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西蒙
如今,嚴格防控境外輸入性病例,已經成為中國最終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因素。這背后的現實,是與日俱增的外國感染人數與死亡人數。目前的形勢堪稱“環球同此涼熱”,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下,每一個國家都不是孤島,只有相互幫扶,才能共克時艱。
環顧世界各國的疫情,它并不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呈正比關系。雖然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與醫療技術水平,但因為錯失了防疫的最佳時機,美國的疫情在近期大規模暴發,金融市場也遭受重創。防疫出現漏洞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中。
但與此同時,新加坡、越南的防疫工作還令人相對滿意,雖然這些國家的經濟與社會水平差異很大,但防疫有成效的,都是結合本國情況提前做出預防的國家。比如,新聞報道中提到,越南是世界上成功研制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國家之一,而且其檢測費用十分低廉,僅需50萬越盾(約21美元),目前不少發達國家都無法做到。
另一個典型的案例是朝鮮。朝鮮在中國疫情暴發之初,就果斷地封閉國門,禁止一切游客出入朝鮮,成為世界上最早做出隔斷防疫舉措的國家。也正因此,截至今年3月底,朝鮮依然可以對外宣布本國沒有疫情。事實上,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朝鮮也是少數沒有疫情的國家之一,如今面對新冠病毒的威脅,朝鮮的做法依然果斷而直接。當然,很少有國家具備朝鮮這樣的超強動員能力,并且朝鮮不過度依賴對外貿易的特點在其他國家也難有復刻版。因此,找到適合本國的防疫舉措,并堅決貫徹落實,隨時根據形勢的變化而做出有效的調整,才是防控疫情成功的關鍵。
分析不同國家在防疫工作上的得與失,對我國進行下一步的防疫工作也有參考價值。目前,全國不少城市的企業已經復產復工,一些公共場所也相繼開放,多數地區的病例已經“零新增”,但這并不等于我們已經戰勝了疫情,防控境外輸入性病例的壓力依然十分巨大,對此不可不警惕。在保持足夠警惕的同時,我們也要根據形勢的變化來對政策進行相應調整,比如今年高考推遲了一個月,但北京與武漢地區的具體高考政策,還需要得到更細化的研究與安排。全國防疫工作的壓力與現狀,目前出現了一定的分化特征,對那些壓力較小的地區,可以適當有序地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節奏,但北京、上海與湖北等地區的防疫力度依然不能減弱。
在這種情況下,“環球同此涼熱”既是鼓舞全球民眾同心協力抗疫的鮮明態度,也是凝聚人心、相互參考防疫經驗的基本前提。如果說中國已經熬過了防疫工作的“至暗時刻”,那么我們也必須拿出“二次過草地”的精神,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較高的防疫風險有必要的應對措施。