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豐

“一顆印”民居俯視圖

“一顆印”民居內部
你看右邊俯視圖中的民居,像不像古代的一顆方印?這種以天井為中心,由正房、廂房和前部的大門、圍墻組成,整體方方正正的民居有個特別的名字——“一顆印”民居。
“一顆印”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附近,為當地的漢族、彝族等民族所采用。這種民居的正房一般是三問,屋頂較高,分上下兩層,房頂兩面均有坡度。廂房也是上下兩層,雖然也是兩面坡,但不是對稱的,朝向院內的一面坡較長,而朝外的一面坡較短。“一顆印”民居的外墻很高,就連前方大門的那面墻也很高,而且圍墻上沒有側門和小門——既安全又獨立,這就是“一顆印”民居的外觀特色。
“一顆印”民居均采用土木結構,土筑外墻,內部用木板隔斷。所有房間均朝向天井,這是為了更好地采光和通風。這種民居的外墻大多不開窗,一戶一院,布局非常緊湊,特別適于人口稠密、用地緊張、氣候溫和的地區。
昆明附近的彝族等少數民族在歷史上與漢族交往頻繁,各族人民溝通交流,最終形成了這種獨具特色的地方住宅形式。這種建筑低調樸素、經濟實惠,小巧緊湊卻五臟俱全,而且獨有一種溫馨的美感。“一顆印”民居至今仍分布在昆明市內外各處,你說這樣精致的居所是不是也挺符合現代人的品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