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東張幼兒園 王怡菲
繪本,內容豐富,畫面精美。極簡的文字卻能讓幼兒通過畫面感知繪本內容,是適合學前年齡段兒童的閱讀材料。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審美意識的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知識面的不斷豐富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應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發展需要,將繪本故事與幼兒的集體活動、游戲活動、日常生活相結合,尋找繪本教育的不同方向。通過集體活動的多種設計,尋找繪本教育的不同立足點,實現多重教育目標;以游戲的形式提升繪本主題,并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繪本教育,發揮繪本教育的價值,輔助幼兒健康成長。
繪本包含了語言、畫面、情感等多種方面的內容,因此繪本教學的途徑也不應該局限在語言領域。教師應該充分挖掘繪本中的多種元素,以多領域教學為切口,根據繪本內容設計相應的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社會等不同領域的內容,促進幼兒均衡發展。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反復研讀繪本內容,挖掘繪本中潛在教育價值,尋找繪本教育的不同立足點,探索多種教育方法,實現多重教育目標。
幼兒時期是孩子最無邪、最天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們的想象力可以毫無束縛地噴薄而出。繪本里五彩斑斕的圖畫與形象各異的人物,幫助幼兒大膽地想象故事內容,并用語言來向同伴、父母、老師等表達自己的想象。幼兒在閱讀這些繪本的時候,會和圖片上的內容產生共鳴,激發幼兒無限的思考、觀察與想象。例如:在繪本《長大以后做什么》中,通過詢問蒲公英、小魚、蠟筆長大以后做什么,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猜想它們的夢想是什么。在理解故事內容后,幼兒可以用語言描述繪本內容,并與同伴討論自己長大以后做什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把自己的夢想與這個世界交接,繪制心中那個夢幻的國度。
每個孩子的心里都有著對美不同的感受,繪本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孩子欣賞到文字與藝術的融合之美。優秀的繪本不僅有精美的畫面,舒適的色彩、豐富的人物、完美的構圖,還有著多種不同的風格,有的是暈染風格、有的是剪紙風格,有的是版畫風格,不同的審美角度,刺激了孩子的感官,讓孩子在無形中認識美學。我們可以利用繪本中豐富多彩的畫面,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與體驗,幫助幼兒去感受美、發現美。例如:繪本《變色鳥》中,白鳥通過吃各種顏色的果子,成為了變色鳥。幼兒通過這個有趣的故事,感受到顏色的絢爛,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大自然的美麗。借此,我可以開展關于色彩的美術活動,讓幼兒在繪畫中認識色彩,感知不同色彩搭配的方法,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的機會,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探索。而繪本中往往會蘊含著許多科學知識,通過繪本,孩子們常常能夠發現隱藏在繪本中的科學小秘密。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能夠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助推幼兒自主探究。
例如:《月亮的味道》中,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小動物是從大到小一個個慢慢爬上去的,為什么不能從小到大呢?為什么烏龜那么小,卻可以在地上,穩穩地站立呢?孩子的問題一個個不停地冒出來。我借此進行了相應的科學活動,和幼兒一起探索“疊疊樂”,發現了平衡的秘密。
幼兒由于年齡小,對自己身體上的部位與變化不能有明確的認知,會出現害怕、煩躁等情緒,此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繪本,幫助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讓幼兒感知身體的變化是自己長大了。例如:在繪本《一顆超級頑固的牙》中,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幼兒知道換牙不是一件壞事,不要害怕牙齒的松動,這是你長大了的證明。利用這個繪本,我開展了健康活動,幫助幼兒在認識自己的牙齒的同時,學會保護牙齒的方法,做一個愛刷牙的好孩子。
社會性發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未來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繪本,可以讓幼兒在閱讀中陶冶情操,愿意大膽地向大人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用愉悅的態度面對生活,學會充分享受溫暖的親情和友情,通過圖畫,獲得更多的感知。例如:在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溫暖細膩地描述了小兔子與大兔子的對話,讓幼兒感受到了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原來愛可以這么表達。在閱讀這個繪本后,我開展了感恩父母的社會活動,請幼兒想一想父母為自己做了什么,你們又可以為父母做些什么。在一來一去中,加深了幼兒對父母的愛。
高爾基曾經說過,兒童能通過游戲,非常簡單、非常容易地去認識周圍的世界。在游戲里,幼兒能釋放天性,激發幼兒的主動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可以以游戲的形式延伸繪本主題,拓展教育的多種方法形式,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角色扮演游戲是指幼兒通過扮演繪本中的角色,表演繪本內容或者創造性地拓展繪本中角色生活的游戲,從而達到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的目的。如繪本《我的幸運一天》中,教師通過提供狐貍和小豬的道具,引導幼兒進行表演故事情節,讓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把繪本與情感體驗結合起來,通過扮演繪本中的人物,引導幼兒感知人物的情感變化,感知繪本中人物的善惡、美丑,獲得初步的是非觀。
例如:在繪本《彩虹色的花》中,可以請一位幼兒扮演彩虹色的花,另外一位幼兒分別扮演螞蟻、蜥蜴、老鼠、小鳥、刺猬,讓幼兒在表演游戲中,感受彩虹色的花無私的奉獻精神,在交流中發展社會交往。
區域游戲以其自主選擇的形式,自由創作的特點,自我發展的步調滿足了課程游戲化,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因此教師嘗試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水平,通過挖掘繪本中的多種元素,創設多領域的區域活動,讓繪本回歸到游戲中,促進幼兒多維發展。
以小班繪本《撓撓大怪物》為例(見表一):

表一
單純的說教對于幼兒來說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而繪本以直觀的畫面,簡潔的文字將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通過繪本的使用可以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規則意識。
幼兒期是規則養成的重要時期,如何讓幼兒理解規則,自發地感受到規則的約束,需要教師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嘗試。而其中,繪本的閱讀可以讓幼兒在輕松的故事氛圍里了解到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應該做。
我在閱讀區投放了《手不是用來打人的》《不打人》《小霸王》等繪 本,并引導該幼兒進行閱讀。后來幾天,我發現該幼兒打人的情況確實有了明顯的改善。繪本用溫和、簡單的語言告訴孩子們,暴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幫助幼兒建立一定的規則意 識。
在幼兒園中,總有個別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有的是因為家長的溺愛,有的是因為幼兒不愿意去嘗試,有的是幼兒害怕去嘗試,因此很多幼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為此,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涉及自理能力的繪本,引導幼兒仔細閱讀,認真觀察。在理解故事內容后,幼兒會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進而嘗試自己動手。例如:在繪本《阿立會穿褲子了》中,通過主人公阿立不會穿褲子被小動物嘲笑的經歷,發現原來躺著就可以穿褲子,引導幼兒感知原來穿褲子那么簡單,從而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期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繪本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繪本內容的選擇大部分是作者根據實際生活進行的創編,通過對繪本情節的討論,加深幼兒對于一些行為的認識,從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很多幼兒在生活中不愿意刷牙,愛吃零食等不良習慣,教師就可用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為切入點,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會有齲齒?”“如何預防齲齒”“刷牙的正確方法”等,讓幼兒感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繪本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教師,應該發揮繪本的獨特價值,立足繪本內容,研究繪本包含畫面語言之美,同時探究繪本的深層次情感,抓住教學、游戲、生活中的各種教育契機,為幼兒呈現更加豐富、有趣、生動的繪本教學形式,促進幼兒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