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璐
【摘 要】希區柯克是著名的驚悚電影大師,本文通過對希區柯克恐怖電影《群鳥》中的驚悚元素進行分析,解析導演制造驚悚的方法。
【關鍵詞】希區柯克;群鳥;驚悚元素;恐怖電影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091-01
恐怖電影的發展,到1998年的日本電影《午夜兇鈴》,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但是早在六七十年前,希區柯克的眾多著名的驚悚懸疑電影已經在恐怖電影的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文將對上映于1963年的希區柯克恐怖電影《群鳥》中的驚悚恐怖元素進行分析,看看導演是怎樣來營造電影的恐怖感,調動起觀眾的情緒的。
一、充分利用暴力元素
影片中的暴力元素就是鳥,一群黑色的、數量眾多的、身形巨大的、有著尖利的喙、對人有攻擊性、能致人于死地的鳥。這些鳥對人會發起不可預測的突然襲擊,用它們像刀子一樣鋒利的喙,將人啄得遍體鱗傷。
正是因為有暴力傷害這種危險存在,人們才會對片子中的人,尤其是主人公的遭遇產生擔憂,而正因為有了擔憂,才會產生揪心和恐懼等情緒,導演正是通過抓住觀眾的同情心理來調動觀眾的情緒。
二、通過力量對比的懸殊來加深觀眾的擔憂
先舉一個例子來類比。在電影《沉默的羔羊》里,朱迪·福斯特飾演的女警,一個人在漆黑的深夜進入到一個沒有人、沒有燈光的黑暗商鋪里去查案,里面有可能還藏著一個殺人兇手。偏偏這個商鋪的卷簾門是壞的,能拉起來的高度只夠朱迪·福斯特一人躺在地上橫移進入,如果發生了危險,她根本很難快速脫逃。作為觀眾的你,心里還在嘀咕著,為什么不白天去這么危險的地方查案,就算要晚上去,也應該找個人陪同。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是導演故意設置的環境,好引起你的驚恐心理。
在《群鳥》里也同樣如此,當主人公一家被群鳥圍困在家無法脫身時,老人、孩子和男主角到了深夜都累了,睡著了,而唯一清醒的女主角聽到異響便獨自上樓去查看,她的力量比男人弱小,觀眾明明知道她脫離了大家獨自走開,會受到鳥群攻擊,所以她的一舉一動就引起了觀眾的擔憂。
影片還有大量的群鳥攻擊兒童的情節,從一開始兒童們在海邊玩耍,突然受到群鳥的攻擊開始,到了后來,鳥群甚至開始攻擊學校。人類對兒童有著天然的愛和保護欲,看到兒童被群鳥兇殘地追擊,跟看到一個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性被追擊時的心理是兩樣的。
三、將人物圍困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
正是由于人物被圍困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所以危險才能持續下去,不能輕易被排除,而人物要千方百計逃離這個封閉空間,這就產生了矛盾沖突,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動力。
《群鳥》里人物被圍困在小鎮上,而劇情設置無法輕易逃離的原因,一是海灣這樣的地理環境本來就相對封閉;二是鳥群在鎮上的天空聚集,隨時可能發動攻擊。
四、將危險慢慢地、逐漸地加大
影片自始至終由鳥作為主要線索來貫穿,剛開始男女主角相遇在賣觀賞鳥的店里,女主角(蒂比·海德莉飾)被男主角(羅德·泰勒飾)捉弄了,她對男主角一見鐘情,所以買了一對男主角打算要買的愛情鳥偷偷放在男主角在海灣的家里,這個段落的燈光、氛圍、音樂的設計完全像一個愛情片,并沒有驚悚氣氛。
直到影片放映到第25分鐘,第一次危險才明確出現,是女主角悄悄把鳥送到男主角家里然后劃船返回,快到對岸時,在船上受到了一只鳥的攻擊,這只鳥啄破了女主角的頭。從這個時刻開始,觀眾感覺到電影主角開始處于潛在的危險中,會有一種不確定的焦慮緊張感。后來,鳥群就開始攻擊在海灘上玩耍的孩子們,發展到最后就開始直接攻擊學校了。
在鳥群攻擊學校的段落里,停在操場上鳥的數量逐漸增加,僅僅是女主角在操場上抽了一支煙的工夫,操場架子上的鳥就從一只增加到后來烏泱泱的一大群,這也是一個危險系數逐漸增加的過程。
從整個影片的發展來看,鳥群對人類的威脅可以說是在慢慢地、有節奏地加大,在影片的剪輯上,節奏從舒緩到慢慢收緊,越來越快,逐漸將影片推向高潮,使觀眾從開始被影片帶入到最后驚懼擔憂的刺激體驗達到高點。
五、設置懸疑
該片的主要懸疑點是鳥群的異常行為和其他事物的異常行為。
影片一開始就在設置懸疑,女主角走過馬路后抬頭看,發現海鷗異常多。“你有見過這么多海鷗嗎?”“一定是海上有暴風雨,把它們趕往內陸了。”
還比如,男主角的媽媽發現家里的雞不吃飼料,還認為是飼料有問題,但是跟賣飼料的爭論,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還有,一只海鷗在晚上撞死在安妮家的門上,等等。
關于鳥群異常的原因是最大的懸疑點。在鳥群從煙囪鉆進壁爐再沖進屋里之前,“那對愛情鳥叫得好厲害!”鳥群發起攻擊,是否跟女主角從舊金山帶到博德加灣的那對愛情鳥有關系?“它們為什么要這么做?……別人說在你來了之后,整件事就開始了。”到了影片的結尾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結果,但是引起了觀眾的疑慮,期待片子最后能解答這個問題。這就產生了懸疑。
綜上所述,在電影《群鳥》中,導演通過以上五個方法來制造影片的驚悚感,使影片引人入勝,即使在今天來看,這部電影仍然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