常通過微信和劉爸爸聊天,天冷了叮囑他多加衣服,天熱了囑咐他防中暑……劉爸爸也經常在微信里叮囑廖良開按時吃飯,不要只顧忙工作,也要照顧好自己。
以前,廖良開一直想等買了大點的房子,再把吉林的爸媽和重慶的爸媽都接到成都頤養天年,可房價漲得太快了,而且他掙的錢要分成三份:一份養自己家,一份孝敬重慶的父母,一份孝敬吉林的父母。所以,無論他多么努力掙錢,都攢不夠買大房子的錢。梁媽媽的突然離世讓他意識到,不能等買了大房子再接老人來成都,老人們心里最需要的,也許不是多安逸的居住環境,而是一份兒孫繞膝的親情。廖良開決定,立刻把劉爸爸和重慶的父母接到成都居住。
2019年2月,廖良開以到成都過年為由,把劉爸爸接到了成都,也把重慶開州的父母接到了成都,一家人一起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年。劉爸爸第一次和廖良開的親生父母見面,他拉著廖父的手流著淚說:“老哥哥,你養了個好兒子啊。這么多年我和老伴因為有了開兒,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和樂趣。”
春節過后,劉爸爸提出回吉林。廖良開說:“爸,以后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住下來吧!哪天你若想吉林的姐姐們了,我再送你回吉林住些日子。”劉爸爸拗不過,便答應了。天氣晴好的日子,廖良開就放下工作,陪劉爸爸到成都各個景點游玩,還看了川西、川東等地的美麗風景。廖良開沿途給劉爸爸拍了很多照片,并制作了精美的旅行相冊郵寄給遠在吉林的三個姐姐。三個姐姐看到父親被廖弟弟照顧得那么好,都非常開心。
從1997年至今,廖良開替戰友盡孝已超過22年。他的感人事跡先后被軍、地多家媒體報道,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廖良開也先后榮獲“全國十大誠信之星”“中國好人”“感動重慶2017年度人物”“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榮譽稱號。他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只要心中有大愛,沒有血緣也能成親人!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