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添
【摘 要】社區承擔著許多管理和服務職能,已經成為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區作為社會生活的共同體,社區居民作為社區的一個個細胞,只有處理好社區和社區居民的關系,同時合理發展居民自治文化,才能為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自治文化;多元主體:社區治理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221-01
一、現階段居民自治文化形成的具體障礙
(一)相關政府法律政策有所缺失
我國直至今日,在社區治理這一方面的法律法規十分缺乏,無論是對居委會還是對社區組織例如業主委員會等的職責、工作內容和權限沒有明確的相關法律法規,在1989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首次定義了什么是自治,而此法第二條,自治也必須接受基層政權的指導、必須依靠基層政權的支持和幫助,而不是可以主動要求政府給予幫助。同時,政府對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擁有很大的行政權力,基本進行的是單方面的管理,這就導致了居委會或者社區組織在日常工作中沒有能夠根據法律法規來進行實際工作。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居民參與社區的治理,社區居民不能根據符合法律的方式方法參與治理,往往會造成有權者一手包辦整個過程,想要參與治理的居民毫不知情的局面。
(二)社區不同主體沒有發揮功能
在現階段的社區治理中,參與社區治理的主體之間沒有正確的組織運行方式來確保其機制的運行。居委會基本處于功能泛化和角色錯位的狀態中,在現階段,大部分時間都只跟政府進行工作對接,大部分的工作內容只是行政性的,基本沒有對物業公司的具體工作進行監督,沒有與社區居民以及社區組織進行協作溝通,無法發揮自身作為連接政府和居民之間的紐帶這一重要功能,導致居委會大部分時候對社區是進行管理,而非治理。
社區組織由于其權力有限和組織松散,也基本沒有做到整合資源,組織好社區活動,運用市場機制進行良性競爭,爭取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治理服務,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等。究其原因,政府對社區組織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更是對其缺乏資金支持,使社區組織在日常工作中維持運營都非常困難,導致其在社區治理的各個環節中執行不到位。
二、從宏觀層面促進居民自治文化形成的具體對策
在十九大的背景下,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已經成為了越來越迫切的課題,如何能真正拓寬社區居民參與治理的路徑,使社區成為“居民的社區”而不是“居委會的社區”是我們當下必須解決的課題。
(一)明確居委會和政府的職責范圍
我國現在的社區治理模式大部分還是政府主導的,居民即使對自己的社區有意見并且有意愿參與治理,在意見得到社區居民廣泛贊同的同時,會出現沒有渠道向上一級部門反映。居委會作為參與社區治理的主要基層自治組織,在更多的時候參與的是政府層面的工作,而不是居民層面的工作,導致居民對于社區的各種建議不能及時傳遞給政府的相關單位,這就對居民主動參與社區自治造成了負面影響。因此要確保居民對社區治理意見的上傳下達,就必須要確保居委會有明確的職責范圍,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居民與政府之間有良好的互動,不僅能讓政府了解居民對于社區職能的追求,也能提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使其有更多的路徑反映自身對于社區的需求。
另外,政府必須盡快向服務型轉變,我們只有明確政府在參與社區治理時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推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發展。政府不要再制定繁復的日常事務準則,而是要審時度勢,確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大方向,制定宏觀戰略,劃分詳細職責,對參與社區治理的各個組織進行資格鑒定和行為監督。
(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首先,我國對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法律法規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權利和職責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進行劃分,這就導致了這些社區組織在開展日常工作時十分尷尬,沒有實權就沒有足夠的權利去舉辦一些社會活動,同時也沒有資格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社區組織大部分時候只能在居委會的領導下完成一些可有可無的工作,一些社區居民甚至不知道這些組織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區治理的進行。
其次,對居民能夠參與到何種程度的社區治理也沒有明確的范圍界定,包括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具體內容和具體形式也不夠清晰,使得居民不知道自己能夠參與到什么程度,甚至有可能對于社區的意見完全超出了政府規定的范圍,也間接影響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主動性。
(三)構建多元化的社區組織網絡
近幾年來我國社區中介組織已經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仍然有一定的問題。首先,居民對于社區中介組織還是沒有具體的認知,缺乏宣傳、場地和經費。其次,政府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來規定其職責內容,沒有任何組織對其進行監督。再次,沒有足夠的權力來開展活動,不能承擔引導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具體事務。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各種社區組織,把社區組織變成居民與政府之間溝通的紐帶,在社區活動中了解居民的想法,以此來與政府進行溝通,使得政府在制定宏觀戰略思想時能夠更好地顧及居民對于社區發展的想法,符合居民的利益。
參考文獻:
[1]周小清,資林波.公民參與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J].湖南行政學報,2014,(03):11-14.
[2]李蓉蓉.城市居民社區政治效能感與社區自治[J].中國行政管理,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