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
摘要:以字體設計作為主題,解構水墨藝術提煉富含水墨情懷的元素形式,深度探析傳統水墨與字體設計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字體設計尋覓新的靈感方向。本文將通過總結水墨作品中的特點提煉屬于水墨風格的元素,進而分析其與字體設計之間的異同點。結合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的作品進一步分析字體設計的形態特點。總結水墨文字的設計靈感以及創新方向。通過對水墨藝術進行解析提煉其中特色元素,進而創作出具有水墨古樸韻味的字體。
關鍵詞:字體設計;水墨元素;設計靈感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03-0152-02
引言
文字作為日常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方式,隨著人們普遍審美水平的提高對字體的外觀美有了新的要求和期望,我國擁有著完整的書畫藝術傳承,具備一套體系完備的書畫藝術理念。在西方設計教育體系成為主流的現在,發掘擁有自我意識的設計語言尤為重要。水墨藝術經過千年的傳承演變,形成了民族特有的古樸韻味,而如今社會信息交流速率飛速提升使得這種特有性逐漸削弱與多種表現形式呈現互相借鑒融合之勢。
設計師的職責便是從成熟的藝術形式中的感悟進行提煉從而得到相應題材的元素基礎,然后再將自我創思與感悟融于創作使之自然靈動,由此以來,將打設計過程中統一標準化的刻板禁錮,從而更加貼自然更加近富含生活氣息。
一、水墨的獨特語言元素
(一)水墨元素提煉
水墨藝術擁有悠長的發展歷史,傳統水墨畫以筆墨、意境為最高審美追求,“氣韻生動”作為謝赫六法之首也可見古人對“意”的推崇,可以說“意”是水墨傳承的靈魂根本。齊白石先生作為水墨畫大師曾說過“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也恰好闡釋了水墨藝術作畫準則以及自我風貌的重要性。水墨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由“詩、書、畫、印”各個部分結合而成,各個時期各個畫家各有其風貌,如:荊浩的穩重端莊,梁楷的瀟灑不拘,齊白石的靈動天趣等,這些都是通過所描繪物象以及用筆技法的不同來實現的。所以我們可以將不同風格的水墨作品進行瓦解,分化為黑白元素、色彩元素、結體規律、以及情趣韻律等,將其中具有的某些特色以元素的形式進行加工提煉,進而創作出具有水墨古樸韻味的字體。
(二)從齊白石先生作品中分析水墨元素,如圖1
1.從章法布局的角度分析—水墨藝術具備的黑白元素:三只蝦雖方向略有差異但總體態勢一致向左且左邊兩只為主勢右邊一只為輔勢,左右蝦頭與蝦尾分別占據整張畫面的左下角與右上角的同時左上角與右下角留有一絲喘息的余地,使得畫面分割具有了頂天立地又充滿彈性富余的藝術效果。墨色較重的蝦頭部分與墨色淺淡的蝦尾部分具有強烈的對比反差,使得蝦在黑白上產生主次效應,確立引導優先對蝦的主要特征部位進行觀察。這與人們擅長自覺優先捕捉最具有事物特征的本能視覺觀察規律也有一定關系。
2.從組合形式的角度來說—水墨藝術獨特的構成元素:三只蝦神態自若,不急不緩,若溫水揚柳一般恬靜自然。反觀題款和印章,奔放的題字反射出一絲躁動豪放與畫中三只悠閑的蝦產生些許反襯意味,由于所占面積很小又不搶其主角位置,故閑的自然雅正。印章的作用在于沖淡畫面色彩,將墨色的黑白與印泥鮮艷的朱紅融入在一個視覺平面內,造成平淡的墨色之外突然闖入一絲具有靈性的色彩來沖喜的效果。印章的意義同時也存在有些許完結終正的意味。
二、水墨語言與字體設計的關聯性
(一)字體設計的本質含義
文字具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作為進行記錄傳遞內在思想信息的功能,二是其本身作為觀賞對象的審美功能。文字符號歷經千年傳承已有相對穩定的承載信息框架,而現代字體設計便是在不損失字體辨識度的基礎上對原有字體外貌進行加工創新,從而得到具有藝術性,時代元素感的視覺效應。
(二)字體設計與水墨藝術之間的關系
字體設計相較于水墨藝術更偏向于純粹、簡潔、定向與工藝創作,可以說是對文字外形的在創作,多運用沖散結體與重新構造的形式,富含西方設計學的影子。字體設計是時代需求的產物,具有很強的商業性和時效性,更新迭代十分迅速。也正是這些特點的催促下,字體設計急需富含底蘊的元素作為支撐倚仗。反觀傳統水墨于當今時代可謂日漸消瘦不負古時盛況,但它卻不會消亡,它所具有的風儒雅興與穩重端莊的深厚內涵依然流淌在當今人們的認知空間里。所以水墨文字設計這一時代產物可謂是傳統文化新的生存轉化形式之一,兩者相互消融,各取其精華形成的新產物。
水墨藝術與語言文字同屬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是同氣連枝的關系。在中國文字演變的過程中,毛筆占據著重要地位,它的應用貫穿書寫與繪畫的發展史,在水墨畫成熟時期更是作為畫面的一部分擁有獨立的審美特征與藝術形式。水墨藝術具有深厚的底蘊內涵,并且文字設計的創新發展需要傳統的支持,從本土傳統藝術中尋找元素靈感也符合繼往開來的時代精神。
(三)水墨藝術的發展為字體設計開辟新的方向
字體設計的進步離不開藝術的營養支撐,無論是構成形式還是情感流露都是字體設計所必要的設計靈感來源。水墨藝術是黑白的藝術,所描繪形象具有筆墨性、靈動性、多變性。字體設計要有新的創新方向,就要借鑒汲取水墨藝術的表達技巧,包括用筆、用墨、留白以及印章的法則等,從而使字體更加富有揮灑用筆的渾厚感,結體此起彼伏的俊俏感,內容娓娓道來的樸實感,以及水墨至上的縹緲感,這些元素為字體設計的多樣化供給了源源不斷的新能源。因故可言借鑒總結傳統水墨藝術元素,就是為設計尋求開辟新的天地。
(四)相似的藝術審美原則
水墨藝術發展至今,承載方式從錦帛到宣紙書扇,從山川大河到筆尖手札,其中蘊含了無數的避讓規則、形神相合、首尾呼應等關系,諸如結構重心穩固、疏密得當、濃淡相宜等,先輩文人墨客悉心經營的章法路數體現出水墨藝術的繁大榮茂與畫作者的仔細靜心。從荊浩的《溪山行旅圖》,董源的《瀟湘圖》,鄭板橋的《墨竹圖》(如圖2),齊白石的《墨蝦》,張大千的《峨眉金頂圖》等,以及其他藝術家的經典之作,這些作品中的用筆走勢,都是對結體構成深思之后進行描繪的。在字體設計中“點、線、面”是構成筆畫和文字的根本造型元素。字體的形體構思講究靈動自然、首尾和諧、肌理流轉,追尋著精確、簡潔、時尚與鮮明的裝飾感與價值觀念。設計師們所要營造的不單單是讓讀者認識的字體,更要讓讀者能切實感受字體藝術的文化氛圍。字體設計與水墨經營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故字體設計者需要耐心探索傳統技藝才能創作出更加富有內涵底蘊的作品。
三、字體與水墨的交融—以平面設計師靳埭強為例
靳埭強是擅長運用古典水墨元素的大師,他強調發掘本土藝術文化語言作為主體創作元素通過融合西方設計理念,創作出具備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水墨感受是無聲無息的仿佛早已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從他的設計作品中總能發現其中蘊含令人深思的傳統文藝氣息。可見他對水墨藝術的熱衷與深厚的積淀,也正是他對本土文化與設計理念的探究使得他的設計創作不僅停留在“外表”更加傾注于“內心”。
案例一:水墨畫與字體之間的結合,如圖3。“十”文字設計的構思源于本土水墨藝術與較多的設計理念相糅合
后產生的抽象表達。從結體章法的角度來看,僅僅只有簡單的兩個筆畫橫和豎,卻將整幅畫面充斥飽滿。“豎”起自頂端略下終至底部,起筆先藏鋒頓挫而后流暢向下收筆略為虛淡若隱似現;“橫”作為輔勢自然弱于主體,扎實的起筆輕描淡寫的行筆以及略顯俏皮飄逸的小尾巴為字體增添幾分趣意。嚴格地說,作者遵從了黃金比例的構圖形式,將整張設計圖分為十份而取其七,以致飽滿而不臃腫,俊俏而不嫵媚。
從時間空間的角度來說,這幅作品已然呈現時間空間相交錯的態勢,水墨元素的融入使得這個字在擁有本身信息功能的同時又賦予了觀賞游覽的價值。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跟隨已經習慣的筆順次序來觀賞作品,當然也有其他例如忽視其下意識認知被畫面中心對比最強烈的部分所吸引,那么就會形成兩種欣賞形式:一是自上而下由左及右的時間順序,二是由中心及四周的時間順序。于空間而言,在二維的平面中運用透視規律中前后遮擋的手法自然形成前后空間,字體周圍似云海一般虛幻的淡墨設計也使得靜止的山頭與搖曳的松枝形成一種云海縹緲的高遠空間。從情感共鳴來說,設計的初衷不僅局限于對工作需求的滿足更是人與人內心世界的交流體驗,從作品中呈現的山、云、松等物像以及文字本身的含義,皆可作為設計師在設計作品中所傳遞的情景氛圍。“十”所展露的視覺表征是文字與水墨元素相結合構成的,具有文字意義與水墨情懷的新字符。“十”暗含設計師對文字審美情懷取舍與對設計事業的人生感悟。
案例二:不拘泥于形式的設計創作,如圖4。
這幅作品相比較于案例一而言有兩個差異點:一是這幅作品中喪失掉了部分文字應當有的承載信息功能,而是根據對形態構成的認知從字體本身的韻律美出發,更專注于自我情感的傳遞表達。二是這幅作品沒有運用常規字體的交叉疊壓構造,而是采取更富有動感的折帶形式。從空間布局來說,整個空間被一只墨色巨龍充斥散發出一種自然蜿蜒的秩序感,紅色朱點與墨色巨龍的起始點共同構建了視覺中心并以此為開端向下緩緩延伸,最終呈現出一點,一線構成整幅畫面的視覺設計。這幅作品更加傾向一條完整的時間線,起點在于紅色朱點之上后依次向下流轉,其中有有四次波折蘊含些許中途美景,其中最重要的是墨色瀑布的分布意義,瀑布于下方與上方紅日遙相呼應造就首尾相望的因果關系。
從與水墨元素的交融程度來說,在這幅設計作品中,他將水墨藝術的經典色彩與形象進行加工,凝練成為紅色朱點懸于頂部,就個人而言很是贊嘆靳先生凝結的這個紅色符號。紅色符號具有以下幾點意義:第一,朱色是象征著中華民族藝術的經典顏色,代表著紅紅火火與喜慶吉祥。第二,朱色元素的形象與水墨藝術中印章的色彩不謀而合,容易形成提點,雅正的藝術效果。第三,圓的形狀在設計構成中比較靈活多變,由于其既符合點的概念也滿足面的條件。故靳先生紅色朱點的設計運用獨具匠心,在其他作品中也不乏有此類標志性符號的蹤影。靳先生還將水墨藝術中的“留白”元素自然地融入到設計作品中,墨色巨龍的“正形”與大面積的“負形”和諧共存于畫面中像極了禪宗中的陰陽圖。大面積的留白更能賦予觀賞者臆想和凝思的空間,故更富含禪學意味。
四、創作靈感與水墨情懷
歷代的水墨丹青似乎都離不開儒、釋、道的影子,可以說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傳承下對縹緲水墨之道的追尋下早已形成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水墨情懷。而設計師作為一個新生符號的締造者,設計師會下意識地將自我認知以及對美的理解溶于作品之中,欣賞者可以從字體設計作品中汲取到某些打動心靈的共鳴,從而使得作品與欣賞者產生了一絲微妙的鏈接。水墨藝術擁有獨特的魅力,將水墨元素融入可能會有新的靈感火花,我們可以將一個字中一個筆畫單獨隔離來看,也可以將結體內容進行抽離,(如圖5)總之通過分析加工從而提煉當代創作所需的元素。在創作過程中,需要本著赤誠之心從審美角度出發對作品進行全方位布局,明確藝術作品中線條所具有的力度美、韻律美、均衡美等特征,有助于尋覓一絲縹緲的創作靈感。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新鮮事物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那么從成熟的藝術形式中挖掘新的元素變得尤為重要。如果一味將字體程式化設計必然將丟失一部分原有的生命力,無法得到藝術的真諦。故要本著一顆敬畏之心從先賢作品出發挖掘其中所含意蘊,不僅有助于創作者提高審美修養,還可以促進字體設計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學清.水墨語言的現代性淺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61-63.
[21]郭未斌,王強.中國水墨動畫中的留白審美研究[J].藝術教育,2019(05):105-106.
[3]牟建平.齊白石的書法與繪畫款識[J].收藏,2019(05):90-101.
[4]王寧.靳埭強招貼設計中的水墨元素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8.
[5]趙迪心.淺談字體創意設計中的圖形化表現[J].工業設計,2019(03):72-73.
[6]魏靜穎,譚勇.靳埭強圖形符號中的中國傳統文化[J].戲劇之家,2018(17):155.
[7]付思家.淺談字體設計中的美學原理[J].大眾文藝,2019(05):104.
[8]李碧菡.基于設計藝術形態學的字體設計研究——以設計師徐冰為例[J].設計,2019(07):148-149.
[9]顏含.有溫度的設計[J].設計,2019(0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