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博 魏遵輝
【摘 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本文分析晉商、徽商兩大商幫對于晉劇、徽劇的發展、成熟的影響,比較其中的異同。結合當今戲曲發展的情況,給出促進戲劇藝術發展、保持活力的建議。
【關鍵詞】商幫;戲曲;影響
中圖分類號:J8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026-02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直接影響該地的文化生活層次。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在滿足了基礎的生理、物質需求后,人們開始注重精神需求。
明清時期,晉商和徽商是中國實力最雄厚的兩大商幫。在經歷了艱苦創業后,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于是他們便開始追求精神文明。受當時的傳播媒介和娛樂方式所限,作為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俗易懂的藝術,戲曲廣受各位商人的青睞,明清時期也正是晉劇和徽劇發展壯大的時期。因此,不難得出結論,晉商和徽商對晉劇和徽劇的發展、成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接下來,筆者將從傳播方式、對后世的影響、價值觀的體現等方面分析兩大商幫對戲曲的影響,并比較其中的異同。
一、概述
晉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明代蒲州梆子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定型,清代光緒年間達到鼎盛。發源于山西中部,又稱山西梆子。具有旋律婉轉、流暢圓潤、曲調優美、鄉土氣息濃郁等特點。代表曲目有《打金枝》《金水橋》《趙氏孤兒》等,知名藝術家有丁果仙、程玉英、冀美蓮、蘆變嫦等。
徽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朝末年以青陽腔為主體,形成了徽劇的前身——徽池雅調,清代乾隆年間,“徽班進京”為國粹京劇的形成和發展奠定基礎,在嘉慶、道光年間達到鼎盛。原名“徽調”,1949年后定名“徽劇”,其動作粗獷,唱腔委婉細膩,善于用多種聲腔塑造人物形象。代表曲目有《龍虎斗》《昭君出塞》《七擒孟獲》等,知名藝術家有程長庚、余銀順、章其祥等。
晉商,興盛于明清,縱橫天下五百年,主營鹽、票號等業務。晉商的業務活動有捐輸助餉、購置土地、發放高利貸等。
徽商,興盛于明清,跨度約四百年,主營鹽、典當、茶木等業務?;丈讨v誠信、官商結合、吃苦耐勞。
二、相同點
(一)商人四處開拓市場,促使家鄉劇種“走出去”,增加知名度
以徽商為例,受科技發展水平所限,水陸交通在古代的運輸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揚州地處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乃交通要道,因此商業發達,繁榮昌盛。清代以來,揚州的鹽業幾乎為徽商所壟斷,大批徽商在此集聚。部分徽商坐擁萬貫家財,富可敵國。擁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后,徽商更加注重生活的情趣,因而造就了揚州獨特的飲食文化、園林文化與戲曲文化[1]。所謂“商路即是戲路”,看戲成為徽商們的文化享受。大量的戲曲藝人也在此云集,他們相互切磋、相互促進,使得徽劇在清朝中后期達到了鼎盛。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停駐揚州。商人們知道乾隆喜歡戲曲,專門組織戲曲演出以討得歡心。這對后期著名的“徽班進京”“進宮祝壽”奠定了基礎,也造就了徽劇作為京劇之母的地位。
(二)商人推動家鄉戲種“走出去”,促進不同戲種交融碰撞
晉劇既具有陜西秦腔粗獷的特征,又有京劇注重場景布置的特點[2]。山東與山西一衣帶水,是晉商早期擴張的地區。山東梆子中就有《奇錯》《換妻》等反映晉商來到山東做生意的曲目。
徽商培養了大量家班。他們借揚州百花爭艷之地利,博采眾長,改弦更張,使徽劇融入京腔與秦腔的特點,發展成了中國的國粹——京劇。
三、不同點
(一)徽商創辦家班,晉商投資戲班
清代中期,晉劇戲班興起。僅晉中一地著名的戲班就有36家。據資料顯示,自清中葉至民國初年,山西的戲班和票社的承辦者大多為巨商、財主等,其資金來源大部分靠這些商賈資助。很多商人不惜重金投資創辦戲班,花重金聘請名角加入,從蘇州等地購置上等戲裝。還有一些商人出資贊助戲班,諸如“日升昌”鏢局資助“大小祝豐園”;“大德川”“大德玉”“三和源”三家財東資助“乾梨園”等。
而徽商更喜歡創辦家班。有資料顯示,徽商喜歡“養”家班,以便隨時演出。有的商賈大戶一年甚至耗費3萬兩銀子維持家班的運轉[3],每逢節慶,徽商就邀請當地官員、名流宿儒前來看戲。這也正體現了徽商“官商結合”的特點。
(二)后世影響不同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經停揚州,徽商每次都斥重金招待。1790年,適逢乾隆80歲大壽,徽商組織徽班進京,借此獻媚,反響異常好。本是一次政治行動,卻無意創造了我國的國粹——京劇,開啟了我國戲劇史的新紀元。
京劇在我國戲劇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不可撼動的,這要歸功于徽商。而晉商沒有把握住這樣的機遇,造成晉劇的后世影響力遠遠不如徽劇。
(三)傳遞的價值觀不同
安徽是朱子理學的起源地,安徽人注重儒學。徽商賈而好儒,講誠信注重禮儀,講義氣。受徽商經營特征的影響,徽劇的很多劇目中也傳達出這樣的價值觀,諸如《七擒孟獲》《英雄義》等。
明洪武2年到永樂15年,50年的時間內,山西洪洞縣曾發生過大規模的官方移民18次,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里遷出的移民后裔數以億計,遍布全國?!昂槎创蠡睒洹北徽J為是這場遷徙的起點,現今已成為5A景區,是著名的尋根祭祖之地。因此山西人更注重家庭觀念,講究團圓。晉商也因此具有團結互助、注重宗族觀念等特點,在《打金枝》《金水橋》等代表劇目中也體現出濃厚的家庭倫理色彩。
四、對于當今的意義
時代在發展,傳統戲曲藝術如何在當今保持活力、贏得“第二春”,已成為一大難題。政府和民間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來解決傳統戲曲藝術衰落的問題,諸如申報非物質遺產、建造博物館、開發民俗旅游等。基于本文的研究主題和戲曲的發展現狀,提出兩大對策。
一是提供資金保障。有數據顯示,2017年,山西地區專職戲曲人員,一個月的工資不到2000元。出于生計問題,很多人紛紛投奔大城市,尋找發財之道。新人不愿意學,看不到前途;老藝人年齡漸長,心有余力不足。傳統戲曲面臨后繼無人的窘境。政府應該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解決藝人的后顧之憂,安心排練,將傳統戲曲藝術發揚光大。
二是順應時代發展,改革創新。諸如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周杰倫的《霍元甲》、李宇春的《梨花香》、花粥的《出山》等流行歌曲,均融入傳統戲曲素材,是現代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獲得廣泛關注。除此以外,在文旅融合成為當下旅游產業發展的新焦點背景下,戲曲文化與旅游業的結合亦能使傳統的戲曲煥發出新的生機??梢栽诠沤謪^、古鎮等景區,培育當地戲曲文化并移植部分外來戲曲文化,通過舞臺表演、快閃、開發相關特色商品等方式,打造景區特色,提升景區競爭力,推動區域旅游經濟生長[4],既增加戲曲的可參與性和趣味性,又營造出了古典、熱鬧的旅游氛圍,可謂一舉多得[5]。
參考文獻:
[1]尹凌馨,郭劍英,方學敏.生態與文化視角下揚州何園植物景觀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06):47-49.
[2]張燕麗.晉劇在清代形成與蓬勃發展的原因探析[J].中國音樂,2015,(02):192-195+202.
[3]王世華.徽商與戲劇的發展[J].新視野,2010,(05):85-86.
[4]殷文鼎,徐嘉敏,余尤騁.龍潭水鄉景區旅游開發中“文化移植”的問題與對策[J].大眾文藝,2019,(12):255-256.
[5]沈蘇彥,艾麗君.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旅游紳士化現象的探討——以南京老城南地區為例[J].中國名城,2018,(07):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