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 要】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養老問題成為國家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物質水平不斷提高,老人的精神需求更加重要。逐步加強文化養老,對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老年人;文化養老;幸福感
中圖分類號:C91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223-01
一、“文化養老”的含義
“文化養老”主要是滿足精神需求,以情感溝通、思想交流、強健心態與身體為基本內容,以彰顯個性、獨立、快樂、精神愉悅為主要特征的養老方式。“文化養老”的含義是“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文化與藝術的滲透,能使老年人樹立相對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文化養老”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展示才能的舞臺,有利于老年人文化潛能的培養。
二、“文化養老”的必要性
“文化養老”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條件的提升,精神滿足也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大部分老年人從各個崗位上退休,如何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成為養老工作的重點。
“文化養老”的建設,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于物質。“文化養老”的建設也是意識的培養,也符合唯物辯證主義的正確觀點,并為其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加強“文化養老”建設,能使得老年人擁有更加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與幸福感。
三、“文化養老”面臨的困難
(一)養老文化發展失去平衡
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較大,南北區域間也有著較大的文化差異。經濟文化發展不一致,導致藝術文化養老的發展失去平衡。比如一些落后地區,政府對藝術文化養老的政策補貼較少,養老體系發展不健全,導致養老文化活動的發展落后,造成了“文化養老”的發展不均衡。
(二)供給與需求間失去平衡
一方面,由于一些地方經濟水平比較低,養老資源不豐富,資金缺乏,文化養老活動開展較少;另一方面,多數地區老年人的文化養老內容集中于文體活動的開展,缺乏對精神領域的關注,不能及時與老年人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進行心理治療。地方政府對于老年人服務平臺的建設不太成熟。
(三)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監督
政府部門對養老文化產業缺乏相應的監管條例,文化產業發展較不均衡。文化養老專業性人才較少,使得文化養老工作開展較難,缺乏專業的人才搜集整理重要的數據資料,阻礙了文化養老的發展。
四、“文化養老”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加大“藝術文化養老”的宣傳力度
應不斷鼓勵和支持媒體積極開辦老年人文化專題,鼓勵創作以老年人題材為主的作品,辦好老年報紙、期刊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應把老年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積極組織和開展文化養老下鄉活動,豐富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實現“老有所樂”的文化養老目標。
(二)支持老年人再就業
通過老年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的完善,分析人才市場崗位需求,根據老年人的想法提供較為合理的工作崗位,使老年人為社會主義建設盡一份力,實現老年人的價值。鼓勵老年人繼續學習,積極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使得老年人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實現“老有所為”的養老目標。
五、結語
近年來,患抑郁癥的老年人逐年增多,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對老年人精神世界的關注,生活枯燥、缺乏文體娛樂活動造成老年人生活單一。不難發現,有關老年人的電視節目大多是保健、運動、花鳥養殖等方面,但老年人口所需的遠遠不止這些,因此,如何通過文化養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成為社會需要關注的問題,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因此該問題不容忽視,也更加凸顯了文化養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